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患上腎衰的人越來越多?醫生:這3種錯誤養生方式,很傷腎
更新于:2025-03-26 08:00:03

董大爺最近身體總是感覺乏力,去醫院檢查后發現已經患上了腎衰竭,醫生表示,這種情況和他多年來的一些錯誤養生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隨著養生觀念的普及,很多人開始注重健康,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人卻走進了誤區,尤其是一些看似健康的習慣,實際上卻可能對腎臟造成很大的傷害。

一旦腎臟受傷了,那問題可就嚴重了,很多時候傷害是不可逆的,下面這三種常見的所謂養生方法,看起來是在養生,實際上可能在悄悄地傷害腎臟。

第一個錯誤是盲目高蛋白飲食,近年來,高蛋白飲食因為被宣傳為減肥和增肌的利器,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支援,於是開始每天吃大量的肉類、蛋白粉或者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對腎臟是個挺大的挑戰,腎臟得負責清理蛋白質分解后產生的那些廢物,吃得太多,腎臟就得處理更多的這些代謝廢物,壓力就大了。

腎臟要是老這麼超負荷運轉,腎小球可能就會受傷,特別是那些已經有慢性腎病或者高血壓的中老年人,高蛋白飲食可能讓他們的腎功能下降得更快。

第二個誤區是太依賴保健品了,有些中老年人覺得,吃些保健品能補上飲食不夠的地方,甚至能養腎,但實際上,很多保健品並沒有科學依據支援,吃了可能沒啥用。

有些長期服用會導致腎小管和腎間質的損傷,最終發展為慢性腎病,此外,一些保健品會含有高濃度的礦物質或者電解質,這會干擾腎臟對電解質的調節能力。

第三個錯誤是濫用中草藥泡茶或者熬湯,中草藥在傳統醫學中有其獨特的地位,但並不是所有的草藥都適合長期使用,也不是隨便煮一煮喝下去就對身體有好處。

不少中草藥雖然能滋補身體,但也可能有毒性或副作用,比如馬兜鈴酸,這玩意兒和腎小管損傷關係挺大,有些人就老喝些補藥茶,可能對腎臟不太好。

比如鹿茸泡酒、人參茶或者冬蟲夏草湯,結果反而導致腎臟負擔加重,草藥中的活性成分有可能干擾腎臟的代謝功能,甚至直接造成腎臟的結構性損傷。

以上這三種錯誤的養生方式,正是很多腎病高發的原因之一,看似健康的習慣,卻因為缺乏科學依據和過度追求效果,成為了腎臟的“殺手”。

其實,保養腎臟沒那麼複雜,關鍵是要持之以恆,方法還得科學,腎臟是身體的大功臣,負責排毒、保持水鹽平衡、控制血壓等等重要任務。

一旦腎功能受損,身體的平衡就會被打破,為了讓腎臟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有些簡單卻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説明老年人保護腎臟,甚至改善已有的腎功能問題。

首先,咱們得適量多喝水,但也別過量,喝水對腎臟健康挺重要的,因為充足的水分能幫助腎臟更順暢地排出身體里的廢物。

然而,喝水也要講究方法,尤其是對於已經患有腎病的人來說,過量的水分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體重和活動量來調整飲水量。

第二招是按摩腎臟的位置,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每天睡前或者早起時,用雙手輕輕拍打或者按摩腰部,可以有效緩解腎區的疲勞感,刺激腰部的經絡。

此外,泡腳時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敷在腰部,這樣不僅能放鬆肌肉,還能通過熱敷改善腎區的微迴圈,對保護腎功能非常有説明。

第三點是要吃對脂肪,不要一聽到“脂肪”就害怕,覺得這東西對身體不好,其實,好的脂肪對腎臟健康特別重要,只不過咱們得挑那些優質的脂肪。

優質脂肪還可以改善血管的彈性,幫助維持腎臟的血流量,老年人在飲食中可以適量增加深海魚、亞麻籽油、核桃等,這些脂肪能起到保護作用。

第四點,學會調節心理,腎臟的健康不僅與飲食和運動有關,還與心理狀態息息相關,長期處於焦慮或者壓力過大的狀態會加重腎臟負擔。

每天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可以幫助調節神經系統,降低對腎臟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睡前的半小時,一定要讓身體進入一個放鬆的狀態,這對腎臟也非常重要。

第五點是補充腎臟友好型礦物質,比如鎂和鉀,鎂能夠幫助調節血壓,而鉀則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含量,降低水腫和高血壓的風險。

但需要注意的是,鉀的攝入量需要根據腎功能狀況來調整,因為對於腎功能不全的人來說,過多的鉀反而會引發高鉀血症。

所以,在選擇食物時,可以優先選擇富含鎂的食物,比如菠菜、南瓜子和鱷梨,而對於鉀的攝入則需要謹慎,可以諮詢醫生的建議后再進行調整。

最後一點是規律運動,但要避免過度勞累,適量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騎車或者游泳,可以幫助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從而提高腎臟的代謝效率。

然而,劇烈運動或者過度的力量訓練可能會導致肌肉分解增加,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每天進行30分鐘左右的低強度運動,這樣既能保護腎臟,又能增強體質。

養護腎臟不需要昂貴的保健品,也不需要複雜的流程,腎臟的健康關乎全身,只有在日常中多花一些心思,才能讓它一直陪伴我們,維持身體的平衡。

關於為什麼患上腎衰的人越來越多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