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真的是吃出來的嗎?這個問題啊,可不單單是菜市場大媽茶餘飯後的八卦,還是不少醫學研究里反覆折騰的主題。
吳大媽這輩子最大的愛好,除了收拾書架上那些年久失修的文學名著,就是每天清晨去公園跳廣場舞。
你想想,一個整天跟書打交道的人,偶爾也得活動活動筋骨,這麼說吧,吳大媽的腿腳還挺靈活,標準的舞蹈一跳起來,那可是相當有韻味。
今晨,吳大媽如往常一般前往公園,懷揣著那份慣有的期待,預備踏上她所熟悉的廣場舞之路。
可這舞還沒跳完呢,她就看到幾個舞伴圍成一圈,正聊得熱火朝天。
她們在討論啥呢?原來是最近大家都在說的一個話題:“聽說了嗎?肝癌啊,都是吃出來的!”
吳大媽有些愣神,一時間舞步都慢了半拍。
她心裡想,這些大媽的話也不知真假,不過自家老頭子老吳最近總喊肚子脹,剛好他們今天也有醫院體檢的安排,不如等下問問醫生,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吳是吳大媽的丈夫,退休前在工廠里做機械維修,手腳麻利,還能把家裡的水管和電器修得漂漂亮亮的。
可惜這幾年年紀上來了,脾胃不太好,有時飯吃多了就脹得直呼受不了,吳大媽一度懷疑是老頭子偷吃冰激淩鬧的,可老吳死活不承認。
今天兩人要去醫院做例行體檢,吳大媽琢磨著,這肝癌的話題正好可以一起問問醫生。
到了醫院,醫生是一個四十來歲精幹的男醫生,姓張,名字叫張建國,看起來挺有經驗的。
張醫生剛給老吳做完肝功能檢查,吳大媽就按捺不住,開口問道:“張醫生啊,我今天在公園聽人說,肝癌是吃出來的?真是這樣嗎?”
“這不,老吳他總喊肚子脹,我這心裡就犯嘀咕,是不是我們吃錯東西了?”
張醫生聽了笑了笑,擺擺手示意讓他們別太緊張,然後一本正經地解釋道:“這說法倒也不是空穴來風,有些肝病確實跟飲食有很大關係。”
“如果不想讓肝臟出問題,有些東西是得避開的。你們別覺得這隻是小事,有些吃進嘴裏的東西,真是會把肝臟給‘吃壞’的。”
像那些存放時間太久的花生、玉米,還有發黴的大米,都可能產生一種叫黃麴黴毒素的物質。
這種毒素可是‘毒中之毒’,對肝臟的傷害特別大,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
它進入人體后,肝臟會非常辛苦地把它代謝掉,但有時候肝臟負擔太重,就會導致細胞變異,最終可能形成肝癌。”
吳大媽聽到這,瞪大了眼睛:“哎呀,那我們家那袋放了好幾個月的花生,是不是該扔了啊?”
張醫生看著他們這反應,繼續道:“這些黴變的糧食啊,千萬別捨不得扔,這可不是省錢的問題,省這點小錢,萬一把身體搞垮了,後面的醫藥費可就不是這點錢能解決的了。”
張醫生又接著說道:“第二類要避開的食物,是那些含有很多添加劑的加工食品。”
“肝臟可是人體的‘化工廠’,它得把這些複雜的化學成分都處理掉,一旦吃多了,肝臟超負荷運轉,就容易出問題。”吳大媽點點頭,心裡嘀咕著:家裡那兩箱泡麵是不是也該處理掉了?
老吳則有些懊悔:“哎,這些年加班的時候泡麵沒少吃,早知道這樣,咱還不如啃干饅頭。”
張醫生又繼續說道:“第三類要遠離的,就是那些過度油膩的食物。”
“很多人喜歡吃油炸的東西,比如炸雞翅、炸排骨,還有各種油炸小吃,這些東西雖然味道香,但對肝臟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東西。”
“油脂含量太高,容易造成脂肪肝,而脂肪肝進一步發展下去,就可能變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吳大媽聽得直搖頭:“這炸雞排真是好吃,但一想起這肝要被油脂撐壞,想想就有些後怕了。”
老吳也跟著附和:“看來以後得改改,少吃點油膩的,還是健康最重要。”
張醫生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道:“是啊,飲食確實是預防肝病的一大關鍵。咱們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選擇,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肝臟的健康。”
“如果能注意這些小細節,遠離這些有害食物,肝臟的壓力自然會小很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肝臟本來就比年輕時更脆弱了,更加需要小心呵護。”
聽完張醫生的話,吳大媽和老吳對視一眼,仿佛下定了決心似的,吳大媽對張醫生說道:“謝謝您啊,張醫生,我們回去就把家裡那些不健康的東西處理了,老頭子你聽到沒,以後得改改你的口味了!
”老吳也認真點點頭:“沒錯,我可不想吃出來個大問題。”
正當他們準備離開診室時,吳大媽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連忙轉身問道:“張醫生,那我們這些老人家,除了注意飲食之外,還有什麼能做的,能更好地保養肝臟嗎?”
張醫生思索了一下,然後笑著回答:“當然有啦,除了遠離這些有害的食物,保持適量的運動、保證足夠的休息,都是對肝臟有好處的。”
吳大媽和老吳聽完,笑著點點頭,和張醫生道別。
吳大媽走在醫院的走廊里,心裡默默地盤算著,回家后要怎麼好好改造他們家的飲食習慣,而老吳則邊走邊念叨著:“炸雞排,下輩子再見吧。”
關於肝臟健康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書目
[1]馬垚.60歲以上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讖妄發生風險預測模型的構建及驗證,臨床肝膽病雜誌,2024-09-25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