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我們觀察到,儘管許多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孩子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內心卻未必快樂。他們在受到深厚的關愛與呵護的同時,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包括學業上的壓力、家庭糾紛的壓力以及社交上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使得即使是年紀輕輕的孩子,也可能展現出焦慮的跡象。
《反脆弱養育》一書作者瑪德琳•萊文曾指出:"我看到的孩子們雖然享有種種物質優勢,但感到人生沒有方向;他們缺乏自主性、創造力和激情,最令人擔憂的是缺乏快樂的能力。"
所謂的快樂能力,並不僅指感知生活中的愉悅和豐富,更包含對壓力和困擾的自我調整能力。
如何協助孩子減輕壓力,有效地幫助他們度過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挑戰期,成為眾多父母的共同關切。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一種成本低廉且能夠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運動。
運動,讓孩子更加快樂
當提到運動時,我們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其對身體的益處。
其實,運動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同樣具有積極影響,例如運動能為孩子帶來純粹的愉悅感。
許多人仍記得自己童年時光與夥伴們在田野、小巷追逐嬉戲的場景。這種全身心的放鬆使我們能夠暫時忘卻不快,儘管當時並未學習到什麼知識,但這些瞬間是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記憶。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作者將運動視為孩子教育的一部分,他在書中寫道:"我常在教授小斯賓塞一些知識之後,帶他跑到德文特河邊,在那裡我們會盡情呼喊,用石頭打水漂比賽或堆沙堡。我們呼吸著帶有苜蓿草香和河水氣的空氣,看著夕陽落在對岸的小山丘上,把金黃和絳紫的晚霞灑在叢林和教堂的尖頂上。那是每天最讓人心曠神怡的時光。大自然的神秘與壯麗如同一隻活潑躍動的小牧羊犬。”
運動實際上傳遞了一種生活方式的理念,讓孩子們瞭解身體之外的世界,同時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從這個角度看,具體的運動類型對孩子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鼓勵孩子積极參與活動,啟動身體與大腦的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整日坐在電視前。
對於那些精力旺盛、不易靜坐的孩子而言,適量的運動還有助於消耗多餘的能量,提高學習時的集中力,併為身體補充能量。
運動,説明孩子釋放壓力
研究顯示,即使是每天僅進行十分鐘的運動也能顯著增加人的幸福感,減少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疲勞或煩躁時外出散步或慢跑后往往心情會有所好轉。
對於兒童而言,體育活動同樣能減輕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壓力。
一個朋友曾在高中時期通過打籃球來緩解壓力:“每當感到有壓力,就會和朋友去籃球場打球,我知道運動能説明我解壓。”
有一次他與母親因為學業發生爭執,便離家前往附近的籃球場打了一小時的籃球。汗水中他的憤怒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輕鬆平和的心情。回家後,這場原本可能導致衝突的事態就這樣平息了下來。
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和不快,都可以通過運動找到宣洩的途徑。
然而現今的兒童面對壓力時通常選擇哪些方式應對呢?
他們傾向於沉迷網路、電子遊戲與零食……看似短暫的放鬆和娛樂背後,卻可能加劇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時間和精神被無形中消耗殆盡,留下的只有空虛感。
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給孩子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他們的慢性應激未得到適當排解,內心的焦慮愈發深重。
如哈佛醫學院約翰•瑞迪教授所言:“處理壓力的方式不僅能改變你的情緒體驗,還能影響你的大腦結構;如果只是被動地接受壓力或放任自流,那麼壓力很可能會轉化為實際危害。”
而運動有時就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發洩管道,讓他們的心靈得以放鬆,從而遠離生活壓力的影響,有助於情緒的改善和緊張狀態的緩解。
運動,讓孩子更自信更有活力
一位家長曾抱怨其讀高中的兒子過於宅:“他很不願意出門,除了學習和玩手機外幾乎整天宅在家中。即使在學校里,連課間休息時間他也幾乎不離開座位。這讓我擔心他的身體姿勢問題及整體狀況。”
據這位家長描述,兒子的身上缺少了少年應有的朝氣蓬勃。
經常運動與鮮少運動的孩子之間,短期內或許看不出差異,但長期看來差距明顯;有時從他們的精神面貌就能辨識出不同。
我們常常可以從愛運動的孩子們身上看到健康活躍、陽光自信的形象。
運動能夠增加體內的內啡肽分泌——一種“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它直接改善孩子們的心情和活力。
此外,規律的體育鍛煉還能提高睡眠品質;孩子們白天多活動,晚上睡得更好,自然會更加充滿活力。
這兩點已經足夠使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心理學家克莉絲蒂娜•希伯特在她所著的《心理健身房》中亦提到鍛煉能增強自尊:“體育活動顯著地影響孩子的能力和自我價值感。”
“有規律的鍛煉可以增強自尊、自信、自我效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生活中發揮作用)、自我接納和自我意識(如何看待自己)。鍛煉期間,人們會更加積極、充滿愛意和自信。”
除了增強自信外,勇敢、堅持、抗挫能力及積極思維等優秀品質也可以通過運動獲得。
持之以恆地進行體育運動不僅鍛煉身體,也是對一個人思想意志的磨練;這些內在品質將為孩子的一生帶來長遠的利益。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並且有意識地增加孩子的體育啟用時間。
我們無需期望每個孩子都成為專業運動選手,但從小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至關重要,哪怕是多帶孩子外出走走也好。這是一個積極的改變方向。
等到孩子六七歲時,根據他們的興趣挑選一到兩項運動重點發展,比如游泳、排球、足球或乒乓球......如果能持之以恆,幾年後將會收穫驚喜。
當家長對運動給予足夠重視時,也會促使孩子愛上運動。讓運動的好習慣伴隨孩子一生,是我們能為他們做的極其重要的事情之一。
點個“讚”,期待每個孩子都能更多地參與戶外運動,享受身體的鍛煉與精神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