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這一生,認清別人是智慧,悟透自己才是境界。
在對應的不同年齡階段,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如此,才能在正確的年紀,走上最嚮往的道路。
01
二十歲,悟原意
《人民日報》曾說:“行程萬里,不忘初心。”
初心,是一個人做事的本心,最初的發心。
二十歲,青春煥發,風華正茂,人生有無限可能。
此時,內心也正迷惘彷徨,難以找到前行的方向。
唯有悟透初心,方能明確方向,堅定信念,更好地出發。
走得再難再艱辛,想想當初邁步的初衷,也能勇往直前。
走得再遠再光輝,品品開始的純粹真心,也願腳踏實地。
日復一日,不斷精進自我,成長成熟,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樣,才能在今後的日子里,既永葆心中熱愛,亦可行穩致遠。
02
三十歲,悟重心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時光最是無情,轉眼已到三十,而立之年。
曾幾何時,認為一切都還太早,於是肆意揮霍光陰。
如今才深刻明白: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三十歲,不僅是從青澀到成熟的分水嶺,更是新的起點。
唯有悟透重心,沉澱自己,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都要有所取捨,有所偏重。
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更值得的事和更值得的人身上,向內生長。
如此,才能化解內心的浮躁,驅散前路的迷茫,活得堅定而美好。
03
四十歲,悟真心
清代申居鄖說:“世間好看事盡有,好聽話極多,惟求一真字難得。”
縱使身邊人來人往,但真心的人,一生難求。
年輕時,總以為五湖四海皆兄弟,誰都一片真心。
到了四十歲,不惑之年,人生的又一轉捩點。
經歷了人情冷暖、世事無常,越能明白:真心難得。
也更要悟透真心,明白誰是虛情假意,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認清誰是真心實意,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值得信賴和託付。
那些對自己真心的,要回以真心;對自己假意的,要趁早遠離。
餘生,有知心人相伴,有真心人同行,才能活得舒心暢快。
04
五十歲,悟開心
《開心謠》中說:“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人這輩子,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
何不放寬心態,笑對人生,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尤其是到了五十歲,人生的中點,知天命的年紀。
五十歲之前,為生活奔波,為瑣事煩憂,身心勞累。
五十歲以後,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內心也慢慢釋懷了。
不執著於功名利祿,不糾結於是非成敗,更懂得取悅自己。
悟到了:讓別人快樂是慈悲,但讓自己高興才是大智慧。
即使煩惱三千,也要讓開心成為一種習慣,將人生過得美好而遼闊。
05
六十歲,悟靜心
詩中寫:“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
漫漫人生路,看似漫長,但轉眼青絲已變白髮。
六十年一甲子,六十歲,又是一個新的輪迴。
也到了退休的年紀,過上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日子。
唯有悟透靜心,才能盡情享受到餘生的樂趣和福氣。
兒女的家事,不必多管,心中再多不捨,也要適當放下;
他人的求助,量力而行,別迎合了他人,卻辜負了自己;
無效的社交,別當回事,學會享受獨處,豐盈富養身心。
正如白岩松說的:“人生如茶需細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以後的日子里,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心靜如水,自在隨緣,順其自然,平凡的日常才會變得詩意悠長。
06
七十歲,悟閒心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活到七十歲,年逾古稀,已是暮年。
此時,難得有了大把可以隨意消磨的空閒時間。
但走過大半生顛沛磕絆,如今驟雨初歇,心境卻難平。
從快節奏到慢生活,悟透閒心,享受生活,才最重要。
培養幾個愛好,養花種草,寫字畫畫,自娛自樂;
多交幾個朋友,談天說地,出門遊玩,肆意灑脫;
多做幾次運動,鍛煉身體,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閑下來,富養自己,慢慢地往前走,自在過好每一天。
閑而自適,安享晚年,才是七十歲以後最高級的活法。
▽
楊绛先生曾說:人生中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當我悟透了自己,才明白這句話多麼恰如其分。
人生旅途上,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考驗,也必然有每個年齡段的幸福。
與其總是忙於認識各種各樣的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追名逐利,不如找到一條走回內心的路,在某一瞬間,重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