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炒飯差點要了命?專家建議來了
更新于:2025-03-26 04:17:40

  米飯是家家都會吃的常見主食,將吃不完的米飯製作成炒飯,也是剩米飯的常見吃法。但如果剩米飯保存、食用方法不對,常見的炒米飯也可能會變身“致命殺手”,一起來瞭解。

  案例

  廣東江門,50歲的陳先生(化名),將幾天前冷藏的米飯做成炒飯食用后,不久便出現了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等癥狀。

  被送至醫院時,他已嚴重休克,心臟、肝腎等臟器功能開始衰竭,經ICU醫務人員搶救,陳先生終於脫離生命危險。

  經檢查,陳先生罹患的是由蠟樣芽孢桿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這種細菌多見於室溫下長時間放置的米飯或炒飯中,因此,由其引發的急性中毒癥狀也被稱為“炒飯綜合征”。

  “炒飯綜合征”分為兩種類型

  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是一種能夠產生芽孢的革蘭陽性桿菌,由它產生的食物中毒,分為嘔吐型、腹瀉型。

  1.嘔吐型:

  蠟樣芽孢桿菌產生的嘔吐毒素,在澱粉類食物中容易產生,比如米飯、麵條、土豆等,需要在126℃的高溫下,加熱90分鐘才能去除毒素。所以,案例中的陳先生(化名)將剩米飯炒制後,其含有的嘔吐毒素並不能被有效去除,從而產生了食物中毒。

  嘔吐型蠟樣芽孢桿菌中毒,潛伏期為0.5~6小時,主要癥狀為噁心、嘔吐,還會影響人體免疫力,破壞肝臟細胞,甚至導致多臟器衰竭。

  2.腹瀉型:

  蠟樣芽孢桿菌產生的腹瀉型腸毒素,45℃加熱30分鐘,56℃加熱5分鐘,可以去除毒素。

  腹瀉型蠟樣芽孢桿菌中毒,潛伏期為2~36小時,主要癥狀為腹痛、腹瀉。

  做好4點

  幫你遠離“炒飯綜合征”

  1、食物應避免長時間放置

  食物最好現做現吃,避免將食物長時間放置,特別是米製品和其他易滋生細菌的食物。

  2、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

  隔夜食物應妥善保存。可以先將食物放入食品保鮮袋、保鮮盒,然後再放入冰箱內,低溫冷藏、短期保留。

  3、食用前徹底加熱

  在食用隔夜食物前,應徹底加熱煮透,幫助殺死蠟樣芽孢桿菌及其產生的毒素。

  4、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手、保持廚具和餐具的清潔衛生,避免交叉污染。

  這4類食物最好不要隔夜吃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細菌也更容易滋生,飲食安全需要格外關注。食物一次最好少做點,現做現吃,盡量不隔夜食用,不能想著放到冰箱裡就沒事了,冰箱不是保險箱。

  1、綠葉菜

  蔬菜經過久放和再加熱,維生素、葉綠素等營養流失多、口感變化大,還更易變質。而且,相較於肉類、水果等食物,綠葉菜本身硝酸鹽含量就比較高,煮熟后如果放置時間過久,在細菌分解作用下,硝酸鹽還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不利於身體健康。若是存放不當,亞硝酸鹽含量還可能超標。

  2、海鮮

  螃蟹、魚類、蝦類、貝類等海鮮都是高蛋白食物,如果當天沒吃完,第二天再吃的話,有可能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可能會對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引起胃腸道不適,還容易損傷肝、腎功能。

  3、銀耳、蘑菇

  不論是室內栽培的銀耳或是野外的銀耳以及蘑菇類,都屬於含硝酸鹽較多的食物。煮熟后如放置較長時間,在細菌分解時,硝酸鹽會還原為亞硝酸鹽,大量攝入亞硝酸鹽會致癌,也會降低紅細胞活性,容易引起缺氧和貧血,對健康不利。

  4、土豆、芋頭、饅頭

  這類澱粉含量較多的食物,加工后相對容易滋生細菌。這些食物一頓吃不完,可以下一頓吃,如隔夜,建議最好密封后冷凍起來。

  食物健康小貼士

  1.蠟樣芽孢桿菌多見於室溫下長時間放置的米飯或炒飯中,因此,由其引發的急性中毒癥狀也被稱為“炒飯綜合征”。

  2.“炒飯綜合征”分為兩種類型:嘔吐型、腹瀉型。

  3.做好4點,幫你遠離“炒飯綜合征”:

  食物應避免長時間放置、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食用前徹底加熱、注意個人衛生。

  4.這些食物最好不要隔夜吃:

  綠葉菜、海鮮、銀耳、蘑菇、土豆、芋頭、饅頭。

  轉自:央視新聞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