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產品經理,都不懂業務
更新于:2025-03-26 09:48:56

本文主要是討論了產品經理是否真正 " 懂業務 " 的問題,指出大多數產品經理只懂得梳理客戶需求,而不理解業務的整體戰略和執行層面。作者給出了三個層次的理解業務的方法,並建議產品新人如何通過實踐、學習文件和提問等方式,深入了解業務。

曾經一位名校出身的大廠產品經理找我諮詢,說想內轉到一條更有前途的業務線,但是被領導拒絕了。

領導認為,目前部門的產品經理缺點太明顯:名校畢業,互聯網經驗豐富,但不懂業務。

因此,相較於內轉,他寧願社招。

工作這麼多年,我見過了太多產品經理,包括大廠產品經理。

但是我敢說,90% 的產品經理都不懂業務。

我知道,說出這樣的話,肯定會讓你不服氣:說我不懂業務,那我怎麼能梳理客戶需求?又怎麼能設計出讓用戶滿意的功能呢?

能梳理客戶需求,確實是“懂業務”的一部分,但遠遠不是全部。

可惜的是,90% 的產品經理,都只停留在了這一步。

一、什麼是懂業務

熟悉業務用語,能畫業務流程圖,這些只能算是入門。

真正的“懂業務”,必須能夠從戰略層、策略層、執行層三個層次洞察業務。

首先說戰略層。

所謂戰略層,就是高層關注的 KPI 指標。

比如,對於 CRM 系統來說,高層關注的肯定是更多的客戶、更高的收入。

那麼,我們的系統方案,如何支撐這些目標的實現呢?

而只有幫助高層完成了 KPI,在戰略層,我們設計的產品才是一個合格的產品。

在前面提到的採購管理的案例中,採購零部件的良品率,對成品品質具有決定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會左右製造企業“高端品牌戰略”的成敗。

因此,提升採購零部件的良品率,是實現公司整體戰略的重要條件,它也是採購管理系統關注的戰略層指標。

其次說策略層。

所謂策略層,則是業務方案的落地。

比如,要提高銷售線索的轉化率,就必須提高銷售人員跟進線索的積極性。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業務策略來提高線索的跟進率,而 CRM 系統在其中又可以起到什麼樣的支撐作用呢?

只有説明管理層實現了業務策略的落地,在策略層,我們設計的產品才是一個合格的產品。

在前面提到的採購管理的案例中,採購零部件的良品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供應商管理的水準,體現在供應商管理的多個階段。

比如:供應商准入、招投標管理、研發階段採購品質管理、生產階段採購品質管理、供應商績效評估和汰換等。

在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要有相應的管理策略。

比如,在招投標管理階段,我們需要建立透明、規範的招投標流程,並提升技術和品質部門在評標中的地位,從而確保只有合格、高品質的供應商為我們供應生產用零部件。

最後說執行層。

執行層,主要關注業務流程的實現和操作效率。

比如,新員工能否不需要培訓,就可以正確、快速的完成銷售業務流程。

這也是 CRM 系統最基本的要求。

在前面提到的採購管理的案例中,以生產用零部件招投標流程為例,具體就包括尋源採購申請流程、招議標安排流程、技術交流管理流程、評標及定點定價流程等。

而每一個流程,我們都需要落實到流程圖,並明確每一個重要的步驟,以及執行步驟的相關崗位。

採購管理的三個層次

能夠從三個層次洞察業務還不夠,我們還必須能夠結構化的梳理和表達。

比如,對於採購管理,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張圖對整個採購管理流程進行整體性的表達。

實際上,這也會成為我們梳理業務的骨架:

採購管理概要流程圖

其次,在每一個重要環節,我們都要能夠全面表述其管理流程及管理重點。

比如,在採購申請環節,一個典型的製造企業,採購申請的來源可能包括庫存部門、生產計劃、部門車間等等。

全面梳理採購需求的來源

那麼,對於一個產品新人,如何才能做到“懂業務”呢?

有 3 點建議,如果你能堅持做,就可以用 1 到 2 年成為一位“懂業務”的產品經理。

1. 參加專案

對於新人來說,參加一個新專案或者一個新產品的從 0 到 1,是快速熟悉業務的最佳途徑。

因為新專案往往會進行完整、詳盡的業務調研,甚至會到客戶現場辦公,這就有利於新人更為直接、全面的瞭解相關業務知識。

當然了,即便不是從 0 到 1 的專案,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只是,我們還要藉助其他更多的學習手段。

2. 學習文件

在工作中,我們要抓住一切向同事、客戶學習的機會。

但是,我認為最基礎、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認真學習相關文件。

首先,文檔往往是前人的工作成果和智慧結晶。比如需求調研文件、業務流程圖、方案文件等等,都非常適合對業務進行系統學習。

其次,公司畢竟不是學校,同事和客戶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和壓力,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懂,事事都去問他們,無疑會給他們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

遇到脾氣不好的同事或者客戶,可能還會碰一鼻子灰。

最後,文件隨時都可以閱讀。我們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反覆研讀文檔,這會大大提升學習的速度和品質。

3. 多問“為什麼”

我見過不少浮於表面,對業務缺乏深入和結構化認知的 B 端產品經理。

根源就在於,他們沒有多問“為什麼”的意識和習慣。

比如,為什麼生產的汽車品質不好,銷售部門可能會抱怨工廠品質管控不合格;

