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醬油測評①:0味精≠0增鮮劑;6款產品使用了同一種增鮮物質
更新于:2025-03-26 00:17:07

本文來源:消費者報導 作者:廖玉婷

如今,消費者對於天然、零添加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許多商家也瞅准了這一商機,紛紛推出各種清潔標籤的食品。在調味品領域,零添加正成為品牌突圍的一把利刃。而醬油,這滴承載著千年飲食文化的琥珀色液體,也未能例外。

零添加,是回歸本味,還是行銷噱頭?

今年3月,《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一起來看看“零添加”是否名副其實。

測評品牌

(13款)

加加醇釀生抽醬油(釀造醬油)

欣和六月鮮零添加特級鮮鮮醬油(釀造醬油)

海天0金標生抽(釀造醬油)

千禾禦藏本釀380天醬油

東古零金標生抽(釀造醬油)

味事達頭道鮮特級釀造醬油

老恆和雙曬鮮醬油(特級)

珠江橋零添加頭抽(釀造醬油)

萬字純釀造醬油(釀造醬油)

蓮花零添加醬油(釀造醬油)

八珍生抽釀造醬油

中壩有機醬油

金龍魚零添加特級味極鮮(釀造醬油)

測評指標

(7項)

氨基酸態氮、全氮、谷氨酸鈉、山梨酸及其鉀鹽、苯甲酸及其鈉鹽、三氯蔗糖、安賽蜜

測評結果

1. 關鍵詞:氨基酸態氮

12款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達到“特級”要求,老恆和、加加、海天、千禾、東古氨基酸態氮含量較高,味道更鮮。八珍氨基酸態氮含量墊底,未達特級要求,但該款醬油原產自中國香港,不受內地醬油生產標準的約束。

2. 關鍵詞:全氮

老恆和、千禾、東古全氮含量較高,品質較佳。相反,珠江橋、萬字、八珍全氮含量較低。

3. 關鍵詞:谷氨酸鈉

所有樣本均檢出谷氨酸鈉,含量最高差距3倍多。儘管13款零添加醬油均標示未使用味精,但是近半(6款)產品都使用了酵母提取物。

4、關鍵詞:防腐劑、甜味劑

13款醬油確實未檢出常規的防腐劑和甜味劑。

此“特級”非彼“特級”,八珍“特級生抽王”未達標

在氨基酸態氮這個指標中,藏著一瓶醬油“鮮與不鮮”的秘密。

在醬油的釀造過程中,黃豆、小麥等原料中的蛋白質會逐步水解成各種氨基酸,是產生鮮味的主要來源。而氨基酸態氮是指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其含量的高低對醬油的鮮味有直接影響,是反映醬油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根據《釀造醬油》(GB/T 18186-2000),氨基酸態氮含量要求取決於醬油的工藝和等級,以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為例,等級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的醬油,氨基酸態氮要求依次為≥0.80g/100mL、≥0.70g/100mL、≥0.55g/100mL、≥0.40g/100mL。

在本次測評的13款醬油樣品中,12款產品明確標註了特級等級,僅八珍一款未標示產品等級及氨基酸態氮含量。值得注意的是,該款八珍生抽釀造醬油原產自中國香港,遵循的是當地的釀造標準。

檢測結果顯示,12款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均達到“特級”的要求,氨基酸態氮含量≥0.80g/100mL,與標示情況相符。其中老恆和氨基酸態氮含量最高,為1.4g/100mL,加加、海天、千禾、東古也表現不俗,氨基酸態氮含量均為1.2g/100mL,說明這些醬油的味道更鮮。

值得注意的是,在八珍的產品包裝上,印著“特級生抽王”的字樣,但實際上,八珍生抽釀造醬油鮮味墊底,氨基酸態氮是所有醬油中最低的一款,檢出值為0.76g/100mL,與國標的“特級”仍有一定差距。

全氮含量越高品質越佳,老恆和、千禾、東古勝出

全氮是醬油品質評價的又一重要指標,包括蛋白質、胨、肽類、氨基酸等可溶性含氮物質,其反映的是對原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程度,同樣是醬油的分級指標之一。

《釀造醬油》(GB/T 18186-2000)規定,(特級)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的全氮要求為≥1.50g/100mL。

檢測結果顯示,13款醬油的全氮含量範圍為1.32~2.87g/100mL。老恆和、千禾、東古全氮含量較高,分別為2.87g/100mL、2.18g/100mL、2.13g/100mL,品質愈佳。珠江橋、萬字、八珍全氮含量較低,分別為1.61g/100mL、1.59g/100mL、1.32g/100mL。需要注意的是,氨基酸態氮未達“特級”的八珍,該項指標同樣未能滿足國內標準GB/T 18186-2000對於“特級”醬油的要求。

谷氨酸鈉含量最高相差3倍多

在醬油行業中,通過技術手段“修飾”產品的鮮味指標(氨基酸態氮),早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目前,我國並不限制味精(谷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增鮮劑在醬油中的使用,此舉可人為提升氨基酸態氮含量。以普通無鹽味精中的氨基酸態氮含量0.07g/100g計算,若100mL醬油中添加1g味精,其氨基酸態氮含量便可輕鬆提高約0.07g。

不過,這種“數字遊戲”雖然能讓醬油在檢測數據上更漂亮,卻背離了傳統釀造工藝追求本真滋味的初心。

釀造醬油中的氨基酸種類高達十幾種,其中谷氨酸是醬油中的特徵氨基酸,含量最高,對醬油風味的貢獻也最大,約佔總氨基酸的比例的18%~25%。

“零添加味精”是零添加醬油的主要賣點之一,《消費者報導》檢閱產品包裝信息發現,本次測評的13款零添加醬油均標示不添加味精,其谷氨酸鈉的真實含量究竟如何呢?

