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財聯社 作者:梁柯志
在國家促消費政策如火如荼同時,曾經是消費貸款主力載體的信用卡業務,卻不得不面臨重新洗牌的命運。
近日,多位城商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證實,不少信用卡用戶規模不大的中小銀行有意加速出清信用卡資產包,壓降信用卡業務規模,並乘著消費貸的“風口”轉向個人消費貸,以實現零售業務結構優化。
3月19日,一位城商行信用卡中心市場負責人表示,隨著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機制成熟,下一步將會打包2年以下的短賬齡資產,同時信用卡人員和機構逐步分流和壓縮。未來信用卡可能會回歸到分支行管理,僅成為引流的銀行卡產品。
該人士認為,消費貸比信用卡而言運營成本更“輕”,只要放貸就有利息收入,對銀行資金運營和息差增益更為明顯,相信會成為中小行零售業務獲利的主要產品。
事實上,當前不少商業銀行也正在加速出售個貸不良資產包,尤其是信用卡。銀登中心數據顯示,3月8日至3月17日,一共掛牌20批信用卡不良貸款資產包,總規模達到86.53億元,佔比高達83.31%。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在消費貸領域的競爭也開始短兵相接。部分股份行從去年底的2.98%降至2.88%,而後降至2.78%,最新利率降至2.68%;城農商行中,利率下行趨勢更為明顯,開年來已經接連跌破“2.6”、“2.5”兩大關口,目前最低水準已至2.4%一線。
圖源:圖蟲創意
早賣早收益,部分中小行擬清倉信用卡不良再謀出路
上述城商行人士分析,信用卡最初定位是個人業務流量入口,實際是消費貸、信用貸和經營貸的共用載體。目前市場環境和用卡習慣無法維持信用卡業務持續盈利,尤其對規模在800萬張以下的中小銀行而言。
而在當下,擺在這些中小銀行面前的另一個迫切問題,是信用卡不良如何快速有效出清。
萬得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終,信用卡不良率最高前十家銀行中,除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之外,其餘均為城農商行,最高的晉商銀行不良率高達8.27%。
惠譽博華報告顯示,自2016年試點以來,通過證券化方式處置的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逐年攀升,2024年同比增長5.9%至2013.2億元,已成為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中不良資產處置規模最大的品類,佔比超60%。
興業研究分析認為,從處置折扣率來看,2025年以來,部分銀行以極低的價格對信用卡不良貸款進行“打包清倉”,掛牌轉讓起拍價格僅相當於本金的5.71%。隨著信用卡不良轉讓業務規模的擴大,未來銀行的短逾期天數信用卡不良貸款轉讓或將逐步增多。
杭州某民營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表示,賬齡越來越短回收概率越高,競拍的積極性也更高。處理之後,銀行可以優化報表,回收部分現金流,提高資金周轉率。
銀行如果還把信用卡不良“抓在手上”,一個自己催收成本高效率低,二來如外包給催收機構,政策和市場對催收行業趨於規範化管理,效率也在下降。
某股份行廣州分行一零售業務人士表示,信用卡不良是這兩年壓在零售條線的“大石頭”,有點集中暴露的狀況。內部一直在壓縮信用卡新增業務,出清存量不良,但是尚未有撤銷信用卡單列地位的消息。
信用卡業務持續萎縮,提振消費政策僅有利國股行
中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信用卡髮卡量分別較年初減少100萬張、100萬張、643.59萬張、282.26萬張。
深圳某大行支行理財經理表示,目前對信用卡髮卡量依然有考核,但是比例和任務量都大幅度下降。近兩年開卡數量都明顯下降,應該與網路支付便利和外來人口減少有關。
在消費額方面,以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三家股份行為例,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總消費金額環比分別減少3.74%、12.11%、12.14%。
該人士表示,近期不少城農商行的信用卡APP都關停,或者合併到銀行APP,說明利用率不高、同行在收縮信用卡業務場景。
萬得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在國股銀行個貸業務中,大行消費貸佔比僅為個位數,如建行消費貸佔比4.92%,工行消費貸佔比3.79%。在股份行中,消費貸佔比較高,最高三家銀行分別是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和平安銀行,比例均在25%以上。
3月17日,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在年報發佈會上表示,希望藉助國家促消費的政策時機,在平安在信用卡、汽車金融以及個人信用貸等已有的產品上調整額度、期限以及風險容忍度。同時,儘快在新的領域有所作為。
在冀光恆看來,國家此次行動方案“把零售信貸的場景擴大很多,零售業務產品自由度更大,業務範圍更廣”。
從息差和利潤角度來說,前述信用卡人士認為,近兩年信用卡逾期的規模大為下降,同時,維護信用卡機構和服務商家需要固定成本。而消費貸比信用卡而言更為直接,只要放貸就有利息收入,對銀行資金運營和息差增益更為明顯。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3月14日,對於金融支援提振消費的主要內容,監管機構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提到:在有效核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啟動信用卡業務。
前述信用卡人士表示,對於已有規模效益的大行和股份行的信用卡業務,可能會在這場消費貸政策中獲得一定的業務發展機會,但也會擠壓中小銀行信用卡業務,加劇退出的速度。總體上來說,行業重新洗牌,取得新的平衡之後才會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