但是如果問“為什麼品質管控那麼難”,答案可能是“採購件的良品率比較低”;而為什麼“採購價的良品率比較低”,原因可能就是過度的採購成本控制,導致無法選擇最優秀的供應商;

如果繼續深挖下去,可能還會涉及公司的品牌定位、研發能力等等。

我帶產品團隊時,對下屬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多問為什麼”,這也對他們的工作習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敢保證,作為一個新人,只要堅持多問“為什麼”,一段時間下來,就必然超越很多“凡事喜歡浮於表面”的同事。

當然了,如果只懂業務,那遠遠算不上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優秀產品經理除了懂業務,還必須懂產品。

那麼,什麼叫“懂產品”呢?

二、什麼叫懂產品

懂產品的第一步,是要有完整的產品架構圖。

仍然以採購管理為例:

採購管理整體架構圖

產品架構圖賦予我們全域視角,這樣,當客戶提出一個需求,我們就能對應到大致的位置,並且對功能的範圍和複雜度,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比如,當進銷存的客戶提出希望增加一個頁面:“簡單”管理一下他們的採購合同。

如果我們熟悉採購管理產品的架構,就會明白“採購合同管理”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頁面。

實際上,如果你保持警覺和客戶進一步溝通,就會發現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可能會涉及一系列頁面和流程。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繪製產品架構圖的目的之一。

除了具備全域視角,“懂產品”還意味著我們要有標準化設計的思路。

和業務管理相比,軟體產品的底層邏輯存在很大差異。

相對來說,業務更注重結果,產品更注重過程;

業務更強調事實,產品更強調邏輯。

本質上來說,業務是以人為主導的,可變通、可靈活處理的地方很多。

但軟體產品不一樣,哪怕一個字段設計不合理,也可能導致整個流程走不下去。

因此,產品經理必須明白每一個業務策略如何通過功能落地,每一個業務流程如何在系統中具體操作。

同時,如何通過一個標準化的功能,簡單、有效的支撐多個客戶的具體需求。

對於優秀的產品經理來說,產品架構的全域視角、具體功能的標準化設計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所謂的“懂產品”。

那麼,對於一個產品新人,如何才能儘快做到“懂產品”呢?

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學習 B 端產品的關鍵,在於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胡適曾經說過,所有的創新都是模仿。

瓦特的蒸汽機改變了世界,但是他“只不過”是在牛可門的蒸汽機基礎上,加上了第二個凝冷器;而牛可門的蒸汽機,又模仿了巴平的蒸汽唧筒;巴平又模仿了胡根斯的空氣唧筒。

那些民間發明家,如果不首先系統的學習前人經驗,那麼他們哪怕窮盡一生,也無法製造出真正的現代飛機。

同時,和 C 端產品經理不同,B 端產品經理很難對客戶的業務和體驗“感同身受”,這就更加大了“完全從零”創造一個產品的難度。

因此,B 端產品經理學習的第一要務,是向已有的 B 端產品、特別是同領域最優秀的 B 端產品學習。

其實,即便是不同領域的 B 端產品,在設計思路上也有諸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這就是為什麼成熟的 B 端產品經理即便轉行,也會比新人入行要容易得多的原因。

2. 系統學習

學習成熟 B 端產品的大忌,就是零散學習:想到哪學到哪,需要什麼功能就學什麼功能。

零散學習會導致 2 個嚴重的問題:

1)效率很低

B 端產品功能往往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複雜度,如果零散學習,往往會在前後銜接上浪費大量時間。

2)容易遺漏

零散學習往往也不夠全面,雖然暫時能夠應付眼前的需要,但是其實缺乏全域視角和深度,往往只能學習到皮毛。

因此,學習成熟 B 端產品一定要系統學習。系統學習的話題比較大,大家可以參考下圖的 PPT,是我的親身案例。

來源:產品星球課件

三、其他建議

如果你是產品新人,除了以上幾點學習思路,還有以下幾點建議送給你:

1. 養成讀書的習慣

產品經理一定要多讀書,特別是業務管理書籍。畢竟我們不可能永遠只做一個執行層的產品經理。

要成為高階產品經理,就必須懂商業,具備一定的業務洞察力。而讀書,就是培養業務洞察力的“捷徑”。

2. 不要重複犯錯

新人犯錯是正常的,實際上,做得多才錯得多。但是,我們不能兩次跌到在同一個地方,這將大大影響我們的成長速度。

建議大家準備一個復盤筆記本,將日常的錯誤和心得,都記錄在本子上,每周進行復盤。

長期堅持下去,你的錯誤就會越來越少。

3. 找外部導師

雖然同事之間的情誼非常重要,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同事之間往往是存在競爭關係的。即便不存在直接的競爭,同事之間的交流也難免存在戒心。

因此,我建議大家找一位外部導師,他可以是同在互聯網的親戚朋友、也可以是認識的某位產品前輩。

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樣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如果他們真心給你參謀一下,肯定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

曾毓群,給李斌加電
曾毓群,給李斌加電
2025-03-26 02:51:58
內容和資訊一些啟發
內容和資訊一些啟發
2025-03-26 06: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