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不只是缺一個“王鳳英”
更新于:2025-03-26 05:51:40

撰文 | 胥 植

編輯 | 吳先之

自 2025 年 3 月以來,蔚來李斌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內部變革和各種形式的“反思”上。

3 月 14 日的內部會議上,李斌告誡員工,“現在的挑戰非常大,別家孩子已經考上大學,我們還在複讀”。

3 月 23 日的一場蔚來小範圍溝通會上,李斌再次強調,“如果說今年蔚來只做一件事或只有一個目標是什麼?那就是蔚來今年四季度要盈利”。

這場變革開始於 2 月底,一名即將離職的員工在蔚來內部論壇發佈長文,呼籲公司應“拒絕幻想和口嗨,直面現實”,迅速在評論區引發共鳴,不少言辭激烈的批評更直指李斌。

李斌很快實名回復,“謝謝大家的建議,提升全員經營意識,從我自己做起”,同時置頂和全員推送了這篇文章。據 36 氪報導,一位接近蔚來管理層的人士稱“李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形成共識和行動,蔚來必須直面挑戰,加速改變”。

隨後外界的各種批評和建議如同潮水一般湧來,有吐槽蔚來產品規劃的,有指責蔚來戰略失誤的,有質疑樂道和螢火蟲的,有抨擊蔚來“燒錢”能力的,而聲音最多的,則是教李斌“如何做一個好的 CEO ”。

一時之間,李斌和蔚來同時站在了“風口浪尖”,這或許也成為了蔚來繼 2019 年之後的又一“至暗時刻”。

當然,蔚來如今的燃眉之急並不是資金鏈,就在 3 月初,蔚來才剛剛拿到了 28 億,投資方擁有合肥國資背景。上周,蔚來和寧德時代在簽署換電戰略合作協議的同時,後者宣佈向蔚來能源投資不超過 25 億元。

但相較於 2019 年,新能源賽道的競爭慘烈程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華為與小米的跨界“降維打擊”,零跑、極氪等新對手的後來居上,無不讓蔚來這個曾經的“老大哥”步入尷尬境地。而友商們在智駕領域的突飛猛進,也或多或少讓蔚來暴露出了智駕短板。

儘管外界的聲音普遍不太好聽,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希望蔚來能真正“好起來”,不管業績與銷量如何不被看好,蔚來始終是一家為使用者著想的公司,不僅僅因為蔚來的優秀服務能力和對換電網路建設的堅持,更因為蔚來可能已經是當下市場中僅存的“理想主義者”。

3 月 23 日,蔚來公佈了 2024 年財報,全年營收 657.3 億元,同比增長 18.2%,再創歷史新高;全年調整後凈虧損 204.732 億元,研發投入達 130.37 億元,同比下降 2.9%。第四季度營收 197 億元,環比增長 6%,整車毛利率提升至 13%,綜合毛利率 12%。

這份財報所呈現出的業績表現,基本在大家的預估之內。總的來說,有改觀,但不多。當下蔚來的處境,還遠遠稱不上樂觀。

經歷了去年 12 月份月銷量超 3 萬台的“高光時刻”后,今年蔚來開始出現“失速”,主品牌 NIO 和樂道雙雙下滑,1 月和 2 月品牌總銷量均不足 1.4 萬台。

去年廣州車展上,艾鐵成曾立下“樂道 12 月單月交付破萬台,2025 年 1-2 月衝擊 1.5 萬台,3 月達到 2 萬台”的 flag,去年的目標確實已經達成,但很快就迎來了現實無情的打擊,今年 1、2 月樂道銷量加起來還不足一萬台。

看起來,蔚來 2025 年 44 萬輛的目標,確實將會充滿挑戰。

業界有觀點認為,換電體系、用戶社區、技術佈局等方面,蔚來均是無可挑剔,但唯獨就是賣不好車。但在當下,賣車恰好正是蔚來最需要解決的“近渴”,規模起不來,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另一邊,蔚來的虧損還在擴大。儘管這些錢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技術研發、用戶服務、充換電體系建設上,屬於強化護城河與堆積重資產,但“蔚來主要靠融資來為員工發工資”也並非毫無根據——一半靠發行長期債券,一半靠發行更多普通股。

