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廚的青魚石
更新于:2025-03-26 06:09:49

本文轉自:清遠日報

潘大廚的青魚石

□葉寧

  讀人記

  人生苦短,誰也無法見證生物變成化石的過程。不過如果你願意,倒是可以動動手,將自然界生物的一部分,加工成類似化石一樣恆久的東西。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成就感,越看越喜歡。這也是我看了好朋友潘大廚的青魚石后得出的結論。

  潘大廚除了本身的職業外,還有個身份———釣客。在水網密佈的里下河地區,到處都可以釣魚。潘大廚釣了三十年的魚,看遍周邊大小湖泊的日出日落,認識家鄉水裡的每一種魚。一天早晨,潘大廚拎著魚竿,踩著露水走到霧氣濛濛的湖邊。潘大廚打好窩子、把魚鉤甩進水裡,不一會就感覺魚線被猛地一拽,沉向水底。他下意識地攥緊魚竿,整個人都被拽得往前傾。這條魚力氣大得驚人,潘大廚的鞋踩掉了河岸的草皮,直接踩在露出的濕泥上。魚和潘大廚一個又一個回合角力,把潘大廚拖向水邊。潘大廚腳底打滑,差點被拖進湖裡。“是個大傢伙!”潘大廚心裡一緊,手上卻不敢鬆勁,魚線繃得筆直。收收放放、兜兜轉轉,這場較量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潘大廚終於把魚拖上岸,是條大青魚。潘大廚手臂酸得抖個不停,後背的汗把衣服都浸透了,他累得一屁股坐在泥地上直喘氣。歇好了找來磅秤。好傢伙,足足有四十四斤重!這在潘大廚的魚獲中算是大的,青魚通體青黑,魚鰓還在一張一合,鱗片比鴿子蛋還大,閃著金屬般的光澤。

  潘大廚殺魚的手法很利索。刮鱗、剖腹、取內臟,一氣呵成。他把手指伸進青魚咽喉處,摸到一塊熟悉的硬物。潘大廚取出這東西,拿給我看:“這是青魚石,青魚用來碾碎螺螄的牙齒。”我看到一個紀念章形狀的角質魚骨,潘大廚說:“這塊青魚石比平常的大得多,形狀也更完整,真是極品啊。”有了青魚石,潘大廚並不要魚肉,他把魚肉給我:“這麼漂亮的青混,你拿家去做熏魚,我都給你切好了。”

  潘大廚把青魚石洗凈,放在陰涼處晾乾,然後用砂紙細細打磨。先是用60號砂紙,越用越細,後面換作120號、400號、800號,耐心打磨了幾天。再後來,每天一閒下來,他就戴上棉紗手套,反覆摸這塊青魚石,他要摸出包漿來。漸漸地,青魚石顯出了玉質的光澤。它簡直就是一塊寶石,通體呈琥珀色,對著光看,裡面還有細密的紋路,像是凝固的湖水波紋。潘大廚把它放在掌心摩挲,此時這塊青魚石已經成了潘大廚的寶貝。他把它穿上線,掛在腰間。碰到喜歡青魚石的同道中人,潘大廚會小心翼翼地掏出青魚石,攤在掌心展示給別人,順帶再講一遍和魚鏖戰的故事,往往是引起一片嘖嘖的讚歎聲。

  漸漸地,潘大廚憑著這塊青魚石,在湖邊的釣客中出了名。遇到請教的人,潘大廚一邊擺弄青魚石,一邊傳授訣竅。“火候最重要,”他說,“火候不到,魚不上鉤;火候過了,魚就跑了。”

  有人不服氣:“等於什麼也沒說,那不跟你燒菜一樣嗎?”潘大廚嘿嘿一笑。也有人纏著潘大廚,要買他這塊青魚石,錢不是問題。潘大廚就兩個字———免談。

  如今潘大廚已經很少釣魚了,青魚石卻是時時刻刻在手上把玩。你去問他為什麼,他摩挲著青魚石說:“我一去釣魚,他們就惦記我的青魚石。”

  你說就算是一塊寶石、一塊鑽石吧,也不至於啊!

  潘大廚一准不理你了。按他的脾氣,不投機的人,說半句話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