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作為國內的熱門車型,憑藉其霸氣的外觀造型、良好的通過性、優異的空間表現以及多功能的實用性等眾多優點,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因此,各大車企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都在這個領域下足了功夫,紛紛推出不同定位、不同風格的SUV車型,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然而,在新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市場上,並非所有新車都能獲得熱銷,有賣得火爆的車型,就有銷量持續下滑隨時都有可能被市場淘汰的車型。就比如以下三款SUV車型,在今年2月份,它們的月銷量加起來還不足10輛。下面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原因讓它們的銷量如此慘澹?
廣汽豐田C-HR
指導價:15.28-19.28萬元
豐田汽車以其強大的銷售實力著稱,幾乎每一款車型都能在市場上取得良好的銷售業績。然而,也有幾款車型的銷量表現確實不盡人意,月銷量僅有個位數。比如豐田C-HR,作為一款面向年輕人的小型SUV,雖然定價較高,但憑藉其獨特的外觀和豐田品牌的聲譽,剛上市的時候表現還不錯,但到了2022年,銷量出現了顯著下滑。即使目前豐田C-HR的最高優惠幅度達到了3.3萬元,最低起售價格已經降至11.98萬元,消費者對其態度依然冷淡,這無疑給廣汽豐田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壓力。
數據顯示,自2023年10月開始,豐田C-HR的月銷量始終未能突破1000輛,2024年累計銷量才12804輛,由此可見,國人對於這車是有多不待見,而到了今年1月份,豐田C-HR的銷量為20輛,2月僅剩下了2輛,在停產的邊緣徘徊。豐田C-HR的銷量之所以表現慘澹,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群體有限,豐田C-HR的設計非常個性,適合那些追求獨特風格的年輕人,但這種個性設計也限制了其市場接受度,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和中年人可能不會為這種個性買單,導致銷量受限。
與此同時,如今的國內車市早已進入“理性消費”時代,尤其是SUV領域,消費者不僅追求低價,還更加關注車輛的品質感和科技感。而豐田C-HR作為一款小型SUV,雖然在品質方面表現不錯,但是在尺寸、空間等方面與自主品牌同價位的SUV相比並無明顯優勢。特別是在智慧配置方面未能提供明顯的競爭優勢,導致其市場份額被自主品牌車型逐漸蠶食,使得消費者傾向於選擇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比如吉利繽越、奇瑞瑞虎5x等車型,在價格、外觀設計、智慧配置、性價比等方面都更有優勢。
此外,如今的汽車市場已經不再是賣方市場的天下,消費者在選擇時,不再僅僅看重品牌,更看重產品的實力和性價比。雖然豐田C-HR的價格下探明顯,但從15.28-19.28萬元的定價來看,已超越自主品牌緊湊型SUV車型的指導價,加之熱銷自主品牌緊湊型SUV車型的價格也有優惠,與其買豐田C-HR等合資小型SUV,為何不如買長安CS75PLUS、博越L和瑞虎8等暢銷自主品牌緊湊型SUV,不僅車身大一圈,配置豐富了不少,動力也強勁不少,這無疑進一步削弱了豐田C-HR在消費者心中的吸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豐田C-HR在國內市場銷量持續低迷也就不難理解了。
埃安AION LX
指導價:28.66-46.96萬元
AION LX是埃安旗下的一款中型SUV車型,最早於2019年10月17日上市,因其CLTC純電續航里程最高達到了1008公里,是全球首款純電續航突破一千公里的量產車型,當時對其宣傳的定位是“智行千里純電旗艦”。這樣的續航里程,即便是放到2025年的今天也是少見的,按理說應該有個不錯的前景,但自上市以來,銷量一直不理想,最高月銷量才勉強賣出了611輛。即便目前AION LX有著5萬元的最高優惠額度,最低起售價格已降至23.66萬元,但市場反應依然冷淡。
數據顯示,除了2022年發佈之初,AION LX的月銷量還能勉強維持在三四百輛,在2023年和2024年大部分月份,AION LX的月銷量一直都是兩位數。而到了2025年,AION LX的月銷量僅剩下可憐的個位數,其中1月銷量為4輛,2月銷量為3輛,這樣的銷售數字實在是令人失望。AION LX的銷量不佳最大短板在於價格,基礎版車型起售價是28.66萬,但續航里程只有600到650公里。真正能達到1000公里續航的頂配版,官方指導價高達46.96萬元,這個價格已經跟很多豪華品牌正面競爭了。
