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爺今年65歲,來自潮汕地區的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喝功夫茶,幾乎每天都要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品茶。
陳大爺認為,必須是現沖現泡的燙茶才可以品出茶的靈魂,習慣隨手拿起一杯剛泡好的溫度在90℃左右的功夫茶一飲而盡,讓滾燙的茶水從口腔直達食道。
但是就在前段時間,陳大爺感覺自己吃什麼東西都好像難以下嚥,總感覺喉嚨有東西堵住了,身體也開始漸漸消瘦,經常感到乏力。
於是他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食管癌,而罪魁禍首可能就是陳大爺平時喜愛喝燙茶。
我國食管癌現狀
食管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球每年大約有30萬人因食管癌死亡,而我國就屬於食管癌的高發國家,每年平均死亡15萬人。
也就是說,在全球界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人數中,大約有一半都是中國人,我國的食管癌患者主要是鱗癌為主,該類型的患者佔90%以上,食管癌可以說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腫瘤。
食管癌早期容易被誤診為慢性咽炎,留意3個癥狀
由於食管癌的早期癥狀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當感覺到吞咽不適時,很多患者都會誤認為是慢性咽炎,其實食管癌和慢性咽炎的癥狀是有區別的。
慢性咽炎一般只會在咽部出現不適,但食管癌除了咽部不適外,在胃賁門上方也會出現不適;慢性咽炎在進食的時候異物感會消失或減輕,但是食管癌在進食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
食管癌有3個典型的癥狀,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是食管癌導致的:
吞咽時有哽噎感
在吞咽食物的時候會出現滯留、遲緩甚至是哽噎感,在食管癌早期這種癥狀可能非常輕微,並不影響進食,甚至能自行消失,但是不久後又會出現。如果多次反覆出現這種癥狀,而且還會逐漸加重,就要提高警惕儘快去醫院檢查。
吞咽時有痛感
在吃東西或吞口水的時候,會感覺胸骨後出現定位性的疼痛,疼痛呈針刺樣或燒灼感,在吞咽后這種疼痛會逐漸消失,而且疼痛的位置有時候比較模糊,大約有40%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
食道內異物感
在平時總感覺食管壁內似乎有殘留的菜屑和飯粒等食物,好像被“黏住”了一樣,這是因為食管黏膜局部充血,上皮粗糙或增厚導致的,大約有10%的食管癌患者會出現這個癥狀。
當然,食管癌也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還需要利用特定的檢查才能夠確診。此外,食管癌還容易和其他一些與食管相關的疾病混淆,比如食管炎和是食管息肉,那麼,食管癌和這些疾病區分呢?
食管炎:食管炎的癥狀一般主要是反酸燒心、吞咽困難和疼痛、胸骨后疼痛等為主,而早期的食管癌主要是咽部有緊縮和乾燥感,吞咽食物時有異物和哽噎感。
食管息肉:食管息肉是一種良性腫瘤,主要有呼吸困難、嘔血、疼痛等癥狀,而食管癌是一種惡性腫瘤,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吞咽困難。
那麼,什麼檢查手段能夠確診食管癌呢?
要確診食管癌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檢查,比如胸部CT檢查能夠發現食管出現腫塊的位置,還可以進行食道吞鋇檢查,看在食管壁是否有中斷。
目前來說,確診食管癌的手段主要是胃鏡,能夠清楚地發現是否有腫塊,食管壁是否遭到壓迫等,以及淋巴結的轉移情況等。
當然,最核心的檢查就是食管鏡活檢,也就是從發現的腫塊上取組織進行化驗,看是否存在癌細胞,如果雙重的檢查結果都顯示是癌細胞,那麼就能確診是否患有食管癌。
食管癌患者,多半是有這4個壞習慣
食管癌的高發人群主要是50歲以上且有以下4個壞習慣的人:
愛吃過燙食物
很多人都有趁熱吃的習慣,但是吃過燙的食物會對口腔和食管表面的黏膜造成極大的損傷。一般來說,口腔和食管最高能耐受的溫度為50℃~60℃。
如果吃東西的時候感覺很燙,那麼食物的溫度可能已經在70℃左右,長期吃燙食會使食管反覆受到灼傷,食管黏膜出現慢性炎症而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愛吃醃制食物
醃制食物比如鹹肉、鹹魚、鹹鴨蛋、泡菜等,這些醃制食物一般都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長期大量攝入容易誘發食管癌。
長期酗酒、抽煙
酒精會嚴重破壞食管黏膜,長期喝酒的人會使食管黏膜反覆遭到破壞,在不斷地被破壞和修復過程中,食管就容易發生癌變;煙草中也有很多致癌物質,會不斷刺激食管黏膜,容易使食管黏膜發生病變甚至是惡變。
吃黴變食物
黴變的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麴黴毒素,會增加得食管癌的風險。
總之,就算沒有出現癥狀也可能會得食管癌,平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過燙的食物,更重要的是食管癌高危人群應當儘早進行篩查,以防患於未然。
參考資料:
[1]《這些習慣容易誘發食管癌》.人民網.2021-10-21
[2]《被燙出來的癌症?關於食管癌你必須要知道三件事》.人民網.2022-03-08
[3]《食管癌盯上中年男 有這些習慣要早篩查》.廣州日報.2020-07-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