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8是什麼時候成為現象級產品的?我覺得應該是產品發佈會沒開,連車的影子都沒見過,就直接開始搶購的時候。該怎麼形容那種瘋狂呢?就是一不留神,20天不到的時間已經小定8萬台了。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個月把競品半年的銷量kpi給徹底幹掉了。
當然了,這裡有那麼一點偷換概念的意思,誰知道給小定的人會不會連定金都不要,直接退車呢。但看完實車以後,我可以篤定問界M8這8萬的訂單,基本上是沒啥水分,最終都會變成交付訂單的。原因無外乎三點:尺寸給夠了、空間也給夠了、而且M9有啥它有啥。
先聊尺寸。放在過去,40萬不到你只能買到GLC L/X3L這種長度才4米9不到的燃油SUV,而放在新能源的語境里,理想L7、L8已經是同價位下尺寸最越級的選手了。可在問界M8面前,只能說在座各位都是弱雞。一句話去形容:用賓士GLC L的價格,買了台GLS回家。
接近5米2的車長,近距離的體量感很足。實拍現場我找了好幾位女生來問,她們都覺得這車好大,比寶馬X5 L還大。
其實問界的設計團隊並不是直接copy問界M9的模樣,而是重新調整了前臉的很多細節。其一是無斷點的貫穿式日行燈拉伸了車頭的視覺寬度,6mm的窄寬度讓它相比理想L系列那種寬長條的樣式,精緻程度似乎又拔高了一層。恰好新款M9還是三段式日行燈,M8這算是以下犯上了。
其二是日行燈、前大燈、中網、前機蓋這四者在前臉的比例進行了微調,日行燈位置上移、前大燈下掛在日行燈兩側、縮短了前機蓋的長度、增加了中網的面積。一番小手術下來,讓問界M8的視覺重心顯得更高,尤其在低機位拍攝時,會顯得這車分外的高頭大馬。非要挑刺的話,我認為M8要是採用“隱藏式水切”、“B柱Flushdoor(B柱與側窗玻璃平齊)”工藝的話,整體觀感會更加分。
奧迪是燃油時代的燈廠,但來到新能源時代,問界無疑是角逐燈廠最有力的品牌之一。在燈腔內用點陣LED裝飾出璀璨的星光,對實用性沒啥説明,但情緒價值拉滿。
燈組部分還是來自HUAWEI xPixel的百萬像素投影大燈,諸如源局部光遮蔽、電影投屏,地面投影光毯這些功能都看齊問界M9,甚至還能投射出體感遊戲的畫面,讓你在車身前方玩跳舞機和打地鼠。有一說一,要是沒娃的人覺得這些都是花裡胡哨的功能,但有娃以後便知道這些新鮮玩意只要能讓孩子從手機的抖音黑洞里跳出來,便值回票價了。
看了實車以後你才知道問界M8和M9在車身側面的相似度幾乎接近100%,甚至連M9最新款的21寸多輻星耀輪毂也下放給了M8,當然這是需要額外花10000元去選裝的,標配的只是20寸輪毂,所以強烈建議給點預算去選裝上。另外,輪胎尺寸居然也是前265mm寬度、後285mm寬度的前後鴛鴦胎。家裡有開運動轎車的朋友應該會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有必要額外花點篇幅去聊聊問界M8的門把手,這是我目前用過最好用的隱藏式門把手,沒有之一。它有四種開啟方式:第一種類似小米SU7 那種電容感應,手指輕觸門把手內部,車門自動彈出;第二種是通過門把手上的物理按鍵,一鍵開門;第三張是像上圖那樣,直接用手扳開的機械式開門;第四種是通過門把手裡面的鑰匙孔打開(扳開門把手就會露出鑰匙孔)。算是把便利性、安全冗餘都考慮到了。
把尾門右下角的M8車標換成M9,我估計大多數人都無法察覺。唯一能暴露身份的只能是點陣尾燈里的“小貓咪”,這是專屬於M8的小心思,畢竟旗艦身份的M9終究要端莊一點,不能太放肆,而主要面向家庭使用者的M8則能將這些玩得更肆無忌憚些,反正小朋友喜歡啥,M8就用啥,方向就肯定不會錯。