而且同級的競爭對手實在太多,比如Model Y、比亞迪唐、樂道L60、小鵬G6、零跑C10、問界M5等車型,在價格、外觀設計、智慧配置、性價比等方面都更有優勢,甚至在這個價位還有很多檔次更高的中大型SUV可選,比如理想L6、智界R7等車型,比AION LX更大,更智慧。同時,產品本身也沒有競爭力,售價近47萬元的頂配版本,竟然只支援最基本的定速巡航,除了1008公里續航強之外,基本配置還不如低配版,比如L2級輔助駕駛系統、車道偏離預警、後方碰撞預警、自動泊車入位、遙控泊車、記憶泊車、透明底盤、驍龍8155晶片等都沒有。
除了售價高達46.96萬元的千里版,AION LX還提供了600km和650km的版本,與同級比亞迪唐、樂道L60、小鵬G6等車型相比,動力弱、續航短、配置差的情況下,價格還比別人貴不少。沒了超長續航這個賣點,這款車就變得很一般了,對於有二三十萬元預算的消費者來說,比亞迪、特斯拉、理想、小鵬、問界、蔚來、智己等品牌旗下的產品比AION LX更強。除了產品本身不夠給力外,AION LX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品牌影響力不夠。儘管品牌有著高端的自我定位,但每當提及廣汽埃安,消費者會立刻聯想到網約車的身份,在品牌形象還沒轉過來的情況下就推出AION LX這種高價車型,自然也就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
北京汽車魔方
指導價:9.99-13.19萬元
魔方是北京汽車在2022年7月推出的一款紧凑型SUV,雖然在產品研發和前期宣傳上投入了不少心血,而且目前最高還可享受1.5萬元優惠額度,最低起售價已降低到了8.49萬元,但從目前的銷售成績來看並不樂觀。數據顯示,魔方自上市之後便一路下滑,到了2024年更是慘澹,銷量一直維持在每月幾百輛的低迷狀態,甚至都沒有突破700輛。而今年魔方的銷量再次刷新銷量新低,1月份銷量為14輛,2月份僅售出3輛,下滑至這樣的成績顯然無法讓人滿意,更別提與長安CS75PLUS、哈弗H6、星越L等競爭對手相抗衡了。
從入局開始,北京汽車便將魔方定位放到“年輕人的第一輛SUV”上,主要宣傳集中在鴻蒙車機系統、電子後視鏡,以及電動車的外觀設計等方面,力圖打造入門SUV的最優解。然而,魔方所主打的鴻蒙系統並非全系標配,只在售價10.99萬元及以上的中高配車型上提供,這樣的價格無疑會削弱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而且像電子後視鏡這樣的吸睛配置需要額外的費用,選配價格高達5000元,這無疑進一步降低了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同時,空間方面,其長寬高分別為4620/1886/1680 mm,軸距為2735mm,與長安CS75PLUS、博越L等競品相比並無明顯優勢。動力方面,全系均搭載了一台1.5T發動機,匹配7擋濕式雙離合,最大功率138kW,峰值扭矩305Nm。從數據上來看,動力表現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而且與同級競品相比,動力太單一,消費者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此外,在市場認知度以及品牌溢價等方面,魔方與同級車型相比也並不具備優勢。儘管北京汽車擁有不短的發展歷史,但在與哈弗、長安、吉利等一線自主品牌的競爭中,其品牌影響力明顯不足。
更雪上加霜的是,魔方在中保研的安全碰撞測試中成績非常差,在碰撞過程中發生A柱彎折現象,這意味著魔方的車內成員安全問題,並不能通過簡單地增加氣囊來解決。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也存在著一些關於魔方的品質和售後方面的投訴,比如低配當高配賣、服務流程不完善、與宣傳不符、車載互聯故障、轉向系統抖動、變速器異響、球籠套漏油等等。如今國內車市競爭日趨激烈,在魔方所處的價位區間,有很多富有競爭力的車型,比如吉利博越L、長安CS75PLUS、哈弗H6等大廠的優秀作品,為什麼還要選擇魔方呢?因此魔方的銷量表現平平,也就不難理解了。
車叔總結
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愈發激烈,降價成為很多品牌優先考慮的一種存活方式,但降價並非萬能藥。要想在汽車市場中立足,還需要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市場行銷等方面下足功夫,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立於不敗之地。不然就會像上面三款車型一樣,逐漸失去往日的風采,甚至瀕臨停產或退市。這場戰役的勝負手,不在價格數位的博弈,而在價值創造的深度。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只有那些具備強大技術實力、品牌影響力、服務能力和全球化視野的車企才能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最後,車叔也奉勸大家,在購車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對於那些銷量持續低迷的車型,一定要考慮周全。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