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3月26日電(記者張玉潔)春灌正當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的黃土地已喝上今春“第一口水”。由引洮供水工程輸送的汩汩清水,自約百公裡外、地處甘南高原的九甸峽水庫而來,滋養著高原夏菜的生長,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從源頭到地頭,水要流淌十多個小時。管線末端開閘放水,卻只在滑鼠輕點的片刻之間。數位孿生技術正讓這裡的春灌用水以更加“智慧”的方式潤澤農田。
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肅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近600萬人受益。工程管線長、涉及面廣,管護難度大。以實景三維數據為基礎打造的數位孿生系統為破解難題提供了可能。
在甘肅水投引洮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一整面牆的大螢幕上,水位、流量、閘(閥)門開度等輸水資訊一覽無餘。“工程全線藉助800餘個視頻監控點、186套測控一體化閘門、2000餘支安全監測感測器等感知終端,兩名工作人員就能在調度中心完成相關調度工作,確保供水及時穩定。”公司調度中心副主任張惠說。
工作人員打開操作視窗、輸入密碼,螢幕上的水閘標誌由紅變綠,就可遠端即時打開水閘。“這次給內官營鎮放灌溉水,共20小時,最大水量為700立方米每小時。調度中心後台操作,節約了大量人力。春灌期間,引洮供水工程灌溉水總用量預計超過300萬立方米。”張惠說。
據悉,數位孿生技術可實現引洮供水工程運行狀態的24小時動態監測與預警,提前鎖定98.7%的故障隱患,保障供水安全。運用過往數據,系統還能“思考”、預演並優化調度方案,精準調配水資源。
近年來,我國不少灌區都進行了數字孿生建設,2022年底,水利部在全國遴選了49處大中型灌區開展數位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目前成效初顯,灌溉數位化水平明顯提升,進一步提高了灌溉效率。
“依託數位孿生技術,全覆蓋、全天候、智慧化的智慧監視預警和智慧化的綜合決策調度正在逐步實現。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訓練模型、完善方案,持續放大工程效益。”甘肅水投引洮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寶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