李斌當下的種種反思和改革,將會有一定成效,但還遠遠不夠。

任正非曾經在華為內部說過一句話,一個公司取得成功有兩個關鍵:“方向要大致正確,組織要充滿活力。”而這兩點正好就適合用來審視當下的蔚來。

蔚來當下所面臨的問題,主要也體現在兩個核心的矛盾點上:第一是戰略方向不夠聚焦,第二是組織太過低效。

戰略“失焦”,蔚來該做減法了

從企業戰略層面看,蔚來之所以在近幾年頻頻陷入困境,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業務布局過於分散,而且這種分散不僅僅在於某一個領域,“既要又要”的理念幾乎覆蓋了蔚來從品牌到技術,再到市場和資金的每一個層面。

具體來看,首先是蔚來分散的品牌戰略。儘管李斌在去年多次表示子品牌的誕生並非是趕鴨子上架,而是底層技術築牢之後的“水到渠成”,但一年連發兩個子品牌的舉動還是引發了業界的普遍質疑——畢竟 NIO 主品牌都還稱不上穩固。

樂道的處境很好證明瞭這一點,憑藉極高的性價比和蔚來品牌“光環”的加成,樂道在去年上市之後成績不錯,李斌和艾鐵成多次表示“爆單了”。但孱弱產能成為了這個品牌的最大拖累,尤其是在年前那段時間,多位使用者向光子星球表達了同一觀點,“眼看著要過年回家了還提不到車,那只能寧願讓定金打水漂也要換一台車了”。

隨著年底友商們一波密集的新車上市和大力的折扣力度,樂道只能眼睜睜看著這波紅利溜走,初期的銷量規模沒有走起來,後續只會越來越難。“錯誤地估計了銷量”並不能成為藉口,更現實的原因只能是蔚來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

艾鐵成也在近期的採訪中坦承,目標沒完成的原因,一是準備不足,車沒有及時交付,很多訂單流失了;二是由此造成的“次生災害”,導致市場信心不足,“如果去年訂單不流失的話,那今年的 1、2 月份趨勢會更好,樂道就能順勢而為,抓住把新車市場效應轉化成使用者口碑效應的機會”。

而螢火蟲從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走量產品,而是面向海外的全球化車型,這真的是蔚來當下所需要的嗎?

市場佈局的分散也是如出一轍,雖然海外戰略已經成為國內車企的共識,但蔚來的問題是在此投入太多,尤其是歐洲市場的運營服務基建,和遍佈全球的研發中心,短期回報遠遠不足以支撐巨大的投入。

從進入歐洲市場以來,蔚來已經在歐洲建成了近百家蔚來中心、蔚來空間和服務中心,還有數十座換電站和超充站。但從銷量數據來看,2024 年蔚來歐洲銷量為 1598 輛,銷量佔比還不足 1%,今年 1 月蔚來在歐洲銷量為 31 輛,2 月在歐洲五國交付量 73 輛。

而建立在北美聖約瑟的智駕研發中心、慕尼克的全球設計中心、牛津的全球極限與前瞻概念研發中心、柏林的創新中心等,招徠了大量世界汽車人才,亦是燒錢的“無底洞”。

研發方面,在電動車關鍵技術上的自研佈局比例最高的,不是特斯拉,不是比亞迪,也不是華為和小鵬,而是蔚來——車載作業系統、智駕系統、座艙、晶片、三電……幾乎所有用得上的技術領域,蔚來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展開自研。

儘管這造就了蔚來“全棧自研”的優勢化特點,但精力分散必然導致每個單獨專案都很難成為優等生。舉個例子,從去年開始,不少車企幾乎舉集團之力專攻智駕,這才造就了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整個智駕領域成果突飛猛進的成果。

而蔚來還沒有實現端到端,城區 NOA 的實際表現也有待提升,這一結果很難匹配其數千人的團隊規模,和三年近百億的投入。

高端服務能力一直是蔚來的護城河,但“超越汽車的生活方式、超越期待的全程體驗”並未很好換來高端定位應有的高溢價,反倒成為了蔚來嚴重的拖累:上門幫使用者理髮、代替用戶開家長會、去醫院幫忙排號等等,這些服務已超出一個車企的商業邊界,即便長遠看也許很值得做,但對於一家處於虧損中的公司是需要算帳的。

過去的蔚來給使用者提供了其他品牌提供不了的情緒價值,成為很多使用者心中真正的高端品牌,這是其備受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當下的蔚來最需要提升的是效率,這個時候就應該向華為、理想等友商去學習取經了。

