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不對?醫生:60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些點!
更新于:2025-03-26 04:22:35

在咱的認知里,“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就像一位忠實的老夥伴,陪伴了我們漫長的歲月,彷彿是亙古不變的健康鐵律。可當年齡指標悄然指向60歲,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要是還像年輕時那樣,一股腦兒地強迫自己遵循這一作息去睡覺,大概率會發現,越睡越累,甚至還可能惹出一身的毛病。

不知道您留意過沒,家裡的長輩常常天還沒亮就從睡夢中醒來。有時候淩晨四五點,廚房就傳來鍋碗瓢盆的響動,把全家都從睡夢中喚醒。有人覺得這是老年人睡眠需求減少的緣故,也有人歸結為習慣早起。但實際上,背後的緣由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60歲往後,睡眠這件事如同一場換了劇本的演出,從睡眠的結構到具體的過程,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別再拿年輕人的睡眠標準來要求自己,60歲之後,睡眠可得講究新的原則了。

## 別執著“早睡早起”,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睡眠

很多人一邁入60歲門檻,就被鋪天蓋地的健康帖“洗腦”,上頭清一色寫著:“早睡至關重要,10點前務必躺平休息!”結果呢,晚上8點就開始莫名焦慮,9點半強撐著爬上床,10點乖乖閉眼,滿心期待進入夢鄉,可現實卻是,開始在床上數羊,一隻、兩隻、三隻……數到11點,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到了12點,滿心的期待變成了自我懷疑,整個人陷入了深深的無奈。這般折騰下來,半夜睡不著,清晨天還沒亮又早早醒來,精神狀態比熬夜通宵的人還要糟糕。

實際上,60歲之後,人體的睡眠結構會經歷自然的改變。深睡眠時間明顯縮短,入睡變得艱難,夜間還容易醒來,這些都是身體正常衰老進程的一部分,並不代表睡眠品質變差了。研究表明,老年人每日的睡眠需求大概在6到7小時,相比年輕人,少了1到2小時。要是您晚上11點入睡,早上5點多自然甦醒,這完全在正常範圍之內,大可不必為了“湊夠8小時”的睡眠時長,而把自己折騰得疲憊不堪。強行早睡,往往適得其反,反倒可能引發失眠問題。要是本身沒有困意,卻硬要在10點逼自己上床,大概率只能躺在床上,乾巴巴地盯著天花板,滿心的煩躁與無奈,最後只能在失眠的苦惱中度過漫漫長夜。記住,睡不著並不是病,強迫自己入睡才是真的折磨人。

## 午覺並非人人皆宜,睡不好就別勉強

60歲以後,午覺這事兒就像一門捉摸不透的玄學。有的人中午小憩20分鐘,醒來後神清氣爽,活力滿滿,彷彿全身充滿了電;可有的人一睡就是兩小時,醒來後卻頭暈腦脹,整個人像丟了魂似的,一下午都昏昏沉沉,幹啥都提不起精神。要是晚上本身睡眠就少,白天又長時間補覺,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夜裡愈發難以入睡,白天則愈發困倦,長此以往,晝夜顛倒,身體也越來越疲憊。

其實,午覺可不是60歲老人的“標配”,它更像是一道選做題,適合的人做起來得心應手,不適合的人就別強求。一般來講,如果晚上睡眠質量不錯,一覺到天亮,那午覺睡不睡都隨意,全憑個人意願;但要是晚上常常失眠,或是早早醒來,難以再次入睡,那白天就得盡量控制,少睡為佳,尤其是午睡時間千萬別超過30分鐘。不然,生物鍾一旦被打亂,晚上入睡就更困難了。記住,午覺並非時間越長越好,10到30分鐘剛剛好,要是超過1小時,那就像是給自己挖了個“睡眠陷阱”,反而會影響後續的睡眠品質。

