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沒讀過《百年孤獨》,也要好好讀讀書中這13句話
更新于:2025-04-12 03:48:59

莫言講過,他第一次看《百年孤獨》的時候,就被深深震撼了: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後來寫《紅高粱》,開篇第一句,寫來寫去,都像瑪律克斯。

陳忠實看了,還是有同樣的感覺,《白鹿原》的開頭,也像瑪律克斯。

1965年,瑪律克斯辭去高薪的工作,決心閉關創作。

他將全部的積蓄交給妻子,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體關進那個只有幾平方米的小書房,苦思冥想,開始創作。

他絕對想不到,這次閉關出來後,他的人生,也因此走上巔峰,他在孤獨中創作,穿過名利和死亡,穿過愛情和自由,穿過戰爭和痛苦,將一切編織進《百年孤獨》。

原本計劃半年寫完的作品,持續了一年多才真正完成,瑪律克斯給妻子的生活費,早就捉襟見肘,連房租都交不起,買菜靠賒帳,但妻子愣是為瑪律克斯擋住了生活的風雨,讓他安心創作,從未在他面前抱怨過一句。

等到《百年孤獨》終於創作完成,瑪律克斯不僅欠下了一筆“鉅款”,還連郵寄書稿的郵費都湊不出來。

《百年孤獨》出版后,火爆無比,瑪律克斯也一舉登上作家神壇。

瑪律克斯用他那無與倫比的講故事的天賦,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家族百年的興衰,讓人們看到了死亡的真實、名利的虛妄,也看到了孤獨的永恆。

人生,孤獨而已。

就算你沒讀過這本書,書裡面這13句話,也能讓你稍微領略一下這本書的魅力,真正悟透了,也能讓你越活越清醒。

1

  • 隨他的腳步,嗅聞他的行蹤,但尚未下定決心給他最後一擊。

我們這一輩子,都在追逐一些東西,追逐物質,追逐名利,追逐金錢,緊緊跟在這些東西的後面。

實際上,死神也一直在追逐著我們,只是尚未下定決心給我們致命一擊。

人活著的每一天,都是餘生最年輕的一天,也可能就是這一生唯一的一天。

布恩迪亞不堪忍受鬼魂的折磨,帶著村裡的一些小夥伴,翻山越嶺來到馬孔多,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一切平平靜靜,直到吉普賽人到來后,布恩迪亞的平靜才被打破,他沉迷於吉普賽人帶來的新奇玩意,總是瘋子一樣去嘗試,去實驗,去冒險。

初次見到老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時候,兩人看起來年紀相仿,可是短短數年,梅爾基亞德斯迅速衰老,疾病和災難讓他越來越接近死亡。

他回味自己的人生,發現死神一直在他身後,只是從未下定決心給他致命一擊。

人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死神的恩賜。

人在這世上,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個先到。

只要想明白了這點,人大概對很多東西,就不會那麼執著。

我們唯一應該執著的,就是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好,讓每一天都更充實更幸福。

畢竟,每一個不曾燦爛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

  •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人不是活過去,人是活現在和未來。

過去就像一條尾巴,當你回過頭使勁咬著這條尾巴的時候,向前之路就會變得困難。

恰如一條蛇,當它回頭咬著自己的尾巴的時候,它就成了一個封閉的圓環,它的努力,都會變成在原地打轉。

很多人活得痛苦,就是因為他們活在過去,抓住過去的不幸,死死抓住那些痛苦。

可是,再痛苦的過往,也只是過往而已,你去記住,去執著,只不過是延長了這種痛苦而已。

人是活明天,不是活過去。

過去是一抹煙雲,不放下,怎自在?

人生短短百年,被過往的經歷困住,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可人又是不能沒有過去的,人是從過去生長出來的,沒有過去,就沒有我們,因此,你不妨從過往的經歷裡,去長出一個全新的自己。

讓過去如煙花一般綻放,我們不妨去做那個欣賞的人。

3

  • 她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贏得的孤獨特權,絕不肯用來換取一個被虛假迷人的憐悯打擾的晚年。

人是社會性動物。

這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觀念。

這種觀念要求我們,要和身邊的人打好關係,要合群,要懂事。

甚至在某些環境裡,特立獨行是一種不被允許的行為。

從小到大,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背負著外在的期待,這種期待不斷要求著我們,要這樣要那樣,可是,我們的自我卻渴望擺脫期待,去成為真實的自己。

《百年孤獨》里還有一句話說:

“他渴望孤獨,對這個世界的怨恨咬噬著他的心。

世界過於喧鬧,喧鬧得一個人常常聽不見自己的內心。”

