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輸在“臉皮太薄”上。
我女兒以前也是如此,根本輸不起,一遇到挫折和委屈就放棄,心理防線先崩塌了,做事情自然會一敗塗地。
不少家長感到深深的困惑:“現在孩子怎麼了?動不動就抑鬱了,就離家出走了,說不得,罵不得,遇到一點挫折就崩潰了,以後怎麼獨立生存?”
還有不少家長根本就不在意孩子心理上的變化,覺得我供你吃,供你穿,物質上滿足你就很不錯了,至於孩子在精神上是富有還是貧瘠,卻從來沒考慮過。
但對於孩子來說,擁有有強大的內心,豐富的內在世界,才會在人生路上風雨前行而無阻,才有戰勝困能的勇氣和希望,也才有讓自己和他人幸福的能力。
培養內心強大,精神富足,“厚臉皮”的孩子,是家長明智的選擇。
1、教會孩子要有主見。
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導致看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
別人的觀點可以作為參考,但是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想,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關鍵是要守住自己內心的底線,而不被別人所干擾。
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更容易獨立。
告訴孩子不必討好誰,也沒必要人雲亦云,堅持自己內心的判斷,不要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讓自己的內心不堅定,左右搖擺。
我女兒在3歲多的時候很慫,比如小區里有一個小男孩很調皮,總是搶我女兒的玩具,而他的玩具卻不讓我女兒碰。
小男孩的奶奶每次都對我女兒說:“你是姐姐,你要讓著他。”
我女兒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讓著他,我又不認識他,他的玩具都不給我玩,可他老是過來搶我的玩具。”
我蹲下身對女兒說:“你既然這樣想,那下次他再搶你的玩具,你就堅決拒絕他,無論他和他奶奶對你說什麼,你都告訴他們,玩具是你的,你不願意讓他玩,你自己的東西,你自己有決定權。”
果然,後來小男孩再搶我女兒的玩具,我女兒態度很堅決,直接告訴小男孩:“我的玩具我自己還要玩,你不能拿。”
最讓我欣慰的是,無論小男孩奶奶怎麼護犢子,嘴裏嘟囔什麼,我女兒都不為所動,照樣和她的小夥伴們一起愉快地玩耍。
讓孩子從小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有主見,是讓孩子內心堅強,遠離玻璃心的第一步。
2、培養孩子的性格中的柔韌性。
孩子的性格中不要只有剛,還要剛中有柔,有韌性,性格柔韌而堅定的孩子,才能成大事,且不容易被傷害。
水利萬物而不爭,水能隨形而動,卻能水滴石穿。太剛則易斷,太弱則易折,能做到柔韌,才能長久。
有時孩子性格懦弱,我們會鼓勵孩子要勇敢,但孩子如果性格太剛烈,點火就著,我們更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己傷人。
讓孩子的臉皮厚一些,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性格中的韌勁強一些,不要怕丟臉,也不要怕失敗,敢於承擔,也敢有試錯,那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以前我小侄子臉皮特別薄,只要有一次沒考好,他就垂頭喪氣,一個月緩不過勁來,怕老師看不起他,怕同學嘲笑他,自己給自己加戲,困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走出來。
結果就是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自卑,成績越來越差。
後來我告訴他,別這麼脆弱,考不好沒關係,要懂得及時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和學習,也要多和老師溝通,讓老師指出你的不足,及時改正,並迎頭趕上。
後來我小侄子性格開朗了很多,不再在小事上鑽頭角尖,性格變得堅韌,格局也就隨之打開了。
每一次失敗,都是他觸底反彈的機會,在總結經驗教訓後,他會變得更好,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一蹶不振,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
3、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吃苦,怕孩子受累,總是替孩子吃苦受累。
而實際上,任何人的人生路都是起起伏伏,不可能一帆風順,家長可以幫孩子一時,但不可能幫孩子一世。
所以,讓孩子直面挫折和困難,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從長遠來看並非是壞事,因為孩子只有經過錘鍊,才能慢慢變得成熟。
家長不要凡事都替孩子出頭,也不要事事為孩子做主,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想辦法自己解決,刻意給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孩子才會越來越強大。
我女兒雖然才5歲多,但大多數事情,我都會讓她自己做主。
以前遇到困難,她只會哭,總想依靠我幫她。
後來我慢慢地就會鼓勵她自己解決困難。
有一段時間她特別怕小夥伴排擠她,不和她玩,別人只要給她點臉色,她就跑過來和我哭,拉著我過去給她撐腰。
後來我教了她幾個和小朋友相處的小技巧,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要樂於助人,要懂禮貌等等,在提高她社交能力的同時,讓她自己處理和小朋友的關係,慢慢她的心理就越來越強大,完全有辦法自己處理好和小夥伴的關係了。
所以,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讓孩子遠理玻璃心,家長要懂得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長。
相反,如果家長處處替孩子做主,孩子一遇到困難家長馬上就出手,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鍛煉機會。
孩子內心強大,“臉皮厚”,遠離玻璃心,家長才能更放心,孩子也才能離幸福和成功的路更接近,家長要重視起來,培養出有韌勁,內心強大、富足的孩子。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