李斌一直對華為的技術和企業文化高度讚賞,但蔚來這家公司還沒有真正領悟到華為“力出一孔”的含義,事實上蔚來種種戰略分散的現象,與“力出一孔”已經完全背道而馳。

抓住“主要矛盾”,多在業務上做做“減法”,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許才是蔚來在企業戰略層面的當務之急。

別讓真正的“敵人”跑了

蔚來過往的目標是,像星巴克那樣做一家平衡利益與良知的公司。

在行業競爭不激烈的咖啡市場,這一舉動被證明具有可行性。而到了蔚來所在的汽車製造業,所面臨的產業鏈條要複雜得多,這樣鬆散的管理容易暴露出問題。

從過去的種種跡象看,李斌太過相信人性的“美好”,從而忽略了管理層面的問題,儘管他一直反思蔚來的危機主要來自“決策與執行脫節問題”,卻從未真正狠下心在組織架構上“動刀”。

《美好企業》一書指出,“任何美德都救不了一家管理糟糕的公司”。

“美好組織”的探索者們普遍認為“輕管理”甚至是“不管理”是成就美好組織的前提條件。蔚來正是典型代表,“預算大方,長期不背 KPI,很少加班”,李斌一直被員工視作“完美僱主”。

在蔚來早期的高速發展過程中,這或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隨著競爭環境與企業戰略的變化,如果組織能力無法像彈簧一樣動態緩衝管理與執行之間的變化,那麼危險也隨之而來。

蔚來在組織架構和人員的管理層面所需要的決心和“狠心”,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業務上的“做減法”。

如同前文所說,業務分散所導致的各個專案的進展緩慢,一個嚴重後果是極大影響了員工的成就感和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已無法指望用人的“主觀能動性”來改善企業。

事實上“完美僱主”李斌在管理上的寬容,造就了公司內遍佈“大白兔”和“小白兔”的現狀:這群態度端正,但缺乏攻堅能力,同時也不具備創新和進取精神的人,正是蔚來“決策與執行脫節問題”的最大癥結。

例如面對智駕方面甚至稱不上及格的成績,李斌沒有對團隊做出任何懲罰,而是加油打氣,“理想就用了幾個月而已,咱們加油干便是”。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手機業務。這個從一開始可能就走錯了方向的業務,雖然經歷了多次“瘦身”,但依然活的很好,持續給蔚來貢獻著越來越高的沉沒成本。此前有業內人士瞭解到,蔚來團隊的人其實心知肚明,“反正有工資拿,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就等(裁員)名單呗”。

而蔚來一直奉行的“長期主義”,也成了逃避責任的最好藉口——不是不出成果,而是時間還沒到,與時間做朋友,總有開花結果之日。

開年 2 個月以來,小鵬頻頻因銷量數據而刷屏時,蔚來更多的關注焦點則在於斥責友商“黑公關”,除了 PR 部門,連高管也時常下場參與其中,從某種層面上看,這可以理解為一種轉移注意的操作,試圖掩蓋其銷量低迷的困境。

王興、張一鳴等人極力推崇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首條就重點強調了一定不要有“受害者思維”,當一個企業開始習慣所有問題都從外部找原因時,恰恰反映了其自身問題已經高度突出了。

據 36 氪報導,蔚來在近期的一系列整改舉措,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強 ROI 考核,從各方面降低成本;二是精簡銷售和運營、服務團隊。

看起來,李斌還是沒能狠下心向研發團隊“開刀”,這也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蔚來此次的“反思”還不夠徹底。如果“大白兔”們依然牢牢把持著中層位置,那麼“小白兔”還將源源不斷地補充進來,所有的效率和執行問題都將長期存在。

在 3 月 23 日的溝通會上,李斌和秦力洪也首次回應了“好人”標籤,認為從組織層面,蔚來並非一直是“老好人”。他所舉的例子是,在過去的 10 年間,蔚來讓 20 多個 VP “主動走人”,其中大部分“是公司讓他們走的”。

但據我們所知,蔚來內部仍有不少中高層儘管態度很好,但是業績一直很差,位置依舊很穩。長期容忍這樣的人待在崗位上,一家公司拿什麼打勝仗?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句《毛選》開篇的話,也是蔚來當下的真實寫照。

蔚來的敵人,就出現在內部,不僅僅只是 VP。一方面是各個領域的腐敗,另一方面是各個崗位上普遍存在的大小白兔。而蔚來的朋友,是公司內部大量依然兢兢業業努力奮鬥的員工,以及提車的幾十萬車主,和即將提車的准車主。

請不要再為了保全極少數“惡人”的利益,而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想學好小鵬,還需“壯士斷腕”

“小鵬能改好,我們怎麼就不能改好?”

