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京晨報
吃餃子如今成為冬至不可或缺的風俗,有一句俗語叫“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三國時,它被稱為“月牙餛飩”;宋代時,它被稱為“角兒”,同時傳到了蒙古,稱為“扁食”;到了明清時期,餃子的名稱就基本固定下來,出現了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如今,餃子已成為過年必吃食物之一。看看你面前美味的餃子,很難想像它會有如此豐富多樣的歷史吧!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吃餃子的場景。過年時,大家圍在圓桌邊坐成一個圈,爺爺從廚房中走出來,笑呵呵地說:“哈哈,餃子出鍋喽!”盤子裡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彷彿在向我招手,我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夾起一個餃子,高高舉到嘴邊。我猛地一口咬下去,餃子的汁水瞬間在口中爆開,濺得我嘴角都是油花。我的眼睛一亮,臉上洋溢出滿足的笑容,這也太好吃了吧!緊接著,我又是一大口,將剩下的餃子連皮帶餡一股腦兒塞進了嘴裏。對了,我還咬了一口臘八蒜,這可是餃子的靈魂所在!
吃餃子寓意“喜慶團圓”“吉祥如意”,又因餃子似元寶,所以吃餃子也寓意著“招財進寶”。舊歲的餃子,承載著歲月與歷史的記憶,帶著美好的寓意,包起了滿滿的年味。
怡馨花園小學六(3)班 蔣芃萱
指導老師 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