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讓成語“醒來”
半月談記者 王文華 趙鴻宇
毛遂自薦、胡服騎射、完璧歸趙……至少有1584條成語典故與河北省邯鄲市直接或間接相關。
2024年以來,邯鄲市開發成語內涵、突出成語價值,將成語展示、研究、挖掘同文旅、產業乃至社會治理相結合,讓成語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諸方面,“喚醒”成語,啟動古城。
成語“開出花”
今年春節前夕,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重新開街,這段長約2.1公里的街道,將“邯鄲學步”的學步橋、“胡服騎射”的武靈叢台等成語景點“串珠成鏈”,春節期間平均每天接待遊客25萬人次。
漫步在邯鄲道,古色古香的建築上掛滿繪製著成語故事圖案的紅燈籠,“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經典成語故事,被巧妙融入景觀設計、巡遊體驗、實景演出,引來遊客鼓掌喝彩。
“我們在學步橋看到了‘邯鄲學步’的實景演出,它融合了光影元素,非常震撼。”來自山西太原的遊客王峰說,邯鄲的文化氛圍特別濃,尤其是成語主題特色元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具象化。
邯鄲道歷史文化街區僅僅是邯鄲成語“開出花”的一個縮影。邯鄲成語一條街、邯鄲成語之都旗艦文創店、成語宴、成語主題樂園、成語劇場……在邯鄲,各類成語元素隨處可見,讓這座城市別有一番味道,給當地旅遊景區帶來新的生機。
據悉,2024年,外地牌照汽車進入邯鄲中心城區數量同比增加33.5%,邯鄲全年共接待遊客1.03億人次,同比增長20.9%。
邯鄲能產生這麼多成語,與其歷史地位和地理位置有關。戰國時期,邯鄲是趙國的首都;西漢時期,邯鄲與洛陽、臨淄、宛(今河南南陽)、成都共用五大都會的美譽;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今邯鄲臨漳一帶)是一座重要城市……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姚喜雙說,邯鄲的成語能“出圈”,一方面是因為涉及邯鄲的不少成語典故有極強的故事性,如“負荊請罪”;另一方面是因為邯鄲有諸如邯鄲學步等實景,能讓人們近距離感受成語文化的魅力。
喚醒“睡美人”
“北門鎖鑰”,原指北城門上的鎖和鑰匙,後借指北方的軍事要地。目前大多研究認為該成語與“北門之管”互通,源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的“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河北工程大學建築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趙延旭研究發現,在宋代的《五朝名臣言行錄》中,提到“皇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趙延旭說,結合當時歷史情況,“北門鎖鑰”專指大名府(今邯鄲市大名縣)這一北方戰略重鎮。
趙延旭的另一個身份是邯鄲成語文化研究會成員。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為進一步發掘、研究、弘揚成語文化,2024年7月,邯鄲成立邯鄲成語文化發展中心和邯鄲成語文化研究會,依託邯鄲學院組建了中國(邯鄲)成語學術委員會。
這些研究團隊成立以來,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合作,按照年代劃分,對所有與邯鄲相關的成語進行梳理,從成語出處、成語釋義、成語典故、哲學解讀、現實意義等多個維度,深入挖掘成語文化的內涵和現實價值。成語文化中蘊含的創新進取、和衷共濟、勇於擔當、注重實踐等精神內涵,在邯鄲基層治理中的作用也開始顯現。
半月談記者從邯鄲市委政策研究室獲悉,聚焦百姓痛點難點問題,邯鄲弘揚改革創新精神,通過城市更新、供熱問題“冬病夏治”、陽光招生等方式,系統推動問題解決。2024年全市群眾投訴“九成清零”,暖氣不熱、中小學招生的輿情和投訴量大幅下降。
邯鄲日月長
邯鄲堅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並舉,把成語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將成語文化融入城市發展各方面。
2024年下半年,邯鄲成語文創類產品增長300%。去年十一期間,邯鄲市博物館文創店日銷售額超過10萬元,是上一年同期銷售額的10倍,其中成語之都文創旗艦店開業首日銷售額超過1.6萬元,成語冰箱貼、成語書簽等銷售火爆。
半月談記者看到,磁州窯是文創旗艦店銷售較好的產品之一。峰峰礦區大家陶藝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趙銳說,公司研發的邯鄲學步磁州窯擺件、胡服騎射小夜燈、帶有成語文字和圖案的餐具等,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成語也在賦能製造業發展。“邯鄲豐富的成語文化,讓我對公司產品開拓有了新思路。”邯鄲市虹光鑄造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東山說,企業生產的智慧井蓋市場反響不錯,但也遇到銷量瓶頸。近兩年公司將成語圖案融入產品生產藝術井蓋,廣受歡迎。目前企業正根據不同城市、不同景區需求進行定製化生產,藝術井蓋在國內多個省份搶佔市場,並銷往東南亞國家。
同樣受益於成語文化的還有農業。邯鄲市曲周縣有3600畝多肉植物種植基地。河北本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董光明說,多肉雖銷量可觀,但大多價格低、附加值低。近期他們藉助成語元素,將不同品種的多肉進行組合,創造出100多個成語多肉“拼盤”,廣受歡迎,單品利潤大增。
邯鄲市委書記李晉宇表示,邯鄲計劃將“成語基地”打造成“成語高地”,以成語文化為城市文化主脈,進一步弘揚成語文化內涵,讓成語文化氣息瀰漫城市每個角落。“這座城市正在變成一座天然的成語博物館、全域的成語體驗地和更多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成語文化已成為邯鄲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