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提醒:4種壞習慣容易誘發膽結石,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更新于:2025-03-26 08:29:32

小李因為工作原因,經常需要在酒桌上應酬客戶,每次都喝得大醉。最近一段時間,他總是感覺左右腹部疼痛,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膽囊多發息肉。

一聽膽囊里長了息肉,小李嚇了一跳:“醫生,這個不會癌變吧?我還這麼年輕,我可不想得癌症啊!請問有什麼解決辦法?”

膽囊多發息肉是什麼?真的像小李擔心的那樣,會惡化癌變么?不急,不急,讓小艾為大家逐一詳細講來。

膽囊息肉會癌變嗎?

膽囊息肉指在人體的膽囊壁向腔內突起的病變,在我國發病率大約為0.3%~9.5%。膽囊息肉是誘發膽囊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

在一般情況下假性息肉較為常見,惡變危險不高,患者可以通過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隨診,發現問題再及時處理。

真性息肉則有可能會導致癌變,若一旦發生息肉癌變就需要當做膽囊癌來進行處理。

雖然膽囊息肉發病率非常高,但綜合上看,惡變率較低,90%以上患者為非腫瘤息肉病變。剩餘腫瘤性息肉中還有一大部分低危患者,這些患者僅需要定期複診即可。

而對於具有惡變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議積極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腹腔鏡膽囊切除以及開腹膽囊切除。

膽囊息肉不僅僅是膽囊自身的問題,而是一種全身性和社會性疾病。對於我們來講,應該建立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尤其是年輕人,避免膽囊息肉的形成更為重要。

威脅膽囊癌變的另一“危險分子”——膽結石

導致膽囊癌的另一因素,是膽結石。膽結石為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在全世界範圍內不斷攀升。在我國,膽結石的發病率為7%~10%。

臨床上,膽結石患者可表現為消化不良、疼痛難忍,甚至出現膿性膽管炎、膽源性敗血症及膽囊癌症等嚴重後果。

膽結石的治療,臨床中採用膽囊切除術還是保膽取石術,目前醫學界仍然沒有完全確認的結論。膽結石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應該參考患者的實際病情和膽囊功能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針對膽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治療應該盡量選擇保膽取石術;若是患者存在萎縮性膽囊炎、膽囊充填結石、膽囊癌、膽總管結石等併發症,那麼應該採用膽囊切除手術治療。

雖然腹腔鏡下的膽囊切除術能夠發揮出較好的膽結石治療效果,沒有復發幾率,但是患者同樣會失去膽囊,手術併發症發生幾率較高,膽管損傷問題無法避免。

既然,膽囊健康如此重要。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膽囊疾病,保護膽囊呢?

保護膽囊,拒絕癌變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不注重膽囊這個小器官,認為得了膽結石、膽囊息肉,就把膽囊手術切除。這絕對是錯誤的思維,許多傷害膽囊健康的生活習慣就發生在每個人的日常中。

1.不吃早飯

人在早上剛起床時,膽汁貯存了一夜,膽固醇飽和度較高。而不吃早餐容易使膽汁中的膽固醇排不出來,進而引起膽固醇沉積,逐漸形成結石。

2.吃得太油

長期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容易使血脂過高。作為血脂的一部分,膽固醇也隨之升高,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過於飽和,就容易析出膽固醇結晶,形成結石。

3.不愛喝水

平時不太愛喝水,或者飲用含鈣、鎂離子較多的硬水,膽汁濃縮也容易生結石。

4.愛吃甜食

過量攝取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會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造成膽汁內膽固醇、膽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間比例失調,有形成結石的危險。

為了膽囊的健康,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定要積極地進行防治,比如合理安排飲食,不要不吃早餐;少吃那些膽固醇比較多的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魚子醬等,以避免過多的膽固醇沉積在膽囊壁上;

此外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少抽煙或者喝酒,多鍛煉身體,控制體重不超標,同時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膽囊具有濃縮、儲存和排泄膽汁的重要功能,是我們重要的人體器官。而膽汁具有説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對身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關注膽囊,長遠預防膽囊疾病,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參考資料:

[1]劉盛中.膽結石手術,保膽還是切膽[J].現代養生,2020,20(15):27.

[2]健康時報.膽囊:6種行為最傷膽囊!.2018-01-19.

[3]王東.膽囊息肉樣變,“病急亂投醫”要不得[J].江蘇衛生保健,2020(06):12-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