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感受生命之花在大愛中延續
更新于:2025-03-29 18:34:48

  新華社銀川3月29日電(記者馬思嘉、梅鵬鵬)李國偉愛跑馬拉松,拿過許多獎牌,工作後的第一筆薪水捐給了社會,但一場惡疾讓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生前在病榻上,他錄下視頻,表達了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願望。

  “我當時非常難受,但他(李國偉)說,媽媽你別傷心,我把眼角膜捐獻給別人,說不準哪一天,在別人的眼睛裡,你還能看到我的影子。”王桂玲泣不成聲地說,她和丈夫都為兒子這一舉動感到驕傲。

  3月28日,一場名為“生命·希望”的緬懷紀念遺體器官捐獻者暨寧夏實施人體器官捐獻十周年公益活動,在寧夏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園(松鶴陵園)舉行。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六名捐獻者舉行了節地生態葬。王桂玲作為捐獻者家屬發言,在場許多人都為這大愛熱淚盈眶。

  鮮花簇擁的紀念碑上,李國偉的名字赫然在列。每一名捐贈者背後,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90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余志光,病逝前選擇“把自己捐給國家,盡最後一點力量”;愛心人士吳菊英和老伴葉玉龍,先後捐獻眼角膜和遺體,攜手完成生命最後的約定;一名五歲孩子的家長,毅然選擇捐獻孩子遺體,只因“有了更多解剖樣本,醫學才能發展進步,才能挽救更多孩子的生命”……

  400多名遺體和人體器官(眼角膜)捐獻者家屬代表、醫護人員、高校師生代表、協調員、移植接收者等,鄭重向捐獻者鞠躬致敬、獻上白菊,深切緬懷這些在生命盡頭依然選擇無私奉獻的人。

  據寧夏人體器官捐獻服務中心主任陶軍介紹,“我們舉辦此次活動,就是為了促進社會各界對人體器官捐獻的關注和支援,進一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積極倡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遺體與器官捐獻者數量逐漸攀升。寧夏紅十字會自2015年開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實現遺體捐獻123例、器官捐獻8例、眼角膜捐獻60例,成功挽救了20人的生命,讓176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我們的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者數量從零發展到如今的3.8萬多,從每年的一二百名發展到如今的每年4000多名,充分體現了群眾參與意識不斷增強。”陶軍說,每年清明節做捐獻登記的人非常多,呈井噴趨勢。

殯葬行業的年輕人
殯葬行業的年輕人
2025-04-05 23: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