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責任感的孩子,勢必捨難取易走下坡路,養成一身壞毛病
更新于:2025-03-26 07:58:35

少年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之所以是成長的關鍵,主要在於這個時期所養成的習慣。重複多次的活動,就使思想化為自動化的穩定的行為。這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凝固了原有的思想,成為性格的決定性成分,這也就是所謂習慣。不是養成好習慣就是養成壞習慣。初期少年弱點很多,如想法雖好,行動不利;好事雖做,卻難堅持;好高鶩遠,受挫氣餒,等等。總的來說是沒有良好習慣。

然而,任何好的習慣都是苦練出來的,而苦練就需要持之以恆,這裡沒有責任感是辦不到的。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孩子就以為自己對這個家庭可以不負任何責任;學習本是少年人的社會責任,但如果教育不足,他們會以為是“給家長念書”,自己是被迫無奈的。沒有任何責任感的孩子,勢必捨難取易,走下坡路,養成一身壞毛病,因此,培養習慣,先要培養責任感。

初期少年保留著兒童期廣泛的好奇心,許多好奇心又發展成興趣。如果引導他們從喜愛的小事中悟出自己的寄任,將成為他們克服各種困難的動力。少年姜昆看到許多同齡人去少年宮學器樂,自己羨慕極了。可學習者都是自帶樂器,他家買不起。父親知道他喜歡上了樂器,就花1元錢為他買了一支笛子。他練呀練,兩個月後被少年宮笛子組錄取了。可是他的笛子音不準,於是只好又入了不花錢的戲劇組,認真學表演。

上了中學,他的興趣進一步拓寬,像著魔似地練習拉手風琴、彈揚琴、朗誦、唱歌,還自己編詞數快板,演話劇,讀文藝書籍,就在北大荒農墾的八年中,他也不斷組織業餘文藝演出。父親的一支笛子保護了他的文藝興趣,這興趣成了他的執著追求,為此他付出了艱辛的代價。孩子對喜歡做的事是毫不惜力的,為了做好,就必須認真,為了成功就必須克服困難。

認真的習慣,知難而進的習慣,惜時如金的習慣,等等,就在這反覆進行的活動中形成了。我女兒上高小的時候,我常在家剪貼報紙上的小材料。第一,我只是留下一些小動物、花邊等圖案,讓她貼在本子上。後來。她對此產生了興趣,主動留心看資料,養成了閱讀報刊的好習慣。上初中以後,她搞班上的板報宣傳工作,剪貼的花邊圖案都用上了。為了積累宣傳資料,她開始分門別類搞剪報。

少年時期應該培養的好習慣有很多方面,可以大致歸為五類:生活習慣(包括自我服務和衛生習慣)、道德習慣、勞動習慣(指為他人和社會的腦、體勞動)、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這裡僅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說明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的作用。在我的少年時代,由於父親在外地工作,哥哥也在外地上學和工作,媽媽就把我這個長女當作她的幫手。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