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這個位於我們身體深處的成對器官,雖然平時默默無聞,卻承擔著至關重要的生理功能。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約8.5億人受到慢性腎臟疾病的困擾,而這一數位還在逐年增長。腎臟不僅負責生成尿液、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廢物,還具備內分泌功能,調節血壓、刺激骨髓造血、維持血鈣血磷平衡等。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腎臟疾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腎臟的基本功能
腎臟位於腹膜後脊柱兩旁淺窩中,形似蠶豆,紅褐色,每個腎臟重約120~150克,長約10~12釐米,比我們的拳頭稍長。腎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
1. 生成尿液:腎臟通過過濾血液,清除體內的代謝產物、廢物及毒物,同時保留水分和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鈉離子、鉀離子、碳酸氫鈉等,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鹼平衡。
2. 內分泌功能:腎臟能夠分泌多種激素,如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3、前列腺素等,這些激素在調節血壓、刺激骨髓造血、維持血鈣血磷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常見的腎臟疾病有什麼?
一、原發性腎臟疾病
1. 腎小球疾病
急性腎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引發,癥狀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
慢性腎炎:病情進展緩慢,可能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症狀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和水腫。
隱匿性腎炎:起病隱匿,除尿檢異常外,通常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異常。
腎病綜合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腫和高脂血症。
IgA腎病:一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以IgA沉積在腎小球系膜區為特徵。
2. 腎小管疾病
腎小管酸中毒:由於腎小管分泌氫離子或重吸收碳酸氫根離子功能缺陷導致的酸鹼平衡紊亂。
急性腎小管壞死:由於腎血流灌注不足、腎毒性物質損害或免疫反應等導致的腎小管急性損傷。
3. 腎間質性疾病
急性間質性腎炎:通常由藥物、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發,表現為腎小管間質炎症和損傷。
慢性間質性腎炎:病情進展緩慢,可能導致腎小管間質纖維化,進而影響腎功能。
二、繼發性腎臟疾病
1. 系統性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
狼瘡性腎炎:由系統性紅斑狼瘡引發的腎臟損害,表現為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和腎功能異常。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由過敏性紫癜引發的腎臟損害,同樣表現為蛋白尿、血尿等癥狀。
2. 代謝性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
糖尿病腎病:由糖尿病引發的腎臟損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表現為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
尿酸性腎病:由高尿酸血症引發的腎臟損害,可能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臟,進而引發炎症和損傷。
3. 其他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
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長期高血壓可能導致腎臟小動脈硬化,進而影響腎功能。
藥物性腎病:由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常見藥物包括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造影劑等。
三、感染性疾病
急性腎盂腎炎: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腎臟和腎盂炎症,表現為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和尿痛。
慢性腎盂腎炎:病情進展緩慢,可能導致腎臟纖維化和腎功能下降。
膀胱炎:膀胱的炎症,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尿頻、尿急和尿痛。
尿道炎:尿道的炎症,同樣由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尿道疼痛、排尿困難和尿道分泌物。
四、其他腎臟疾病
腎結石:尿液中的礦物質在腎臟中沉積形成的結石,可能導致腰痛、血尿和尿路感染。
腎結核: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腎臟感染,可能導致腎功能下降和腎臟破壞。
多囊腎:一種遺傳性腎臟疾病,表現為腎臟內充滿液體的囊腫,可能導致腎功能下降和高血壓。
總之,腎臟疾病種類繁多,癥狀各異。一旦出現腎臟不適或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並接受專業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預防措施也是預防腎臟疾病的重要手段。
腎臟疾病的成因
腎臟疾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
1. 糖尿病:糖尿病是引發腎臟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腎臟微血管結構,逐漸發展成糖尿病腎病,嚴重時可能導致終末期腎病。
2. 高血壓:血壓的長期升高可引起動脈硬化,影響腎臟等組織器官的供血供氧,導致腎臟受損。持續未控制的高血壓會對腎臟的小動脈造成壓力,形成高血壓腎病,長期下來可致腎功能喪失。
3. 遺傳因素:有些腎病(如多囊腎)是可以遺傳的,有家族聚集傾向。若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或近親曾被確診患有遺傳性腎臟疾病,自己要提高警惕,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
4. 不良生活習慣:熬夜、高齡、肥胖、急性腎損傷、環境污染物、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引起腎臟功能的損害。
腎臟疾病的癥狀
腎臟疾病的癥狀多種多樣,且往往較為隱匿,不易被察覺。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腎臟疾病癥狀:
1. 尿液改變:夜尿增多,睡著后反覆起來解小便;尿泡沫增多,長久不消失;尿量過多或過少,正常人每日尿量在1500ml左右,如果不是因為出汗、發熱、腹瀉等因素引起的尿量突然減少,或者每日尿量超過2500ml,應考慮有腎臟相關性疾病。
2. 水腫:水腫是腎臟病特徵性的表現之一,也是患者到腎內科就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水腫最常見於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面部,以及位置低的部位,如下肢。
3. 疲勞乏力:無明顯原因出現疲勞、乏力、腰酸背痛等表現,有些表現為腎區隱隱鈍痛或不適感。
4. 血尿:嚴重的血尿肉眼就能看出來,像“洗肉水”一樣,甚至會出現尿液呈鮮血樣,這叫“肉眼血尿”。但大多數情況下,尿中只有少量的紅細胞,這時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稱“鏡下血尿”。
腎臟疾病的預防
預防腎臟疾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前提,定期檢查是關鍵。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1. 合理飲食:低鹽低脂低嘌呤飲食,戒煙限酒,少吃動物內臟及辛辣刺激類的食物。適量飲水,避免暴飲暴食和久坐憋尿。
2. 合理用藥:不要亂吃藥物,尤其是感冒藥、抗生素、止疼藥物、利尿劑等。如需用藥,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 合理運動:適量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但劇烈運動或長時間不運動后的突然運動,可造成橫紋肌溶解,有時會出現急性腎損傷。因此,運動要適量,循序漸進。
4. 避免接觸有害物質:減少或避免經常接觸化學類物質,如染髮、使用某些化學物質超標的化妝品等。
5. 監測血糖血壓:每日監測及控制血糖、血壓,避免腎臟受損或進一步受損。
6. 定期體檢:關注尿常規里的指標變化及腎臟彩超,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腎臟問題。
腎臟疾病的治療
一旦確診為腎臟疾病,應積極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品質。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1. 藥物治療: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降壓藥、降糖葯、免疫抑製劑等。但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濫用。
2. 透析治療:對於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法。透析可以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維持內環境穩定。
3. 腎移植:腎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最佳方法之一。通過手術將健康的腎臟移植到患者體內,恢復其腎功能。但腎移植手術複雜,費用高昂,且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承擔著多種生理功能。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腎臟疾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為了守護這一生命之本,我們需要瞭解腎臟的基本功能、腎臟疾病的成因、癥狀、預防和治療等方面的知識。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