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 V23的推出帶來了許多討論,線上、線下都在熱議這款車;筆者在工作時往往不參與討論,講完觀點、完成任務就也懶得再去看這些車了,可是關於這台車卻在線下也收到了不少提問,這就不得不去一一回復。
就像是212 T01上市之初時一樣,早幾年在坦克300上市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
為何這些復古車會在真實的線下也成為關注的焦點呢?
在一系列的留言里只有一個問題最值得解讀,問題就是“我不知道自己為何喜歡復古車,我想知道自己到底為何喜歡復古的東西。”在交流中可以說是感觸良多,答案實際非常清晰;就比如這位朋友一樣,其喜歡的是這些復古車所採用的一些設計元素,而這些設計元素大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普遍應用的。可以說這些設計元素與現階段的潮流設計理念相比是過時的,是落伍的,是應該被淘汰的;可是把兩類車放在一起對比的時候,真實的感受是這些過時、落伍且應該被淘汰的設計更能引起共鳴。
其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其實是因為曾經未能擁有。
請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是你主動提出分手,那麼多年之後你還會懷念她嗎?
想來除非是有著刻骨銘心的愛情且因為外部因素而導致分手,否則懷念什麼?根本沒有什麼值得懷念嘛。因為曾經擁有,而且可能擁有很長的時間,自己都覺得膩了,於是才分手了。
可是誰能忘記自己曾經單相思的她呢?
或許一生都忘不了。
忘不了的原因是你從來沒有擁有過,思而不得的事物才會令人念念不忘;如果有一天遇到一個與她長相和性格都很相似的姑娘,自己也具備了追求的能力,恰巧她也願意接受你,那兩人怕是一定會愛得不可自拔,愛得刻骨銘心。
現在應當了解為何喜歡這些復古的東西了吧,包括復古汽車。
簡單來說就是曾經未能獲得從而留下了遺憾,這種遺憾正是所謂的“童年遺憾。”比如有一些網友在討論高樂高、旺旺大禮包或者超大棒棒糖等童年時最為火爆的零食——在自己三十幾歲或四十幾歲的時候忽然又發現了它們,那時候自己也有了消費能力,於是總會買上一大堆——補償自己的童年。
自己小的時候家庭消費不起這些,於是必定會有遺憾;而任何來自於童年的遺憾或心理創傷都是一定需要去補償的,否則這種遺憾將伴隨自己一生,所以才有了許多中年人喜歡啃雪餅、喝高樂高的趣味場景。這裡沒有調侃的意思,因為筆者也是這樣的人,最喜歡的就是高樂高蘸巧克力餅乾。
同時也很喜歡一些復古車型,只是有一些還沒有複產。
再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思而不得的初戀長了一張標緻的瓜子臉、水汪汪的大眼睛、筆挺的鼻樑,看起來就像是現在標準的“網紅臉”一樣。那麼當看到現在的“網紅臉”時一定會怦然心動,現在還會心動嗎?
可拉倒吧。
打開視頻平臺放眼望去都是這樣的臉,看一眼還行,看多了也就噁心了。
現在的復古汽車大有“一窩蜂”的趨勢,亦或者說本土市場的諸多商品一旦火起來,那麼都會出現“一窩蜂”的情況。所以再珍貴的東西也會變得廉價,情感共鳴也終究會消失。所以復古經濟在任何領域中實際都很難發展起來,因為情懷是無價的,但也是會被沖淡的——可選項太多的時候,這種情懷就要貶值了。
同時在企業以情懷為賣點而給商品不合理溢價的前提下,這樣的商品本也不值得選擇;比如復古圈裡曾經非常火爆的北冰洋汽水,價格高得離譜,然而汽水的成本是眾所周知的低,這樣的復古商品只能火很短的時間,只能是現象級的品牌和商品,現在還能看到哪些門店裡銷售它呢?
所以復古風格的汽車還是建議慎重選擇,復古風的商品往往都火不了太長時間;復古只會是一陣短暫的風潮。設計理念總是要進步的,人不能總活在回憶里,最終還是那些設計理念更前衛的汽車與其他商品才是基本盤。其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孩子們的童年遺憾會少很多,甚至有一部分孩子並不會有童年遺憾,復古這個概念在未來大概率是會消失的,尤其是在不同的孩子們未來總會不同的前提下,未來的復古經濟可能會基本沒有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