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 3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新華走筆”專欄發表記者戴錦鎔撰寫的文章《乘風破“雪”》。
春意漸暖,和風徐來,冬日的餘韻仍在亞布力雪場上留存。在冬天遠去之際,我拿起雪板,決定在春風中追逐冬日的速度與激情。
滑雪場上,大家頭戴頭盔、護目鏡,身著滑雪服,腳踩雪板。在這裡,身份、年齡、性別等世俗標籤全然褪去,雪友們沉浸於拂雲沐雪帶來的純粹樂趣之中。
可當我站在亞布力陽光滑雪場的最高處“三鍋盔”時,剛開始的信心滿滿不復存在。“上山容易下山難”,看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雪道,我不自覺地雙腿發抖,腦海中甚至閃過直接坐纜車下山的念頭。
“沒事,實在不行推坡下去,走!”在同樣是滑雪小白的同伴鼓勵下,我戰戰兢兢地踏上雪板,拼命回憶著剛剛學習過的動作。
腳跟側傾、膝蓋彎曲、重心下沉,我逐漸找到感覺,緩慢在雪坡上向下移動。就在我逐漸放鬆時,重心的微妙變化打破了平衡,雪板彷彿有了自己的意志,板頭猛然調轉,直指山下。滑行速度瞬間攀升,耳邊呼嘯的風聲裹挾著未知的恐懼,本能驅使我向後縮去,試圖逃離這失控的局面,但這一後退把我重重地拍倒在雪地上。
“不能後退,要跟著雪板走,速度越快越要向前,別害怕。”一位素不相識的雪友停下來指導我。
越快越要向前?這一要領似乎和我們的天性相悖,當速度攀升,恐懼往往驅使我們後仰退縮,但真正的掌控之道,卻在於迎難而上,將重心前壓,與風共舞。
練習過程中,我多次嘗試重心向前,卻由於心底裡的害怕而屢屢失敗。又一次摔倒后,面對著陡峭的斜坡,我坐在雪道上,進退兩難。山頂狂風呼嘯,雪沫打在臉上生疼,我抱著頭,幾乎要哭出來,心中充滿了挫敗感。
這時,一位雪友邊滑邊感歎著:“雪真好啊!”
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我只顧著腳下,卻忘了感受雪的魅力。進入春季,此時的雪已呈現出粉雪的狀態,細膩蓬鬆。當陽光灑落,粉雪的表面閃爍著細碎的銀光,像無數微小的鑽石在跳動,踩在上面,會傳來輕微的“咯吱”聲。
將目光從腳下移向遠方,雪道如游龍般依山蜿蜒,遠處的山峰在陽光下閃耀,松林間的積雪像撒落的糖霜,這片山林保持著生命力的同時也帶給人乘風破“雪”的極致體驗。
我試著放鬆緊繃的身體,重新調整姿勢。這一次,我沒有抗拒速度,而是試著與它對話。和風拂面,雪霰飛濺,山林間,我感受到暢快的自由,不由高呼起來。
當我們鼓起勇氣,跌跌撞撞從山頂滑到山腳,也擁有了翻越人生路上一座座大山的信心。挑戰自我所帶來的成就感,不僅是對自然的致敬,更是不斷拓展生命寬度的勇敢嘗試。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見證了無數次跌倒與站起的雪道上。在這裡,勇氣與力量交織,生態與運動共融。3月,亞布力滑雪場迎來封板。但雪山仍在,雪道上的故事未完待續。當雪花再次飄落,冬日再次來臨,我依然會踏上這片雪原,在破雪逐冬中與這片土地一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