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慧體大爆發,分散式智慧雲有解
更新于:2025-03-26 01:17:37

Manus 的一夜爆紅,在全球範圍內引爆關於 AI 智慧體的討論。

與過去一般的 AI 助手不同,智慧體(AI Agent)並非只是被動回應,而是主動感知、決策並執行的應用。Gartner 預測,到 2028 年,15% 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智慧體完成。

當下,AI 大模型驅動智慧體從“對話工具”升級為“行動代理”;另一方面,雲計算也從“資源池”加速轉型為“智慧中樞”,智慧體與雲計算兩項看似獨立發展的技術正悄然產生共振,二者的融合有望開啟一場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生態的產業鏈變革。

正如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浪潮雲董事長肖雪所言:“ 2025 年是智慧體爆發之年,浪潮雲承接兩會國家戰略部署,錨定新質生產力的高品質發展路徑,將自身定位躍升為‘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通過率先發佈分散式智慧雲戰略,基於 PoweredBy 模式形成全場景生態價值鏈,全力打通組織智慧化落地‘最後一公里’。”

分散式智慧雲,為 AI 爆發而生

從 AI 大模型到智慧體,AI 面向組織使用者的落地與應用引發業界極大關注。

毫無疑問,AI 大模型與智慧體的落地與應用猶如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涉及到業務、場景、應用、數據、基礎設施、組織架構等方方面面,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就能完成。

面對這一切帶來的變化,作為眾多數位化技術的最佳載體和用戶數智化轉型升級的底座,雲計算自然不能缺位。那麼,雲計算未來如何支撐起 AI 大模型和智慧體的爆發?

浪潮雲帶來了它的答案:分散式智慧雲。浪潮雲此次發佈分散式智慧雲戰略,希望依託分散式智慧雲的全方位能力,為使用者提供從建設到維護再到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加速組織智能化轉型的進程。據悉,預計半年內,浪潮雲將完成現有分散式雲節點的升級,全年落地分散式智慧雲節點規模超過 1000 個。

肖雪認為,“人工智慧 + ”行動對於產業智慧化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加上 DeepSeek 等 AI 大模型的突破,將帶來極大的技術平權,千行百業對於智慧化有著巨大的需求,雲服務商也需要在基礎設施、數據、安全、運維與服務、應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升級,以契合需求變化。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浪潮雲董事長肖雪

在浪潮雲看來,“可運營私有雲”是分散式智慧雲落地的最佳載體。浪潮雲與 IDC 聯合發佈的《可運營私有雲白皮書》指出,可運營私有雲具備大規模業務驗證的架構雲原生和微服務支撐能力、原生的 AI 加速計算能力及高可用和災備能力、高標準雲運營服務能力,將助力客戶從“建好雲”向“用好雲”加速蛻變。

事實上,面對技術變革,浪潮雲自身就在持續進化與躍遷。從 2011 年開始,浪潮雲完成從“政務雲系統集成商”向“分散式雲服務提供者”的躍遷;此後,浪潮雲持續布局數據雲、海若大模型等業務戰略,為“人工智慧 + ”時代的來臨築牢雲數智根基。隨著分散式智慧雲戰略的發佈,浪潮雲將自身定位提升為“智慧系統的全場景運營商”,並提出“有雲處皆智慧”戰略願景。

解決好組織智慧化“最後一公里”難題

IDC 預測,到 2025 年,企業將有超過 40%的核心 IT 支出用於 AI 相關計劃;到 2026 年,全球技術供應商將 50% 的研發、人員配置和資本支出投資分配給人工智慧;到 2025 年,40% 的服務將包括 GenAI 支援的交付,影響到運營、風險評估等多個方面。

可以說,隨著以智慧體為載體的新應用大量湧現,組織智慧化成為大勢所趨。組織智慧化的這場變革,不僅僅在於工具的更替,更像是組織本身的一次重構。在浪潮雲總經理顏亮看來,與石油在內燃機的作用下轉化為機械能類似,數據在 AI 大模型的驅動下會持續催生智慧,這也是組織智慧化全面爆發的底層邏輯。

浪潮雲總經理顏亮

不過,組織智慧化很難一蹴而就,在落地的“最後一公里”過程中會涉及到安全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等一系列挑戰。例如,AI 大模型和 AI 智慧體的應用離不開數據,正所謂無數據、不 AI,數據安全、有序、合規的使用至關重要;另外,要實現系統智慧,就要解決多元化落地以及“即插即用”的難題;而且,隨著 AI 智慧體大量出現,智慧體後續的運營、升級與反覆運算值得組織持續關注。

