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東鐵路特展 探尋珍貴文物背後故事
更新于:2025-03-26 04:00:20

本文轉自:生活報

多件“最字頭”文物首次展出 精選兩萬張照片首秀

走進中東鐵路特展 探尋珍貴文物背後故事

宋興文提供

中東鐵路通車後出版的最全 車站大畫冊 宋興文提供

宋興文提供

文/攝 生活報記者 吳海鷗 薛巨集莉

都說瞭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逛它的博物館。哈爾濱,有冰雪、有音樂,百年前,這裡還是中東鐵路的中心樞紐。如今,回望歷史,在道外區中華巴羅克歷史文化街區,哈爾濱首家專門收藏展示老道外百年歷史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館里,一場“穿越時空記憶”的中東鐵路特展正在展出。

《中東鐵路影像志》首秀,中東鐵路出版的最大地圖、哈爾濱現存最早建築物的原版照片、中東鐵路最早的帽徽等“最字頭”文物現世展出……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牽手和對視!近日,記者走進這場特展,採訪了策展人,揭開了“文物見證歷史”的背後故事。

超百件珍貴文物“講歷史”

中東鐵路出版的最大地圖成“鎮展之寶”

中東鐵路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對東北地區的歷史影響深遠,也拉開了哈爾濱由松花江畔小漁村走向現代城市的序幕、塑造了哈爾濱的城市結構和多元文化。中華巴羅克歷史文化街區所在的老道外,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崛起興盛之地,與中東鐵路有著深厚的淵源。正是這個緣故,讓這場特展在系統展示老道外金融業、百貨業等工商業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館里公益展出。

走進這座展區面積240多平方米的展館,一樓的老道外歷史主題展區里,700多件文物彷彿帶著人們回溯時光,穿越到了百年前。二樓展廳,巨幅海報上的“中東鐵路特展”幾個字,格外醒目。一旁的投影儀上,播放著中東鐵路全線的精選攝影作品;正對樓梯的展示牆上貼滿了《中東鐵路影像志》印刷樣稿,下方還擺放著《中東鐵路影像志》實體書……

哈爾濱市城史文物收藏家、城史研究學者、傅家甸城史文物館創辦者、中東鐵路特展策展人宋興文告訴記者,特展在二樓展廳,一共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展示的是《中東鐵路影像志》相關內容,一部分展示的是從中東鐵路開建到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一些珍貴文物,特選超百件,涵蓋文獻、照片、報刊、圖紙、票證、餐具、路軌等,多件展品都是首次公開現世展出。

記者瞭解到,其中一幅1927年中東鐵路經濟調查局出版的中文版《北滿全圖》堪稱“鎮展之寶”,它寬1.87米、高1.73米,是目前現世的中東鐵路出版的最大地圖,而且是目前現世的唯一一張。這張地圖歷史資訊巨大,以中東鐵路為樞紐,把當時東北地理、交通、地名、地形、鐵路樞紐等彙聚在一張圖上,就連當時一些小站的名字都能找到。還有兩張1928年東省特區行政長官張煥相親筆簽發的長、短期租地執照,也很珍貴。“同年簽發的一長一短兩份執照,見證了近代史上,哈爾濱中東鐵路附屬地土地租賃的歷史。”宋興文介紹。

多件“最字頭”展品追溯百年印記

“希望通過公益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哈爾濱”

別看傅家甸城史文物館不大,這場中東鐵路特展的展區面積也只有百平方米,但卻能每天吸引不少遊客時不時走進去回望歷史、探尋往事。“我是老道外人,對這裡的生活印象深刻。我小時候,經常坐在二層小樓的樓梯上,聽家裡的長輩給我講老道外開埠和中東鐵路的故事,聽說這裡有一場特展,我特意來看看。”63歲的陳阿姨說。“我從陝西來哈爾濱出差,正好趁機遊覽一下,看看老道外,沒想到這裡有一個中東鐵路特展,展品還很有含金量,真是不虛此行。”遊客程先生說。

