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擋車,還有人買嗎?
更新于:2025-03-27 03:20:01

在新能源與智能駕駛主導的2025年,廣汽本田劍走偏鋒,2025款型格推出了6MT手動擋車型,竟然有3款,12.99萬元起售,價格不算低。看到這,有些人不禁要問,現在還有人買手動擋車嗎?

答案是肯定的。手動擋並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它以獨特的生存邏輯,在特定領域持續吸引著忠實擁躉,甚至在某些細分市場展現出驚人的生命力。

手擋車之所以還存活,是因為它在經濟性、操控性、安全性方面優勢突出。同款車型手動擋比自動擋便宜1-3萬元,油耗普遍低於自動擋,高速行駛時省油效果更顯著;變速箱結構簡單,故障率低,維修費用僅為自動擋的1/10,這對於銀子不多的家庭來說,經濟性是首要考慮因素。

手擋車的操控快感是由其特有的機械性能決定的。手動控制檔位可快速調整動力輸出,精準換擋可實現急加速,“3擋破百”不在話下,帶來更強的駕駛參與感和樂趣。看看《速度與激情》系列中,范迪塞爾開的車就知道了。

手擋車的安全性很多人想不明白,由於離合器的存在,可以大幅降低誤踩油門的概率;左腳和右手頻繁換擋,可提升四肢協調能力和大腦靈活性。

還給“把家虎”準備了特有優勢,因為手擋車駕駛技術門檻高,一般人不會開,降低了朋友借車的頻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怎麼樣?除了駕駛上手略有難度外,手擋車的優勢是自動擋不可比擬的。既然手擋車這麼好,現在都是哪些人在買呢?是不是手頭不富裕的人群才去購買?

如果這麼想那就錯了,手動擋的購買群體呈現明顯的圈層分化。

最大的是經濟型消費群體。他們生活在三四線以下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手動擋車售價低、維修保養便捷,維修和使用成本不高,很受當地消費者喜愛。特別是那些能拉貨還能拉人的微型麵包車,像五菱巨集光等車型基本成為了農村地區的家庭標配。此外,一些售價十來萬元的MPV也使用手動擋,這類車型在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很有市場。

第二類是駕駛愛好者,這類人群視手動擋為“駕駛藝術”的載體。本田思域Si、馬自達MX-5 Miata等車型通過保留手動擋,精準鎖定熱衷賽道體驗與日常駕駛樂趣的使用者。在國內,斯巴魯WRX手動擋因277馬力的水準對置發動機,成為性能控的熱門選擇。對機械的深度參與感,正是手動擋用戶群體的核心訴求 —— 他們拒絕成為 "車輪上的乘客",堅持用雙手定義駕駛的邊界。改裝世界裡,只有他們知道輪毂、減震、排氣管的快樂在哪裡。

最後一類是筆者這樣的人,對手擋車有著獨特的情懷。在駕校,學的是躍進卡車;第一輛車是老夏利,還是化油器的;隨後的標緻408,依舊是手擋。菲亞特博悅的1.4T雙渦發動機匹配6速手擋,是我開過的最好的手擋車之一。大眾高爾夫R在2025年取消手動擋后,老款手動版的二手市場價格逆勢上漲,反映出市場對“經典機械”的情感寄託。

很顯然,廣本型格推出的手擋車型,面對的是後兩類人群。1.5T 高功率發動機與6MT變速箱的動力組合,構建了獨特的駕駛語言體系。短行程換擋桿的吸入感、離合器結合點的清晰反饋,讓駕駛者在降擋補油、跟趾動作中完成與機械的對話。

手動擋的存續,本質是市場多元化的縮影。當自動擋與電動車主導主流時,手動擋憑藉駕駛樂趣、成本優勢與情感價值,仍在特定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對車企而言,與其糾結“手動擋是否該被淘汰”,不如思考如何通過精準定位滿足細分需求——畢竟,一個真正成熟市場,本就該容得下“小眾”的存在。

手擋車的存在,是汽車工業向人性致敬的溫柔一刀。它不迎合主流,卻為那些仍相信 "駕駛是一種藝術" 的群體保留了最後的精神家園。當電動車的靜谧取代引擎轟鳴,當自動駕駛成為標配,手擋車用離合與換擋桿書寫著反抗 "駕駛去技能化" 的宣言。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只能在賽道或博物館中尋覓它的身影,但此刻,它依然是懂車人的不二選擇 —— 畢竟,真正的駕馭樂趣,永遠藏在左腳與右手的默契配合之中。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