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田大哥發現自己排便習慣有了改變,教練說這是肉菜比例導致的正常表現,田大哥也沒有太在意。
可是從上兩個月開始,田大哥發現自己還出現便血的情況,後來還經常伴有腹痛,便秘腹瀉交替出現。
擔心是胃腸炎,田大哥打算去醫院做個胃腸鏡,沒想到經過檢查,發現結腸上長滿了大大小小息肉!醫生分析可能是田大哥經常食用高蛋白質食物,而少吃蔬菜水果,因此刺激了腸道息肉的生長。
一、“肉”是息肉的“催化劑”?
吃紅肉和息肉、直腸癌有著緊密的關係,那麼肉類是如何導致息肉的發生呢?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李景南醫師介紹,食肉後,經過口腔的充分咀嚼,然後進入胃部,在胃的作用下變成糊狀物,會吸收掉一部分脂肪,然後這些食物再進入到小腸。
由於肉類中含有飽和脂肪酸,小腸為了消化,會讓膽囊分泌膽汁,膽汁酸和膽固醇隨著食物一起進入大腸,因為大腸又存活著大量細菌菌群,這些細菌菌群與膽汁酸和膽固醇結合,可能生成致癌物,刺激腸道。在長期的刺激下,可能產生息肉,如果息肉不斷發展,就可能增加癌變的幾率。
當然除了與吃肉有關,息肉的發生也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
長期的飲食不均衡,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者,由於膳食中脂肪成分過高,加重腸道消化負擔,從而增加息肉的發病率;
另外,也可能是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10%—27%的患者家族中有某一成員曾患過該癌,。如果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時,家族其他人患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變大。
腸道炎性刺激,常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血吸蟲、腸結核等患者,由於腸道長期處於炎症狀態,也更容易引起炎性息肉發生。
二、身上這3種肉,可能有癌變風險
很多人體檢都查出過息肉,那息肉危險嗎,離癌有多遠?
息肉,其實就是黏膜表面上,冒出來凸起的肉塊,不僅是腸道,只要有黏膜的地方,如宮頸、膽囊等均可出現息肉,但並不是每個息肉都會癌變。
絕大多數的息肉都是良性的,不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即使癌變,也需要經歷相對較長的過程。所以,通過定期檢查,早日發現息肉,並及時處理,是預防癌症發生的有效途徑。
當發現身上這三種息肉,癌變風險較高,就要引起重視了:
1,腸息肉
腸息肉是腸道里的“定時炸彈”,尤其是長絨毛的息肉癌變幾率接近30%,此外多發息肉往往更危險。
對於腸道內發現單個、息肉個頭較小,且表面光滑的,一般為良性,可以暫時觀察或手術切除,降低癌變風險,而對於息肉體積較大(大於2釐米),且為多發,形態不規整的,惡變可能較大,建議切除。
2,胃息肉
胃息肉一般不會引起不適,但也有部分患者發生在胃幽門處,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感。
胃息肉分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或者腺瘤性息肉,後者腺瘤性息肉癌變風險更高。對於單個,直徑小於1釐米的息肉,可以暫時觀察。若息肉體積大於2釐米,數目較多,則為多發性息肉,此時則建議及時處理。
3,膽囊息肉
對於膽囊而言,膽囊息肉可能預示著存在B超沒有發現的炎症或結石,而息肉越大,癌變的風險也越高。一般如果小於1CM,可以定期複查。對於息肉直徑大,或者直徑較小,但短期增長速度過快的,也建議及時處理。
三、不想息肉復發,多吃4種食物
息肉的發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良好的食物選擇和飲食習慣,對防治息肉是有意的。那麼飲食上,日常應注意做哪些調整呢?
·富含膳食纖維
這些食物包括豆類、麥子、茄子、綠葉菜等,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吸收,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和潛在致癌物停留在腸道的時間,減少大腸與有害物質接觸的機會。
·富含葉酸食物
葉酸即維生素B9,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維生素。研究發現,每天攝入400微克的葉酸,對預防息肉有很好的效果。葉酸可在稻米、小麥、玉米、豆類、菠菜、生菜、柳丁、芒果等食物中獲得。
·富含蘿蔔硫素
蘿蔔硫素在十字花科類蔬菜最為多見,比如蘿蔔、西藍花、捲心菜等。研究發現蘿蔔硫素可以保護動物腸道,緩減息肉發生,並誘導有害細胞自我毀滅,説明降低腸道息肉有害物質的生成。
·五顏六色的蔬菜
顏色豐富的蔬菜,不僅還有豐富的礦物質,還含有更多抗氧化和抗腫瘤的植物活性成分,經常食用,也可以幫助緩解腸道病變風險。
息肉不是癌症,但發現息肉時,也不可以不管不顧,一定要遵循醫囑,定期複查,或者對需要切除的進行處理,以斬斷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為何腸道上會長息肉?原因有這8點!建議從飲食避免......》.中國醫學論壇報. 2022-10-24
[2] 《發現息肉,離癌有多遠?》.騰訊醫典. 2022-04-05
[3] 《預防腸息肉:日常飲食你吃對了嗎?》.航海消化.2019-03-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