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上海南京西路黃金地段近期出現9.9元起租的共用工位,吸引不少創業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探訪發現,9.9元只是商家為了引流推出的優惠價,實際的市場價約50元,即便如此,這一價格仍極具性價比,因為除了工位本身,租戶還可共用會議室、茶飲等增值服務。租戶告訴記者,除了因為租金划算,更重要的是周邊彙聚了眾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這種氛圍帶來了無限的機遇。
但共用辦公行業曾經歷WeWork破產風波,低價模式能否持續?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共用辦公的管理者不能僅僅依賴租金收入,而應著重提升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比如提供財務代理、法律諮詢、人力資源等增值服務,打造具有競爭優勢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才是共用辦公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圖源:圖蟲創意
最懂創業者痛點的共用聯合辦公空間
這個共用聯合辦公空間位於靜安新時代大廈,十分靠近上海2號線南京西路站。五年前,唯度聯合辦公空間的負責人吳永濤,從大樓物業處整租下了兩層空間,原本是打算裝修後分租給一些中小企業作為長期辦公室。
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一租幾年的傳統模式不吃香了。於是,他嘗試改變,把最小租賃單元從“層”拆分成了“工位”;計價單位從“年”精確到“小時”。但起初,效果並不好,99元一天的價格,別說買單的,連個問的人都沒有。吳永濤決定,把價格“卷“起來:“我們把價格直接降到一折(9.9元),然後發現人家立馬開始來諮詢了!”
而吳永濤也意外發現,這樣的分租模式,長租客戶也能佔到七成,而且收益還挺不錯。“比如說一天能租兩百塊錢,那麼租一個月就是六千塊錢,但是這一個整間按年長租的話,可能就兩千或者三千一個月。”
不過吳永濤的身份則從原來相對清閒的房東,變成了大管家:團購平臺如何運營,工位、會議室如何騰挪,甚至包括告知客戶WiFi密碼。“創業者有這樣的需求,我們得設法讓他們進來,不能把門檻壘得很高。”
上海提出,到2025年底,數字經濟增加值要達到3萬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大於60%,再加上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產業崛起,企業對於辦公空間的訴求,正在轉向更輕量、更融通,很多辦公樓宇,也已經在積極轉型,迎接產業需求的變化,助力更多企業和創業個人輕裝上陣。
共享工位9.9元起租,誰在這上班?
共用工位除了拼桌,還能拼什麼?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圈子更為重要。在家裡辦公的話,它會有一些封閉性。大家在一起,可能會相互的交流,會有一些碰撞出一些小火花。
最低9.9元,就可以擁有一個工位,在那裡上班一整天。這樣的辦公模式會吸引哪些群體呢?記者前去探訪了一番。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這個有著20多個工位的空間,選了靠窗的工位“入職”:桌面寬敞,採光良好,WiFi、插座、白板,日常工作所需,一應俱全。整個聯合辦公空間內,環顧四周記者發現,衝著噱頭來的人並不多。“共用同事們”好像都真的有事在忙。
全上海奔波的何先生是名自由職業者。他告訴記者,長期居家辦公,容易與社會脫軌,去咖啡館辦公,又很容易開小差,而一個移動辦公位,就剛剛好。而且,這裏不僅可以按年按月租,租一周、租一天都可以,更加靈活。
曾先生是一名夜校課程策劃老師,他青睞共用辦公室的理由正是靈活:“我們三五個人可以租一個小的辦公間辦公。如果人多一點就租個大一點的。如果我一個人就租個小一點的工位。”
“共用同事”之間,還不需要處理職場關係,有共同愛好的還能成為“搭子”,比如,一起喝喝奶茶,攢攢可愛贈品。“休息時間會聊一些吃啊玩啊,生活上的一些樂趣。”唯度空間市場運營負責人王愛萍介紹。
事實上共用工位並不是一個剛剛萌生的新業態。作曾經的辦公空間租賃巨頭,WeWork曾經陷入因境而申請破產,試圖通過重組債務來擺脫困境,讓夢相從風口變成還能活下來的絕不是便宜的而是最懂創業者痛點的、共用的商業模式。
怎樣才能做到可持續性?江瀚指出,首先,提升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人工舒適、安全、便捷的辦公設施和服務。同時加強物業管理,及時解決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用戶的忠誠度和滿意。除了收取這種租金之外,共用公共運營商可以探索優質化的盈利管道。比如說餐飲、咖啡等這種合作管道,或者說一些增值服務,比如說財務代理,法律諮詢和人力資源的一些,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共用工位運營商需要注重建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創新的模式,打造具有可競爭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時代財經何秀蘭綜合自 每日經濟新聞、看看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