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窺河流文明:家庭紀念館看治水精神傳承
更新于:2025-03-26 03:52:42

  新華社天津3月22日電 22日世界水日當天,海河遊船2025航季正式開啟,遊客在水上欣賞兩岸天津都市風光的同時,距市區30多公裡外的天津靜海區靜海鎮胡家園村,今年68歲的館長魏宗寬也早早地來到他的“根治海河紀念館”,等待著今天的參觀者。

  “多年前的海河流域並不像現在這樣安瀾,我辦這個館就是希望大家特別是年輕人,能銘記前人根治海河水患的艱辛。”魏宗寬說。

  海河是中國主要水系之一,歷史上流域內水患頻繁。據記載,從1368年到1948年,海河流域發生了387次嚴重水災。

  1963年11月,“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發出。海河流域多地民眾展開了一場惠及上億人、延續十多年的治理工程。

  魏宗寬的父親魏世靖當年是“根治海河”的一分子,作為子牙河畔鄭庄村的黨支部書記。他帶領鄉親們一起參與海河治理,一鍬一鍬地挖、一鎬一鎬地鑿,用小推車甚至肩挑背扛運走泥沙石塊。

  “我打造這座紀念館,也源於一個和水有關的小故事。”魏宗寬指著一份發黃的記錄本告訴記者,幾年前,他的老宅水管爆裂,在修繕房屋的過程中發現了父親留下的許多文字資料,於是就建了一個小型的家庭紀念館,展示父親當年的工作生活,主要供家人參觀緬懷。

  “隨著仔細整理閱讀父親的日記和資料,我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關於當年鄉親們‘根治海河’的故事,萌生了建設一座以此為主題、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的念頭。”魏宗寬說。

  於是,魏宗寬開始收集資料、聯繫走訪當年參與“根治海河”的功臣,傾聽並記錄他們當年治水的故事。由於很多人年事已高,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採訪”。

  1928年出生、曾擔任靜海縣根治海河指揮部靜海民工團團長的孫希哲,得知要建設一座“根治海河”紀念館,激動地寫下了“根治海河、一生光榮、千秋安瀾”12個字。

  孫希哲老人2024年4月去世了,他的題字也成了“根治海河”紀念館的珍貴展品。隨著蒐集資料的不斷增加,該館面積已近600平方米,共展出紀念治理海河的珍藏文獻、書籍、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3600多件套,收藏書籍、資料等2萬余冊。

  “這是鄉親們治水用過的手推車,這些書頁泛黃的文獻資料是我父親留下來的,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是我一點點尋來的……”走進這間紀念館,魏宗寬介紹著一件件展品背後的故事,記者的思緒也被拉到了當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之中。

  站在自己當年參加治理的照片前,曾經的“鐵姑娘排”副排長劉素華滿是感慨:“那時候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很艱苦,但深受洪水危害的鄉親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治理好了海河。回頭來看,當年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3年,魏宗寬的“根治海河紀念館”加緊布展並於年底正式開館。一年多時間已有3000多人前去參觀,該館也被靜海區關工委頒牌授予“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來自天津市西青區第六埠村的小學生倪夢琪在參觀之後頗有感觸,她說:“60多年前,有這樣一批前輩為‘根治海河’作出了非凡貢獻,作為海河兒女,我將來也要盡自己的努力建設家鄉,把前輩們的治水精神傳承下去。”

  記者:李鯤、尹思源

  海報:方金洋

一紙潤千年
一紙潤千年
2025-03-31 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