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寶典》中說,一個人想要獲得好運,通常有三種方法:
一是聽天由命,等待好運不期而至;
二是不斷積累,升級思維,去發現別人看不見的機會;
三是提升自己的實力,讓機會自動找到你,讓好運成為必然。
想要逆轉自己的運勢,與其向天求,不如向內求。
以下旺自己的66件小事,長期做,堅持做,好運自會接踵而至。
01
改變形象
主持人竇文濤曾在《圓桌派》中分享過一個觀點:窮人,最先放棄的就是形象。
相由心生,心由外表。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生活過得不如意的人,都長著一張衰敗的臉。
蠟黃的膚色,橫生的贅肉,油膩的頭髮,無一不在宣告他們已經對生活繳械投降。
而那些在艱難的日子里,還能把自己收拾得體面乾淨的人,也定能將日子拾掇得井然有序。
老話說得好:行頭換一換,好運來一半。
把自己從霉運拉出來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好好打扮自己。
你不敷衍生活,生活也不會虧待你。
02
將養身體
美國作家比爾·布萊森曾說:
人體是一個奇跡,地球上大部分最高明的科技都存在於我們體內。
當你讀這篇文章時,你的身體也在忙碌著:
你的肺要吸入、呼出300萬億個氧氣分子,你的睫毛要為你擋住幾千個蟎蟲。
我們每天要眨眼1.4萬次,相當於醒著的時候有23分鐘,眼睛是閉著的。
身體是陪伴我們一生最忠實的夥伴,但往往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朋友。
不要等到大病一場才驚覺健康可貴。
從今天起,工作再忙也別敷衍三餐;生活再累也別怠慢了睡眠。
累了就停一停,病了就歇一歇。
生活是場馬拉松,短期拼智力,中期拚毅力,長期拚體力。
身體健康才有充沛的精力與世事周旋,心情愉悅才能與美好不期而遇。
03
打掃房間
於丹曾講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如果你不在家,請回想一下不久前你離開家時房間的樣子。
地板上有沒有積滿灰塵,沙發上是否有堆積如山的過期雜誌,衣櫃里是否淩亂不堪,廚房灶臺上是不是油漬斑斑……
如果是這樣,那麼小心了,你的人生可能危機四伏。”
髒亂差的房間所釋放出的負能量,能吸引來更多的負能量,讓人變得懶散、不自律、缺乏進取心。
而住在乾淨整潔的房間里,會讓人更願意保持身體的清潔和行動上的自律,開始形成正面的磁場,讓人變得樂觀積極,充滿正能量。
當你陷入苦惱,對眼前的處境一籌莫展的時候,就去打掃房間。
整理房間,是在復盤過去的自己,也是在規劃未來的生活。
人生變好,從擁有一個乾淨整潔的房間開始。
04
換個圈子
馬克·漢森是美國的知名作家,一次,他和“全球五大演說家”之一的安東尼·羅賓同台演講。
會後,漢森請教羅賓:“我們都是在教別人怎樣成功,為什麼我年收入一百萬,而你的年收入卻是一千萬?”
羅賓反問他:“你平時都和誰在一起?”
漢森回答:“我身邊都是百萬收入的人。”
羅賓則說:“我都和年入千萬的人在一起。”
社會學上有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成就,實際上就是圈子的極限。
酒友只會拉你喝酒,牌友只會催你打牌,假如有一天你說你要去看書,他們不僅不會高看你一眼,還會譏諷你朝你吐口水。
所以,不要在底層社交中白白消耗時間和精力。
樹挪死,人挪活。
當你發現所處的圈子,已經成為你命運的阻礙時,一定要儘早遠離。
05
補充能量
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曾提出過“能量層級論”。
每個人都有其對應的能量等級,而能量等級也在影響著人的生活走向。
能量層級低的人,在消極懶惰的狀態中空耗自己的生命。
能量層級高的人,活力十足地把自己拔高到更高的層次。
騰訊前高管梁寧曾說:
人遇到難事過不去,歸根結底,是因為能量不足。
如果現在的你也感覺很累很喪,說明你該好好補充能量了。
把自己置於滋養自己的環境中,少與人糾纏,多看大自然。
養成“高能量體質”,才能有精力繼續與生活再多戰鬥幾個回合。
06
沉澱自己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有人向他請教成功的方法。
莫言說了這麼一段話: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人生浮浮沉沉,有起有落,如果暫時迷茫找不到方向,不如適當停頓,學會自我充電。
一切需要時間沉澱的美好,都值得我們耐著性子去等待。
哪怕是每天只做一件很小很小的小事,只要它是能給你蓄能的,都蘊含著改變未來的力量。
▽
格拉西安曾說:幸運與否,是人的思想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