吃得少才能活得久?是真相還是“偽科學”,科學研究告訴你答案
更新于:2025-03-26 11:01:31

“老婆子,我剛看了一篇文章,說吃得少更健康,還可以活得久一些。明天開始,你就少做點飯菜。”65歲的馬大爺坐在客廳里,戴著眼鏡看著手裡養生健康報紙。

“老馬啊,這靠不靠譜啊,吃少點就能長壽?別是假新聞哦!”老伴聞聲走過來,拿起馬大爺手裡的報紙。

關於適當節食可以健康養生這個問題,科學家近年來已經研究出結論。

研究數據:吃得少一點,活得久一點

2018年,一項由Pennington生物醫學研究中心Leanne M. Redman團隊主導的關於限制熱量攝入與健康關係的研究被發表在《細胞》子刊上,研究表示,持續性的限制熱量的攝入,不但可以減肥,而且在代謝、氧化應激壓力等衰老指數上也會降低。

研究人員招募了435名志願者,確認了73名年齡在40歲左右的最終試驗物件,並將志願者分成了熱量限制組和對照組。

在持續兩年的時間里,研究人員監測著參與者的體重、體脂、脂肪量、體重指數、24小時能量消耗、睡眠能量消耗等。此外,與衰老相關的身體核心溫度、甲狀腺激素、瘦素、胰島素、氧化應激、脂質過氧化、DNA損傷也進行著監測。

最終的結果顯示,限制飲食組的體重下降了8公斤,體重指數下降了3左右,體脂率下降了3%,此外,體內的氧化應激水準、24小時能量消耗也在下降。夜間恆心溫度和空腹胰島素的水準,都顯著低於對照組。

試驗的結果表明,長期限制熱量攝入,可以有效降低人體內的衰老標誌物,同時能夠顯著改善健康水準。而且,即便原來體重正常,也可以從限制熱量中獲益。

但這項研究並沒有得出“限制熱量可以延長壽命”的結論,二者的關係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證明。

吃多少才算健康?

既然限制熱量可以提高健康水準,那要吃多少才算健康呢?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成年人一天主食(穀物以及薯類)的攝入量維持在250-400克,蔬菜的攝入量維持在300-500克,水果的攝入量維持在200-350克,禽肉類攝入量40-75克,蛋類的攝入量在40-50克,達到這個水準,也就保證了一個人正常的營養攝入。

說的具體一點,即主食維持在兩個拳頭的量;蔬菜的量根據兩手併攏為一捧的原則,每天吃3-5捧;水果一個拳頭大小的量即可;肉類一個掌心大小的量即可;雞蛋一個即可;鹽一啤酒瓶蓋;油普通白瓷勺兩勺。

怎麼吃才能活得久一點?

飲食健康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搭配合理。

每天的食物要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的建議是,每天至少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食物中,主食的佔比要佔到總熱量的50%以上,要多吃蔬果、奶類以及大豆。肉類食物中,魚肉、禽肉以及紅肉要適量攝入,每天攝入的總量維持在120克左右即可。與此同時,要控制好糖分和油鹽的攝入,糖的攝入量每天控制在25克左右,鹽不要超過6克,油維持在25-30克之間。

除了飲食的搭配要合理之外,吃飯的過程也要注意。

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嚥,每頓飯的時間維持在15-30分鐘左右,這樣有助於食物更好的消化。而且吃得慢,食物溫度不燙,能夠降低對食管以及胃部的損傷。

最重要的是,每餐不要吃太飽,吃太飽在增加腸胃負擔的同時,也會增加肥胖、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另外,吃完飯之後不要急於用腦,也不要立刻運動,飯後全身的血液都集中到胃部進行消化,立刻用腦或者運動,分散了消化,長期下去容易影響胃腸的功能導致消化不良。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既是生存需要,也是健康需求,保證科學飲食、健康飲食,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參考資料:

[1]《中國人的飲食國標——》.人衛健康,2017-4-29.

[2]《一天吃多少才算合適?幾點睡算健康?坐多久才不算久坐?欠你們的解釋來了》.科普中國,2020-8-30.

[3]《子刊:吃得少老得慢!首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表明,對於健康人而言,連續2年減少15%的熱量攝入或可延緩衰老|臨床大發現》.奇點網,2018.3.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2025-03-25 23: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