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製的肉鬆小貝送走了冷鏈運送的奶油蛋糕
更新于:2025-04-16 19:37:57

本文轉自:每日商報

現製的肉鬆小貝送走了冷鏈運送的奶油蛋糕

克莉絲汀、丹比蛋糕、浮力森林……老牌烘焙店黯然離場

鮑師傅店內正在現制肉鬆小貝

商報訊(實習生 陳喆語 記者 呂文鵑)近日消息傳來,曾開遍大街小巷的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現因無法償還債務,宣佈進入破產清算過程,面向社會徵集財產線索。說起克莉絲汀蛋糕店,想必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不少網友表示還懷念舊時店內的年輪蛋糕和蛋撻。

與克莉絲汀命運相似的還有杭州丹比、浮力森林等一批老式烘焙品牌,近年來,它們都在悄悄淡出我們的視野。而新式烘焙品牌鮑師傅、墨茉點心局、好利來等則快速崛起,成為新的主流之選。曾經的風光無限到現在的黯然退場,老牌烘焙被“困”在了哪裡?

債務纏身 10年從上市走向退市 “烘焙第一股”宣告破產落幕

4月3日,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發文稱,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現面向社會公眾徵集克莉絲汀財產線索。目前天眼查顯示,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908件,涉訴關係246條。早在3月12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已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克莉絲汀破產清算案。去年10月,克莉絲汀因不滿足複牌指引,香港聯交所決定取消克莉絲汀上市地位。12月,克莉絲汀發佈退市公告,“烘焙第一股”正式宣佈落幕。

回顧克莉絲汀的發家史,作為上世紀90年代的老牌子克莉絲汀曾依靠著工廠標準化生產、預付卡支付模式迅速擴張,巔峰時期在全國擁有超1000家門店,僅上海地區就有543家。2009年,克莉絲汀出資將近1億元併購了杭州“丹比藝術蛋糕”,擴大烘焙隊伍,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2012年2月,克莉絲汀如願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被稱為“烘焙第一股”。

看似迎來頂峰的克莉絲汀卻在上市后“一蹶不振”,自2013年起持續虧損,虧損額不斷擴大,並從2014年下半年起陸續閉店。2022年7月,克莉絲汀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據悉當時上海地區幾乎所有門店暫停營業,一度面臨工廠停工、滯繳門店房租、拖欠員工工資等多重問題。在同年8月短暫恢復營業後不到半年,12月再次關停門店,至此克莉絲汀已從1000多家門店減至200多家。2023年3月,克莉絲汀正式發佈公告稱因遭遇經營困難關停所有門店,並在同年4月開始暫停股票買賣。此後克莉絲汀一直處於停產狀態,在沉寂一年多后也無力解決產生的債務問題。

奶油蛋糕“敗給”肉鬆小貝

“現烤現制”+“種草行銷”的新式烘焙正占上風

和克莉絲汀的境遇相似,不少耳熟的老牌烘焙店也因為經營不善在近年來相繼閉店。曾是不少杭州人童年回憶的丹比蛋糕在被克莉絲汀收購后也走了下坡路,在2022年年底宣布暫停營業。在杭州20年多年的浮力森林蛋糕在2020年-2023年因為債務問題頻繁關店,在去年3月也已全面停業。這些老牌烘焙店被“困”在了哪裡?

從產品特性來看,老牌烘焙店曾依靠著中央工廠+冷鏈配送的模式實現大規模擴張。隨著消費者近年來對烘焙類食物的偏好發生明顯的轉變,更偏愛健康低糖的麵包糕點,老牌店鋪主打的奶油類等“甜食”製品不再是首要選擇。加之產品種類固化,沒有跟隨消費者的口味及時作出調整和創新,在烘焙市場漸漸失去了立足點。從營銷推廣手段來看,老式品牌被預付會員卡的模式“困”在原地,特別是由於互聯網和線上支付的發展,會員卡不再是“圈住”消費者的利器。除此之外,管理層內鬥、經營殭化等原因也促成了克莉絲汀等一批老牌烘焙店的集體閉店。

當老品牌還深陷債務危機時,新式烘焙店已經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以鮑師傅、墨茉點心局為代表的糕點品牌打響了“現烤現制”的名聲,不再依靠中央工廠,打破了預製、預包裝的模式,迎合了消費者對新鮮健康食品的需求,旗下的肉鬆小貝、麻薯一度成為爆款糕點。在推廣行銷上,新式品牌更注重線上社交媒體的傳播,以好利來為例,多次與哈利波特、光與夜之戀、小馬寶莉等熱門IP聯名,不斷創新烘焙產品內容,在火熱的二次元、潮玩等領域實現持續破圈,精準吸引年輕消費者。老品牌的退場是傳統糕點店轉型的集體困境,而新式品牌的進場或也印證了未來烘焙的方向。

一鍋秧草任平生
一鍋秧草任平生
2025-03-26 04:52:47
吃餃子的風俗
吃餃子的風俗
2025-03-26 04:54:50
潘大廚的青魚石
潘大廚的青魚石
2025-03-26 06:09:49
人間至味是家常
人間至味是家常
2025-03-26 07:06:54
美食讓生活更美好
美食讓生活更美好
2025-03-26 07: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