3 月 14 日,李斌面向產研集群全體員工進行的一次內部講話中,再次強調了“基本經營單元” CBU 的核心邏輯,“要在有效的資源邊界內,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時間花在刀刃上”,蔚來預計在一季度大規模推行該制度,二季度實行全面落實。

事實上諸如此類反思與改革,蔚來近幾年就沒有停止過,例如去年初李斌就在內部全員信中表示過要“放棄幻想,直面挑戰,儘快提升組織能力”。

喊口號固然容易,改革的力度有多大,落實得有多徹底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這一次蔚來能否真正學到小鵬的精髓而非皮毛,我們需要先簡單回顧一下小鵬的變革之路。

在造車早期,何小鵬無論在業界還是公司內部,其“好人”標籤都類似於李斌,這也為之後小鵬汽車的各種“山頭主義”和貪腐橫生埋下了隱患。

G9 的“滑鐵盧”,首次讓何小鵬意識到收回權力的重要性,而大眾 CEO 貝瑞德在一次晚餐中的一番話,或許才是促使何小鵬真正“下狠心”整治公司的原因——“我們拆解了小鵬 G9,車很好,但同一個零件,你們採購價比我們高 30% ”。

何小鵬認為,小鵬汽車的問題並不是表面上顯露出的產品、營銷問題,而是組織問題,要想根治,就要從組織方面進行調整。用他的原話來說,“小鵬的自我涅槃反思,首先是董事長和高管自我涅槃,而不是基層同學,也不是行業和環境”

因此何小鵬首先將最高決策權從總辦收歸自己手中,將十幾個業務組織架構重新整理,再“三顧茅廬”請來了王鳳英,開始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最典型的表現是 2022 年小鵬汽車的財報中還有 12 名高管,一年多以後只剩下了 2 個。

業內曾有傳聞,何小鵬給過李斌幾個建議:供應鏈必須自己管,不懂就得學;打通內部溝通管道,要鼓勵員工“捅破窗戶紙”;要學會集權,學會折騰員工,“ CEO 不能當好人”。

看起來,李斌的確學會了前兩個建議,也實打實地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了,但最重要的“不能當好人”,李斌似乎還沒有完全悟出味道。

3 月 23 日的溝通會上,李斌也表示, “我們從來不去說把誰誰誰幹掉這個事,當作優點來說,這個事我們不太認可。”

儘管蔚來足夠“聽勸”,但綜合近期的各種改革動作來看,其重心主要落在節約人力和資金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優化業務結構幾個方面。而揮向人員的“大刀”,更多也是落在銷售、服務端的基層員工。

近兩年蔚來的高管層人員變動,僅有財務、智駕、品牌與用戶運營三塊,且更多是業務整合或者人員“平調”,例如今年初楊波接任使用者運營負責人,而原來擔任這一職務的浦洋則被任命為子品牌螢火蟲負責人。

從表像上來看,蔚來缺了一個“王鳳英”,從根本上看,蔚來的勇氣和決心顯然還遠遠不夠。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小鵬的變革更多是“自上而下”,而蔚來則是“自下而上”——一個是壯士斷腕,刮骨療毒,一個是頭疼醫頭,腳痛治腳,長期的效果顯然會天差地別。

也許是時間原因來不及大刀闊斧,也許是別的原因,總之蔚來的改革就是這麼做的。

我們不妨借用何小鵬的話來反問蔚來,李斌自我涅槃了沒,秦力洪自我涅槃了沒,如果你們都沒有,那麼這場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結語

3 月 23 日,李斌承認自己在很多地方交了學費,但有信心實現年底盈利的目標。

信心一方面來自“基本經營單元”制度的逐步落地,降本增效正日漸看見曙光。另一方面是因為“該花的的錢在過去都花了,接下來就進入到了收穫期”。

同時 2025 年是蔚來的產品和技術大年,今年蔚來將交付 9 款新車,而技術也開始進入變現期,蔚來的晶元算力非常強大,“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都是智能駕駛晶元里能力最強的”。

對於蔚來的樂觀,我們只能說但願如此。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遊戲,已經不容許蔚來有更多試錯和挑戰機會,是就此衝破“枷鎖”還是繼續在“泥濘的馬拉松征程”上賽跑,就看蔚來接下來的決心究竟有多大了。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定製品類SKU的管理
定製品類SKU的管理
2025-03-26 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