順便多說一句,這尾燈還能將不同城市的地標建築投射在尾燈上,比如廣州塔、上海的東方明珠等等,目前有北上廣深杭州這幾個城市,據說後續還會不斷增加。
鴻蒙智行旗下的所有車子,智駕能力必然是拉滿的。雖然價格下探了一點,但問界M8還是給了你1個頂置 192 線雷射雷達 、1個高精度固態雷射雷達 、3個分散式 4D 毫米波雷達矩陣 、2個 4D 毫米波角雷達。也就是除了兩側翼子板的側向雷射雷達以外,其它都跟問界M9一樣。考慮到單雷射雷達的ADS 3.2已經成為國內智駕的第一梯隊,可以預期在感測器更強的狀態下,問界M8的智駕表現無疑能繼續坐穩TOP 1這把交椅。
乍一看問界M8的中控臺直接copy問界M9,但細節上的差異不少的。譬如杯架變成裸露的(問界M9是隱藏式),更方便日常使用;少了問界M9的旋鈕;中控臺下方也少了保險箱,直接變成了大號儲物格。一句話總結就是刪減了部分配置,挖掘更多儲物格。
如果對六座沒有剛需的話,個人覺得問界M8的五座版才是M8的最優解。試想一下,將3510mm的車廂空間悉數奉獻給前後兩排乘客,空間和儲物體驗都徹底拉滿。況且副駕以及右後座椅均為女王座設計,都有腿托。要是把副駕座椅摺疊放平,右後座椅腿托展開,四捨五入也算是半張零重力座椅了。
別出心裁的是,五座版的左後座椅下方還增加了一個帶植絨的小抽屜,個人對這個設計甚為喜歡,平時帶娃的各種零碎玩具能通通放進這個抽屜裡面,讓車廂始終保持得體的整潔度。
但問界M8的准車主裡面,我猜大部分還是衝著六座版本去的。我想問界團隊也清楚這點,於是你會在M8上找到M9同款的零重力座椅,甚至連電動扶手也原封不動地保留,乘坐體驗上基本是看齊M9的。至於第三排座位,以172cm的主持人為例,在二排座椅尚有能翹起二郎腿的空間之餘,三排膝部仍有三指左右的餘量。論寬裕度,M8的第三排會稍稍遜色於M9,但差距也不大,況且第三排座椅靠背還支援電動調節,坐在第三排的成年人完全可以在1-2小時的長途出行中找到舒服的姿勢。
順便在滿載的狀態下實測了問界M8的裝載能力,3個20寸的登機箱能塞進六座版的行李廂(343L容積),要是把第三排座椅摺疊後,裝載能力還能進一步拓展至1284L。五座版更誇張,常規狀態下已經有975L的容積,二排座椅放倒后直接騰出2348L的超大空間,並且後備箱蓋板下方還有110L的暗格,這也是上文提到五座版才是最優解的原因。
後排的配置其實不需要聊太多,有M9這位大哥在前面,M8只需要稍微做些無關痛癢的減法就ok了。比如M8的冰箱是電動彈出/手動關閉,M9是全電控的;前扶手島台後方的空調控制面板螢幕尺寸縮小了,M9是直接用MagLink®Mini作為控制屏用的。但對於實際體驗上,這些細微的差異基本不會導致乘客的不滿,這裡也能體驗問界產品團隊的”刀法“相當精準,既控制了成本,也保住了用戶體驗。
至於保留下來的,都是問界上好評頗多的配置,比如後窗的物理遮陽簾(帶懸停模式),32寸的投影屏、0-15°/35-50°帶壓縮機的冰箱等。大家回頭看看我們的靜態體驗視頻,或者親自去展廳里感受一番就心裡有底了。
前排的三塊大屏跟M9如出一轍,高情商的說法是旗艦裝備的下放,低情商的說法則是模組化設計,節省成本。但無論如何,這三塊屏的體驗都不會給人留下挑刺的空間,流暢度、功能的拓展能力甚至連情緒價值都考慮到了。我個人挺喜歡現在新增加的萌寵主題,對於有娃的家庭確實非常加分。
問界M9的一炮而紅容易令人覺得這是鴻蒙智行的偶然所得,但仔細梳理從M5、M7、再到M9的產品序列,你會發現問界每款產品都很清楚自家產品要面向的用戶群體以及其需求,所以千萬別將M8和M9混為一談,從產品體驗上,M8是M9的青春版;但對於真正買車刷卡的那幫人,M8是家庭用SUV,而M9則是社交屬性更強的問界旗艦SUV。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