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王伯正暢享退休後的生活,卻在一次單位體檢中查出了早期肺癌,也幸好是早期,加上王伯本人心態也比較好,積極配合治療後,很快就出院回家休養了。
這天,女兒小慧就親自熬煮了羊湯,打算給父親補補,結果卻被母親王嬸制止。
“羊肉可是發物,像你爸這種癌症患者,最好不要吃,不然可能會不利於康復的。”
王伯聽到這話,趕緊就將羊湯推開。從那以後,王伯也格外注意飲食,王嬸說不能吃的,他就絕對不吃。
後來回醫院複查,醫生看王伯身材過於消瘦,也瞭解到了王伯的日常飲食習慣,和他解釋:“羊肉並非什麼發物,其實癌症患者也可以適當吃羊肉來補充營養,盲目忌口可是抗癌大忌。”
一、羊肉是“發物”,癌症患者不能吃?
冬季來臨,也正是進補的好時候,羊肉更是成為很多人的首選,畢竟“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不過在民間也有一些關於羊肉的傳聞,說羊肉是發物,癌症患者吃羊肉很容易導致復發,這是不是真的呢?
之所以說羊肉是“發物”,是因為在我國傳統中醫理論里,羊肉屬於滯氣、血熱、燥熱之物,屬於“發物”的範疇,而癌症患者食用“發物”后,可能會刺激癌細胞活躍,從而加重病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朱銳表示,羊肉屬於發熱之物,對於有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發熱等陰虛火旺癥狀的人群確實要少吃點。但就算是發物,也並不代表不能食用羊肉,羊肉溫補能溫補氣血、補中益氣,對於營養不良、氣血兩虛、體虛畏寒、腰膝酸軟等人群具有良好的食補效果。
羊肉促進癌症復發的另一種說法來源則是:有研究發現過量過量紅肉會增加胃癌、直腸癌、乳腺癌等癌症風險,世衛組織更是早已將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而羊肉是典型紅肉,因此羊肉也應被列入致癌黑名單中。
但所謂的2A類致癌物就是對動物有明確的致癌風險,對人體不明,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況且癌症並非只是吃出來那麼簡單的,更多是基因、激素水準、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至於癌症患者本身營養消耗就大,持續抗癌治療也容易減弱食慾,日常多補充營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羊肉為主等紅肉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其所富含的鋅、鐵、B族維生素等也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癌症患者可以適量食用。
二、羊肉的2個常見飲食疑問,早知道早收益
降溫后,人們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羊肉,無論是爆炒還是打火鍋,羊肉都十分受歡迎。但有關羊肉卻有不少傳言,以下兩種說法是比較常見的。
1、羊肉對心血管到底是好是壞?
陝西省中醫醫院臨床營養師尹薇指出,羊肉的營養價值雖然很高,但脂肪含量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做成羊肉湯容易導致肥胖,本就有脂肪肝、高血脂或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是少吃點羊肉。
2、羊肉是高尿酸的“催化劑”?
羊肉的嘌呤含量也比較高,一般100g羊肉嘌呤就達到120-130mmg左右。正常人適當吃羊肉問題不大,但長期大量食用那就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肥胖或血脂異常的問題。尤其痛風或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羊肉會升高嘌呤而產生更多尿酸,加重病情。
除了羊肉,還有兩種肉的嘌呤含量也極高,高尿酸患者再馋也要忍住。
一種是動物內臟,心、肝、腸、腦花等動物內臟的嘌呤含量較高,最好少吃或不吃;
另一種是海鮮貝類,尤其是蝦貝這種高嘌呤的食物,最好少吃,痛風患者若近期尿酸基本穩定,則可以適當吃一些低嘌呤的海魚,但一周不超過2次,每次不超2兩。
三、國際公認的1級致癌物,就藏在4種食物中
國際癌症機構此前將致癌物明確劃分為4個級別,其中I類致癌物作為有充分證據證實會對人體有致癌性的物質,最為可怕。而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I類致癌物的影子。
1、發黴食物
發黴食物中含有1類致癌物黃麴黴素,作為強致癌物,會增加肝癌等癌症風險。生活中發黴的花生、大豆等食物,以及發苦的堅果,發黴的砧板筷子等,均可能含有黃曲黴素,建議儘快丟棄。
2、加工肉
加工肉是世衛組織明確的I類致癌物,每攝入50g加工肉,結直腸癌風險會提高18%。加工肉高鹽高脂高熱量,也會引發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問題。生活中應當少吃點熏肉、臘腸、火腿腸、午餐肉等加工肉。
3、油炸食物
食物經過高溫油炸會產生苯並芘,該物質是I類致癌物,很容易誘發腸癌、肝癌、胃癌等癌症。像炸雞、油條、煎餅、燒烤等都是高溫多油食物,應當少吃點。
4、醃制食物
醃制食物在製作時都會添加較多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也是一種I類致癌物,經常食用會增加鼻咽癌、胃癌等癌症風險。生活中常見的鹹魚、鹹菜等都屬於醃制食物,為了健康最好少吃。
又到年末,寒冬來臨時人們也會開始進補,羊肉富含蛋白質,還挺適合體虛畏寒的人,但如果是陰虛火旺,就要少吃羊肉,避免加重病情。而癌症患者日常飲食講究營養均衡搭配,也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羊肉,但注意不可過量。
參考資料:
[1] 《雪倫康健|羊肉是“發物”?乳腺患者不小心吃了羊肉怎麼辦?》.知乎.2023-12-04
[2] 《秋冬如何挑選正宗羊肉?》.中國食品報官方平臺.2023-12-20
[3] 《國際公認的1級致癌物,就藏在6種食物中!你可能還在天天吃》.實用醫學.2023-10-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