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再度上演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3月26日下午兩點,市值僅10億的恆大汽車,股價在短短5分鐘內猶如火箭般飆升近230%,股價從0.12港元飆升至0.23港元,成交超1.35億港元。
這種直線式的暴漲,瞬間震驚了整個市場。
而引發這場堪稱“詐屍異動”的導火索,竟是一則聲稱廣汽將收購南沙工廠的“網友發的小作文”。
自然結果不出所料,在廣汽集團迅速闢謠後,劇情發生大反轉,恆大汽車股價漲幅急劇收窄至70%,並且從27號上午的股市來看,港股恆大汽車股價又跌了30%,在之後經過短暫的拉升后重回跌勢。
其實稍加分析,便會發現這一事件疑點重重,可信度極低。
從企業基本面來看,恆大汽車與廣汽集團的情況大相徑庭。恆大汽車財務狀況堪稱糟糕,截至去年6月30日財報顯示,其負債超過700億,資產僅160億,並且這些資產的真實價值也有待考證。
反觀廣汽集團,產能儲備充足,去年半年報明確表示,公司產能處於過剩狀態,甚至連原本規劃好的募投專案都已暫緩推進。
即便有人猜測,這是否是廣州市政府為盤活資產而推動的舉措。但這一設想仍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廣汽集團前幾年還主動關停了自家的廣州工廠,按照常理,廣汽更應優先照顧自己的親兒子吧,而非急於接手恆大汽車的“燙手山芋”。
更何況,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年本土品牌產能利用率僅84%,外資品牌更是低至56%。
近年來,汽車行業淘汰賽愈演愈烈,眾多新能源品牌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愛馳、高合、威馬、極越、哪吒等品牌,曾在市場上掀起波瀾,如今卻風光不再。
恆大汽車同樣如此,而且恆大汽車的保有量肉眼可見的低,你說有幾個人在馬路上見過他的車的?在街頭幾乎難覓其身影,產品更多停留在宣傳層面。
廣汽作為根基深厚的國有企業,顯然不會輕易捲入這一充滿爭議的事件,更不會冒著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的巨大風險來趟這渾水。
此外,港股市場複雜的交易機制,對普通散戶極不友好。前幾日,比亞迪、小米配售股票時,幾百億的募資計劃突然實施,大型機構藉助這一機會,在市場高價拋售股票,再通過折價配股買回,輕鬆實現無風險套利。
而散戶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暴跌,硬虧大幾個百分點。你說大公司都如此了,就更不用說那小公司什麼老千股了。
電動EV:
總之呢,前有比亞迪、小米幕後資本操控股市,今有停牌倒計時的恆大汽車“詐屍”式地異動,資本遊戲對散戶的“收割”愈發肆無忌憚。
這場僅持續5分鐘的資本狂歡,這可能是遊資炒作或空頭回補,而非基本面改善,也或許只是恆大汽車退市前的最後瘋狂,是一場危險的擊鼓傳花遊戲罷了。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