奧雷里亞諾第二決定將麗貝卡接回來好生照料,可是她斷然拒絕了,她不想再回到那喧囂的家裡,回到那個人群洶湧的大房子。

每當她們路過麗蓓嘉居住的破敗房子,都會講一個麗蓓嘉的醜聞,以供取樂。

麗蓓嘉寧願孤獨。

她只想做自己,再也不想取悅任何人,再也不想討好任何人,也不想被其他人影響。

在她的世界里,她只是自己,人群的折磨她受夠了。

一個人,只有拋開所有外在的影響,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內心。

4

  • 最讓我難過的是,我們竟然浪費了那麼多時間。

在長久揚塵,酷熱難耐的天氣里,小奧雷里亞諾和小阿瑪蘭妲瘋狂的愛著。

他們是親人,有著血緣關係,可此時此刻的兩人,衝破了世俗的偏見,也不管是不是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

此刻的他們,只想好好愛著,將愛融進血肉裡。

他們被愛情、被無可消解的孤獨,幽禁在被紅蟻瘋狂啃食難以入睡的家裡。

可他們覺得,他們是唯一幸福的生靈,世界上再沒有比他們更幸福的人類了。

他們是如此的深愛著對方。

可曾經那麼多時間,他們竟然就這樣錯過彼此,浪費了那些時間。

沒有愛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所謂愛,不應該只是指男女的愛情,還應該給山河,給浪漫,給遠方,給夢想,甚至給所有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當我們回首生命,就會發現,那些真正在愛著的日子,是那樣的飽滿而充實。

人活著,就是為了幸福。

紀德說,我們就是為了幸福才來到這個世間的,所以種子才會發芽。

可是,我們卻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追逐生命裡一些其他的東西,浪費時間去悲傷,浪費時間去內耗,浪費時間去爭取他人的認可,浪費時間去爭奪名利,反而忘了幸福。

到最後才真正明白,其實好多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過著自己喜歡的日子。

5

  • 曾幾何時一段真實的經歷,一股青春年代不可抗拒的激情,如今對他而言已成為遙遠的註腳:虛無而已。

我喜歡虛無這個詞,好像一切都歸零,一切都會變成窗前的一抹雲,輕輕地飄走了。

事實上,我們拚命追求的很多東西,在最後都會被證明,不過虛無而已。

我們拚命想要抓住的一些東西,最後會發現,不過如此罷了。

奧雷里亞諾循著生命的激情,參加革命,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可到最後,他發現,這一切都毫無意義,不過虛無而已,所以轉身投進實驗室,一遍一遍重複鍛造小金魚。

有個詞語叫向死而生。

事實上,好多事情,若是我們可以去看看結果,去真正看到它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可能反而能更好地對待他們。

無論我們這輩子擁有多少財富,一日所需不過三餐,臥榻不過三尺。

當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剩下的物質和財富再多,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他們或許可以滿足人的虛榮,但多餘的財富絕對買不來多餘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過是去做些喜歡的事情,讓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罷了。

6

  • 一段時間后她發現家裡的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中重複同樣的路線,做同樣的事,甚至在同一時刻說同樣的話。只有當他們偏離這些刻板的常規時,才會有丟東西的危險。

你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變成了一種簡單的重複?

什麼時候上班,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都在重複著。

每天做的工作是一樣的,每天到了吃飯的時候,都同樣為吃什麼而煩惱,每天睡覺前,都同樣在刷手機。

更可怕的是,我們的腦袋,竟然習慣了這種重複。

恰如羅曼羅蘭說的:

“大多數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死了,這個年齡層一消失,就只剩下機械地活著。

人就成了自己的影子,在一天天地重複、一遍遍地模仿從前的自己,從前自己的所說、所想、所做,那些曾經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而此後的生活,只不過是越來越機械、越來越呆板地重複著之前的軌跡。”

人生不該是對往日習慣的重複,不該是畫地為牢的自我捆縛。

每一天,都應該當成全新的一天來過,因為這每一天,都是過去的我們所不曾經歷過的。

7

  • 他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點豬圈裡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

瑪律克斯在寫到奧雷里亞諾上校去世的那一天,哭得像個孩子,蜷縮著在妻子的旁邊躺下。

妻子不明所以,問他怎麼了,他說:奧雷里亞諾上校死了。

妻子哭笑不得。

《百年孤獨》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傳奇。

奧雷里亞諾的人生,最為傳奇。

他一生輝煌無比,發動革命后,成了人們眼中的英雄。

他英勇善戰,發動了32場起義,功成名就,卻也招來許多危險,他躲過14次暗殺、71次伏擊和一次死裡逃生的槍決。

最後,奧雷里亞諾大權獨攬,可是他卻在孤獨中陷入迷途,他惶惑的內心開始厭倦人們的恭維和掌聲。

他感覺自己:“被分裂,被重複,從未感到這般孤獨”。

於是,他返回馬孔多,醉心煉金。

那種平靜簡單的日子,反而讓他心醉。

一個人,你試圖佔有什麼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也會反過來佔有你。

當你什麼都不佔有,你才真正富有。

8

  • 幸福的秘訣,不過是與孤獨簽下不失尊嚴的協定罷了。

人生而孤獨,如同一座孤島,雖然底下某些東西看似盤根錯節,可是孤獨無可動搖,因為太多太多的人,都不願去深究底下到底有什麼。

孤獨,是生命的底色。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對抗孤獨。

《百年孤獨》里有句話說:

