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把止疼葯當成萬能藥片,一遇到手疼、腳疼、膝蓋疼,便隨意服用。殊不知,濫用止痛藥導致的住院病例比比皆是,其中最常見的是消化道出血和腹痛。
長期服用止疼葯
將面臨這六大嚴重危害!
胃腸道黏膜損傷
許多止痛藥,特別是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長期服用,會對胃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和穿孔。這些副作用不僅讓患者飽受痛苦,嚴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損傷肝腎功能
長期大量服用一些止痛藥物,還可能增加肝臟腎臟的代謝負擔,導致肝腎功能受損。嚴重可引發急性腎損傷、慢性腎炎和肝功能衰竭等。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和水鈉瀦留,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頭痛和頭暈
長期服用止疼葯可能導致反跳性頭痛,即停葯後頭痛反而加重。同時,還可能出現頭暈、眩暈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認知功能障礙
一些研究表明,長期使用某些止疼葯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可能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
藥物依賴和成癮性
部分強效止疼葯,如阿片類藥物,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身體依賴和心理依賴。患者可能出現戒斷癥狀,如焦慮、煩躁、失眠、肌肉疼痛等,難以停用藥物。
醫生有話說:
身體出現疼痛等癥狀,往往是疾病的提示,應及時來院就診,待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減少亂用藥物引起的不良後果。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