檢測結果顯示,13款零添加醬油均檢出谷氨酸鈉,含量範圍在1.64~5.31g/100g。谷氨酸鈉含量最高的是老恆和,遠遠高於其他品牌,與谷氨酸鈉檢出值最低的八珍差距高達3倍多。除了老恆和、八珍,剩下11款宣稱不含味精的零添加醬油谷氨酸鈉實測值為2.05~2.75g/100g,平均值為2.35g/100g,差距相對較小。

一位不願具名的調味品行業人士告訴《消費者報導》:“醬油中檢出谷氨酸鈉含量偏高的情況,有可能是釀造原料的投料比例所導致,例如小麥中谷氨酸含量就相對較高。”

6款產品使用了同一種增鮮物質

儘管13款零添加醬油都聲稱沒有使用味精,但是近半(6款)產品卻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另一種常見的增鮮物質——酵母提取物。

酵母提取物是酵母通過自身酶系或外源食品級酶的作用下,自溶或酶解得到的富含氨基酸、肽類物質的調味產品,可以起到增鮮提味的作用。

上述行業人士認為:“酵母提取物含有大量氨基酸,當中也包含谷氨酸鈉,高谷氨酸型酵母提取物中谷氨酸鈉含量甚至能達到20%以上。實際上,添加酵母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醬油的氨基酸態氮數值。”

醬油中的谷氨酸鈉有從天然釀造而來,也可能存在人為添加,但其來源的鑒別成了一個難題。

有資深檢測工程師向本刊透露:“醬油釀造本身產生的谷氨酸以鈉鹽的形式(谷氨酸鈉)存在於醬油中,這與人為添加的味精(谷氨酸鈉)沒有本質性區別,這說明採用常規手段(比如檢測谷氨酸鈉含量)無法檢測出醬油中的谷氨酸鈉是添加進去還是釀造過程天然生成。”

該名檢測工程師還表示,團體標準《原釀本味醬油》(T/CNFIA 114-2019)規定可以採用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測定醬油中是否添加外源谷氨酸鈉,不過,其同時強調,首先需要建立一個醬油穩定碳同位素的資料庫。“據我瞭解,現在有能力開展這個專案且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幾乎沒有。”

他進一步解釋:“天然發酵的谷氨酸鈉與工業合成的味精可能因原料來源不同,導致碳同位素比值存在差異。”

“零添加”醬油暫無國標,各品牌定義不一

零添加醬油遍地開花,但何謂“零添加”?

目前,我國尚未出台針對“零添加”醬油的國家標準,最接近的參考是團體標準《原釀本味醬油》(T/CNFIA 114-2019),該標準將原釀本味醬油定義為:以非轉基因的大豆和(或)非轉基因的脫脂大豆(食用豆粕)、小麥和(或)麵粉(或)麥麩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味精、食品添加劑(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除外),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

然而,在實際執行中,真正遵循這一標準的醬油產品寥寥無幾。在本次測評的樣本中,12款國產醬油均執行《釀造醬油》(GB/T 18186-2000)標準,僅原產地為中國香港的八珍生抽釀造醬油例外,其遵循的是當地的釀造標準。

對於“零添加”的具體含義,各品牌之間尚未形成統一標準,表述各異。千禾宣稱零添加蔗糖1種成分,東古宣稱零添加防腐劑、味精、著色劑、甜味劑等6種成分。總體來看,在生產過程中0%添加防腐劑、甜味劑、味精是這些產品主流的宣傳點。

檢測結果顯示,13款醬油均未檢出山梨酸鉀、苯甲酸鈉、安賽蜜、三氯蔗糖4種食品添加劑,說明這些產品確實未使用常規的防腐劑和甜味劑。

值得一提的是,本刊對比13款零添加醬油的配料表發現,部分產品除了使用大豆、小麥、食鹽和水4種必要的原料外,還添加了白砂糖、干貝、昆布,甚至酵母提取物等成分。這些成分是否零添加醬油釀造的必需原料?尚不得而知。

顯然,這個問題已經到了需要明晰的時刻。我們呼籲相關部門儘快出臺“零添加”醬油的國家標準,規範市場秩序,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讓真正優質的醬油產品脫穎而出。

測評預告:不添加防腐劑VS含防腐劑的醬油,室溫放置下誰更容易滋生細菌?下一期我們將送檢13款零添加醬油的多項微生物指標,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本報導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