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與壽命研究:ADHD會使人壽命縮短約13年?
更新于:2025-04-06 16:04:39

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病(全球兒童青少年患病率5-7%),發病期多出現在6-12歲。

ADHD,是一種影響兒童終身的慢性疾病。

ADHD領域全球知名專家巴克利博士的研究顯示:ADHD,比美國前五大健康殺手加在一起還更具有殺傷力。

ADHD人群,也一直飽受健康問題的困擾。

最近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的薈萃分析,證實了偏頭痛與ADHD之間的關聯。

ADHD人群中其他常見的身體併發症,包括免疫失調,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濕疹、肥胖和超重,以及腸道微生物群功能改變。

Pan等人研究結果發現,消化系統健康問題和ADHD癥狀的嚴重程度之間存在負相關。

而相關研究也發現:

患有ADHD會使人的壽命平均縮短將近13年。大約2/3的ADHD患者的預期壽命,將縮短高達21年的時間。

網路上關於ADHD壽命的討論,熱度不減。焦慮和消極情緒也不斷在ADHD群體中延伸蔓延:

01研究發現:ADHD與預期壽命縮短有關

一項英國最新的研究表明:被診斷出患有多動症的成年人的預期壽命更短。

此類研究首次表明:被診斷患有ADHD的男性平均比沒有ADHD的男性壽命短7年,而女性的預期壽命差距則為9年。

美國CNN網站2025年1月23日的報導也指出:

根據一項針對英國3萬多名ADHD患者的新研究,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與預期壽命縮短和心理健康問題風險增加有關。

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開創性研究,分析了英國3萬多名被診斷為ADHD的成年人的匿名初級保健數據,並與30多萬名沒有ADHD的同齡人進行了比較。

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患有ADHD的男性,預期壽命平均縮短4.5至9年;

患有ADHD的女性,預期壽命平均縮短6.5至11年。

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上,首次在英國人群中估計了被診斷患有ADHD的成年人的預期壽命。

研究人員指出:

“ADHD患者常常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和醫療資源,更容易經歷壓力大的生活事件和社會排斥,這些因素都可能對他們的健康和壽命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精神病學臨床專家拉塞爾·巴克利的研究發現:

患有多動症的成年人當中,較短的預期壽命的最大預測因素包括低收入、較短年限教育、較大可能的吸煙習慣、短暫的睡眠、缺乏運動、營養不良、危險駕駛。

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的數據,ADHD在全球精神障礙導致的傷殘調整壽命年中佔0.8%。薈萃分析證據更直接表明:由於非自然原因,與ADHD相關的死亡率顯著增加。

(圖源文獻2,2019年按精神障礙、性別和年齡分列的全球DALY)

02如何應對ADHD兒童潛在的健康問題?

01調整心態,建立正向的自我認知

不斷肯定自己、找到正向的反饋,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説明ADHD孩子羅列自己擅長的事情、在哪些地方做的很好,以及其他人喜歡孩子的哪些性格特徵,幫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同時通過科學的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ADHD兒童完全有可能實現與常人相似的生活質量和壽命。

02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建議,要攝入富含全穀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瘦肉和低脂奶製品的飲食。

以確保ADHD孩子獲得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樣的飲食模式,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和預防心血管疾病。

大量食用富含益生菌和植物為主的食物,能增強腸道健康,促進ADHD孩子的大腦健康發育。

03適當的運動

根據《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中的一項研究,體育活動與改善ADHD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相關。

要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如快走、游泳、瑜伽等,可以提高ADHD個體的注意力和執行功能,減少癥狀的嚴重程度。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通過研究發現:

“運動能刺激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分泌,達到類似藥物的效果,改善兒童ADHD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運動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壓力和焦慮、減少衝動行為、提高執行功能,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數的水準。

04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Sleep》上的一項研究指出:

“睡眠障礙與ADHD癥狀的加劇有關,而良好的睡眠可以減輕這些癥狀。”

保持規律的睡眠模式,和充足的睡眠時間,對ADHD孩子的認知功能和情緒調節至關重要。

營造放鬆的氛圍:通過播放輕柔的音樂、講故事或進行深呼吸練習等方式,説明孩子放鬆身心,減輕壓力和焦慮。

睡前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如手機、電腦和電視等,這些設備發出的藍光會干擾睡眠。

05藥物治療

ADHD的藥物治療,通過有效控制核心癥狀、減少意外傷害和事故風險、改善心理健康、增強社會功能、降低物質濫用以及提高生活品質等途徑。

有助於減少與ADHD相關的健康風險,從而可能對延長壽命產生積極影響。

一項在瑞典進行的全國性佇列研究顯示,ADHD個體的藥物治療與全因死亡率的降低相關,尤其是非自然原因導致的死亡。

這項研究強調:ADHD藥物治療對降低死亡率的潛在影響。

(圖源文獻8,展示了ADHD藥物治療與兩年內全因死亡率和非自然原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藥物治療有助於降低ADHD群體的全因死亡率和非自然原因死亡率)

06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會根據孩子存在的薄弱能力,進行針對性地訓練。

通過多點位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可以更加綜合性的鍛煉大腦整體神經元網路,讓信息的傳輸、加工速度更高,讓記憶的形成和儲存更為牢固。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更為精準的鍛煉大腦前額葉皮層,增加額葉的活躍度,在提升注意力的同時,更能增強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提升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