## 睡前少喝水,頻繁起夜可不是正常現象

不少人上了年紀後,半夜起夜成了每晚必做的“功課”,一晚上動不動就得往廁所跑三四趟,折騰得自己疲憊不堪,第二天早上更是一臉倦容。很多人覺得這是老年人的常態,“老了就會這樣”,但實際上,頻繁起夜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正常情況下,60歲以上的人,夜裡起夜1到2次還算合理。可要是起夜次數超過3次,甚至一兩個小時就得往廁所跑一趟,那可就得提高警惕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不少。

比如,喝水時間太晚。睡前兩小時內,可千萬別大量喝水,尤其是茶、咖啡、酒這類飲品,它們堪稱“利尿高手”。喝下去後,夜間很容易頻繁起夜。還有膀胱過度活動症,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膀胱彈性逐漸下降,儲尿能力大不如前,稍微有點尿意,就會被憋醒。對於男性來說,前列腺問題也不容忽視。前列腺增生會壓迫尿道,導致尿頻、尿急、尿不盡等癥狀,夜裡自然也會頻繁起夜。另外,糖尿病也可能是罪魁禍首。當血糖出現異常時,腎臟為了排出體內多餘的糖分,會通過增加排尿量來實現,從而導致夜尿增多。要是您一晚上要跑四五趟廁所,可別不當回事,忍著不去管,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檢查身體,弄清楚原因。

## 睡前莫興奮,讓身體“緩慢關機”

很多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睡前儀式”,比如刷手機、看電視劇、玩遊戲,甚至喝點小酒助眠。結果這一弄,就是一兩個小時,等終於關了燈,準備躺下睡覺的時候,卻發現腦子還像上了發條一樣,嗡嗡轉個不停,根本睡不著。這種情況,年輕人或許還能憑藉年輕的資本,熬到身體極度疲憊,最終勉強入睡。但60歲以後,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大不如前,越是興奮,就越難入睡。

所以,睡前1小時,一定要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讓身體進入“待機狀態”。別再刷手機了,尤其是那些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它們就像一個個小炸彈,不斷刺激著大腦,讓您越看越精神,根本停不下來。也別想著靠喝酒來助眠,雖然酒精能讓您快速入睡,但它會嚴重影響深睡眠,讓您半夜醒來後,更加難以再次進入夢鄉。不妨聽點舒緩的音樂,讓悠揚的旋律緩緩流淌,放鬆緊繃的神經;或者泡個熱水腳,讓溫暖從腳底蔓延至全身,促進血液迴圈,説明身體慢慢放鬆下來。60歲以後,睡眠就像電腦“緩慢關機”,需要一個過程,千萬別在睡前把自己搞得太興奮,不然很容易陷入失眠的困境。

## 枕頭、床墊、睡姿,處處有學問

有些人睡眠品質差,並非睡眠時間不足,而是睡眠過程中身體不舒服。60歲以後,頸椎、腰椎、關節等部位開始“鬧脾氣”,要是枕頭高度不合適,太高了容易讓頸椎過度彎曲,造成頸部酸痛;太軟了又支撐不住,導致頭部下陷,同樣難受。一般來說,枕頭高度保持在8到12釐米左右較為適宜,既能有效支撐頸椎,又不會過度抬高頭部。

床墊的選擇也大有講究。太硬的床墊,會讓脊椎無法自然舒展,長時間睡在上面,容易壓迫身體,導致疼痛;太軟的床墊則會使腰部塌陷,失去對脊柱的支撐,睡醒後腰酸背痛。所以,最好選擇稍微有點支撐力的中等硬度床墊,這樣能讓身體在睡眠中得到良好的承托。

睡姿方面,側睡比仰睡更適合老年人,尤其是左側睡。左側睡有助於減少胃食管反流的情況,讓胃酸不容易反流至食管,引發燒心等不適癥狀。同時,還能改善呼吸道的通暢程度,降低睡眠呼吸暫停的風險,讓睡眠更加安穩。所以,睡個好覺,可不能只盯著睡眠時間,睡得“舒不舒服”才是關鍵所在。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