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文化原創力源於中華文化主體性的鞏固和彰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有深刻的認知、高度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定力,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
任何創造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每個時代富於原創力的要素,總要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捕捉。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巨集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我們必須將文化創造融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嵌入改革發展的時代洪流中,致廣大而盡精微,持續汲取原創力量。
文化原創力往往在民族與世界、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的交流碰撞中生髮,離不開創作者的理想與追求、情懷與魄力、靈感與創意,也離不開良好的文化生態和社會環境。要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構建有利於原創成果不斷湧現的體制機制。要大力弘揚創新文化,把資源、資金、獎項等向原創作品傾斜,引導創作者排除資本、流量邏輯的干擾,克服模仿克隆、題材扎堆、內容同質的傾向,以執著的追求向著文化發展的最前沿砥礪進發。要大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讓文化創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我們要積極擁抱、善於用好,推動其在文化創作設計、內容生產、傳播體驗等環節的賦能應用。
(3月20日 中國文明網 譚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