的確,漫步在展廳,你會發現這裡有很多“最字頭”的展品。1900年建成的中東鐵路中央醫院藥房原版照片,是哈爾濱現存最早建築物的原版照片,這座建築現在是哈爾濱市第四醫院,當年是中東鐵路在哈爾濱興建的第二座公共建築,也是哈爾濱現存最早的建築;1907年哈爾濱火車站全體人員合影,攝於1907年9月24日,是目前發現的哈爾濱火車站最早的原版照片;1910年出版的《中東鐵路全線大畫冊》,是中東鐵路通車後出版的最全車站大畫冊,涵蓋了中東鐵路各站舍、設施、員工、站區全景、自然風貌、中東鐵路護路軍等影像;1914年《中東鐵路客運站舍平面圖集》,收錄了中東鐵路全線68個客運站舍的平面圖,是中東鐵路出版的最全客運站舍平面圖集;1917年12月30第1天20期《鐵路員工報》,共發行21期,是中東鐵路出版發行時間最短的報紙……

還有中東鐵路最早的帽徽、目前現世的中東鐵路主題最長的原版照片,折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生活。另外,還有很多珍貴展品,如1903年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官邸設計藍圖、1914年哈爾濱火車站站房平面圖、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中東鐵路經濟調查局編輯出版的重要雜誌、1920至1930年代中東鐵路各學校畢業證書等。

“哈爾濱是一座很洋氣的城市,很多文物不僅有歷史價值而且有文化價值,我希望通過這些文物的公益展出,讓我收藏的文物‘活’起來,讓更多人通過文物,了解哈爾濱這座城。”宋興文如是說。

同時,說起其中的收藏故事,宋興文也坦言,每一件都頗費周折。比如那張《北滿全圖》,當時在外地一位老藏家的手裡,他關注了三四年,反覆溝通了很多次,那位老藏家才同意轉讓。

涉及建築、風光、火車等

百萬張中東鐵路沿線照片里精選兩萬張首秀

為什麼中東鐵路特展上還有《中東鐵路影像志》首秀?這是很多參觀者的疑問。“中東鐵路1898年開工,1903年完工並通車,全長是2489.2公里,以哈爾濱為中心樞紐,東至綏芬河、西到滿洲里、南下旅順口,在近代史上影響貫穿經濟、社會、文化、建築等多個維度,吸引了很多學者、文保志願者、攝影愛好者,乃至普通市民的關注;還有一些人熱情收藏相關遺存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保護著這段歷史,我的朋友、攝影人姚稷便是其中之一。”宋興文介紹,姚稷是一位文保志願者,也是一位火車迷,從2006年開始專注拍攝中東鐵路沿線照片,包括建築、風光、火車等。連續拍了18年,大約有百萬張。姚稷一直想把這些照片精選出一些,出版成書,籌備多年,願望實現,最近,精選兩萬張圖片的《中東鐵路影像志》將正式出版。

彼時,從關注、研究和收藏與哈爾濱餐飲史有關的文物,到關注哈爾濱工商業、俄僑、中東鐵路等城史,宋興文已經以研究為目的,收藏了上千件與中東鐵路有關的文物,一部分展示在他創辦的橫道河子中東鐵路博物館內,還有一部分,他一直想精選後拿出來,在哈爾濱做一個和中東鐵路有關的特展。兩個“對中東鐵路歷史充滿熱情的人”,一碰撞便擦出了火花。今年3月初,宋興文在去年7月正式開館的傅家甸城史文物館里,策劃了這場中東鐵路特展。《中東鐵路影像志》在特展上首秀。

宋興文說,很多人認為歷史展,展出的就是“老物件”,而他們想嘗試的是,將歷史和現代融合在一起,既有關聯又有傳承,讓不同身份、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在這樣的特展上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比如,外地遊客來哈爾濱,剛剛走出漂亮的哈爾濱火車站,再看到哈爾濱火車站攝於1907年的原版照片,那種回望感會立刻呼之欲出。

宋興文透露,他還有一個計劃:以傅家甸城史文物館為平臺,在一樓展區持續展示老道外民族工商業,在二樓展區定期做一些特展,比如之前曾做過一個西式大衣展,接下來還打算在4月份做一個“老道外人的影像志”特展,也是歷史和現代相結合,通過這種“時空對照”,讓文物“活”起來,拉進歷史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

《靖康之敗》
《靖康之敗》
2025-03-26 04:47:17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2025-03-26 04:51:34
春分應識節氣美
春分應識節氣美
2025-03-26 04:52:02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2025-03-26 04:53:08
隆黛爾宮裡的中國瓷
隆黛爾宮裡的中國瓷
2025-03-26 04:53:10
唐詩裡的愛情
唐詩裡的愛情
2025-03-26 0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