“他的確一度死去,但難以忍受孤獨又重返人間。”

很多時候,我們確實不願去“合群”,可是最後,太多的人卻因難以忍受孤獨而選擇妥協。

於是,為了對抗孤獨,為了看起來和別人一樣,我們努力合群,將真實的自我鎖於內心某個角落。

我們努力尋找愛情,尋找靈魂契合者,可是最後發現,當夜深人靜,我們依然是孤獨的。

因此,如果我們恐懼孤獨,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追逐之中。

懂得與孤獨作伴,與孤獨和諧相處,人生才能真正平靜,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當然,每個能與孤獨作伴的人,都在深耕自己,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9

  • 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的。

這幾年會經常看到人們自我調侃時的一句話,活又活不好,死又不能死。

會這樣調侃是,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他們身上,有太多的責任。

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有責任,即便不是對他人,對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自己也要負責。

有人問孔子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我理解的是,活都活不好,還談什麼死。

那反過來,怎樣又算活好了呢?

孔子就接著說:未知死,焉知生?

我的理解就是,不敬畏死亡,不尊重生命,是不足以談好好活的。

每個人都會死,就像史鐵生說的: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因此,不必想著怎麼去死,因為上天早就為我們安排好了死的那一天,我們唯一應該去想的,就是怎麼才能活好這一生。

當我們活好了這一生,死亡來臨,我們可以坦然無愧地面對死亡。

可以像維特根斯坦那樣問心無愧地對世界宣佈:告訴他們,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

10

  • 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她的內心不再為任何痛苦而波動。

有句很喜歡的話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對於我們來說,整個世界都是身外之物,除了我們自己之外,任何其他的東西,我們或許可以短暫地擁有,但絕對不能長久地佔據。

他們藉由各種機緣來到我們的生命,與我們的緣分結束之後,又悠然自得地離開,回到廣闊的世界裡去。

可是太多的時候,我們卻總是因為這些外在事物的得失而痛苦,怕自己失敗,怕自己不夠富裕。

卻忘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本就是赤條條的什麼也沒有,等到我們即將離開的時候,也必然是什麼也帶不走的。

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我們唯一該珍惜的,唯有自己而已,唯有愛而已。

11

  • 別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像的要短。

有一天半夜,奧雷里亞諾第二在一陣咳嗽中醒來。

他突然明白了,他快要死了。

這個簡單且恐怖的醒悟,並沒有讓他絕望,相反,他更加珍惜餘下的時光。

奧雷里亞諾第二更加努力地兜售彩票,原本,他一週一次,可是現在,他一週三次。

他對來來往往的人群吆喝:“別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像的要短。”

確實,人生比我們想像的更短,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就走到了生命的終結處。

之前看到一個臨終調查說,大多數人在死亡即將來臨之時,他們最大的遺憾,竟然是沒有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可是他們明白得太晚了,在死亡面前,這一切都來不及了。

這一生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等,等有時間,等有錢,等天氣好,等不忙。我們可以等,生命卻不會等我們。

別總是等啊等,等到我們想去做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了。

人生比你想像的要短,怎麼能不好好珍惜呢?

而珍惜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快樂而充實地活著,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見自己想見的人。

12

  • 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世界之初,萬物混沌,沒有自己的名字。

可人類不甘寂寞,非要給萬物編排一個名稱,於是,萬物就被人類給命名了。

萬物有了名字,人類又覺得無聊,非要樹立標準,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這個是善的,那個是惡的,這個是美的,那個是醜的。

有了標準,偏見就來了。

人是人自己的偏見,世間所有的偏見,都是人的偏見。

若從萬物的角度去看萬物,一切都是好,一切都是被允許的。

13

  • 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革命后,成了一個傳奇。

他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

曾經,他憎恨軍人,憎恨權力的壓迫,他為自由而選擇革命,選擇發動起義。

可是,當他大權在握,他卻變得更他曾經討厭的那些人一樣。

即便是對一直支援他的朋友,他也冷酷無情,朋友告訴他: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

瑪律克斯說: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為代價。

確實,任何會讓我們失去自我的東西,都是我們應該抗拒的。

因為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始終不再別處,而是那個我們拚命守護著的我們的自我。

在《百年孤獨》里,一個家族百年的興衰,幾代人的誕生和死亡,還有人人都不可避免的孤獨和死亡被寫盡。

孤獨,是生命的底色,我們孤獨,所以要愛情,要事業,要自我實現。

死亡,是生命的結局,因為人都是要死的,所以我們才會更加珍惜。

人就在孤獨和死亡的夾縫之中,求生存,求愛情,求意義和價值。

《百年孤獨》這本書,每個人都可以從裡面讀到不同的東西,就看我們有什麼樣的問題,想要找什麼樣的答案。

破局的力量
破局的力量
2025-03-26 02:47:19
活在自己的因果里
活在自己的因果里
2025-03-26 0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