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慢性疾病的治療中,藥物治療往往都是貫徹始終的。如果在慢性病治療中缺少了藥物治療,那麼很可能會對疾病的控制產生不良影響,會加速疾病進展,甚至導致死亡。
拿常見的的高脂血症來說,相應的治療藥物非常多,苯氧乙酸類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那麼苯氧乙酸類藥物是如何調節血脂的呢?又該如何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呢?若你正在服用這類藥物,這2點,建議你關注。
1.苯氧乙酸類藥物是如何調節血脂的?
苯氧乙酸類藥物,主要針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以及分解代謝而發揮作用。膽固醇在人體體內的生物合成是以乙酸為起始原料的,苯氧乙酸類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脂合成。
除此之外,苯氧乙酸類及其類似物的衍生物,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三醯甘油,而不是膽固醇,且可明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同時可調節性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準。那麼這些藥物該如何使用呢?以氯貝丁酯為例,它的主要使用方法如下:對於患上高脂血症的成人而言,常用方法為口服,劑量為一次0.25~0.5g,一日3~4次。
2.如何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很多降脂藥物會同時存在胃腸道等副反應,所以為減少胃腸道反應,在服用這個藥物時,應該與飲食同進,開始時宜採用小劑量,之後逐漸增量。但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治療的第一個月內,應達到規定劑量,停葯時最好也採取遞減方式,否則可能會導致血脂水準短時間內反彈。
而有些患者在開始服藥的第一個月內,可能會療效不顯著,需要繼續服用方可見效。如果貿然停葯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可能回升,甚至超過原有水準,所以一般醫生都會建議患者採用飲食控制療法,並監測血脂,直到血脂趨於穩定狀態。
當然,有些患者可能會很疑惑,如果長期服用這個藥物,且一直看不到效果,比如治療幾個月,還是不見效,那麼應該停葯嗎?如果3個月無效,則建議停葯,諮詢醫生建議,採用其他藥物治療高脂血症。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苯氧乙酸類藥物,最終是分解之後從尿液中排出,加上高脂血症又與肝臟健康密切相關,所以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