顏亮認為,浪潮雲打造具備 3C 屬性的分散式智慧雲,有望徹底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為組織智能化帶來一片坦途。所謂分散式智慧雲的 3C 屬性,即可信賴(Credible)、可落地(Concrete)、可持續(Continuous)。“具備 3C 屬性的分散式智慧雲,才能推動“人工智慧 + ”走向落地,進而推動行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

在可信賴(Credible)屬性方面,浪潮雲認為分散式智慧雲需要滿足合法合規、安全承載和技術保障。以浪潮雲為例,其是國內率先完成模型、智慧體與演算法三主體備案的雲服務廠商,並且通過大模型安全、雲安全等多項評測,重視安全與合規的建設。

在可落地(Concrete)屬性方面,浪潮雲提出場景匹配、數據匹配和組織匹配的落地三部曲。像“場景匹配”,通過試駕來實現場景匹配,在不斷的“試駕”過程中幫助組織尋找和鎖定 AI 應用的高價值場景,同時通過多形式實現安全分級匹配,保障 AI 智慧體可靠落地;“數據匹配”則是以數據為核心,通過數據工程和可信數據空間實現數據可信供給及煉化,築牢數據底座;“組織匹配”則是明確組織歸屬,通過人機協同介面實現機器智慧人格化,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實現持續反覆運算。

顏亮透露,浪潮雲的分散式智慧雲落地將執行三個“ 1 ”的標準,即浪潮雲承載的使用者“ 1 天”、雲中心覆蓋的 120+ 城市“ 1 周”以及客戶自有數據中心“ 1 月”。

在可持續(Continuous)屬性方面,浪潮雲將構建數智人大學、數智人醫院等,來實現 AI 智慧體的量產發佈、升級與反覆運算,通過“大學培養 + 醫院維護”雙輪驅動的新模式,為 AI 智慧體帶來全生命週期的保障。

在 AI 全面爆發的時代,組織的進化與升級沒有終極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率先擁抱智慧化、完成結構性變革的組織,有望在下一個週期中積蓄起強大的進化勢能。而浪潮雲此時推出分散式智慧雲戰略可謂是恰逢其時,帶來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實踐路徑和交付模式支撐,為組織智能化轉型提供持續的動能。

聚焦生態,為智慧體謀長遠

研究機構 Research and Market 預測,智慧體的市場規模預計從 2024 年的 51 億美元增長到 2030 年的 471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44.8%。

隨著越來越多優秀的智慧體湧現,智慧體已經完成單點的技術突破,未來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不過,沒有生態支撐的智慧體,就像失去雨林庇佑的珍稀植物,縱使再優秀也難以存活。組織使用者的基礎設施環境複雜、業務類型多樣、業務流程協同困難,智慧體的茁壯成長更加需要生態系統的支撐。

因此,浪潮雲的分散式智慧雲戰略非常重視對於智慧體生態的建設,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推動技術鏈整合、資源鏈共用、生態鏈共建,從智慧體的概念驗證、場景試駕、創新環境構建等入手,為智慧體長遠發展構建起牢固的生態基礎。

據悉,浪潮雲已聯合百度智慧雲、宇樹、雲深處、億聯、Rokid 等生態夥伴共同發佈海若一體機、AI 安全巡檢、水利巡檢、應急管理及智慧會議終端等海若智慧體產品,並聯合 12 家海若智慧體生態夥伴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通過生態夥伴的聚合力量,共同推動分散式智慧雲發展和智慧體應用。

“從單一智慧向系統智慧演進,構建‘智、數、雲、安一體化的服務產品體系‘很關鍵,這個過程離不開產業鏈夥伴的共同努力。”浪潮雲海若科技總經理尹萍表示道。基於水利部資訊中心“上善”水利大模型開源框架,浪潮雲與多家生態夥伴攜手打造全國首個生產級水利行業大模型簇 - 海若 · 上善水利大模型,解決了防洪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難題,樹立起值得借鑒的行業標杆。

綜合觀察,煤炭與蒸汽機的結合催生了工業革命,石油與內燃機的共振增強了全球經濟的融合,互聯網與終端的結合重塑了現代社會。如今,智慧體與雲計算的融合,正推動著一個充滿智慧化的世界誕生。正所謂“有雲處皆智慧”,代表的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與突破,更是對智慧世界進化的美好憧憬。

這場進化,才剛剛開始。

定製品類SKU的管理
定製品類SKU的管理
2025-03-26 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