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之路險毀家庭,父母“量體裁衣”育兒才是正解
更新于:2025-04-06 15:27:31

在很多父母看來:學習藝術,不僅能為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而且還能讓他們很有氣質。

於是,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會優先選擇鋼琴、大提琴、小提琴這樣的樂器。

一想到孩子將來有機會站在大舞臺上表演,父母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可事實上,學琴之路並不像父母以為的那麼簡單。

身邊有個朋友,她從四歲開始就讓女兒學琴,如今已經是第九個年頭。

朋友表示:若是重來一次,堅決不讓女兒學琴,費錢、費人、費精力,真的是吃力不討好。

作為過來人,朋友的建議是:量力而行,養娃是一場持久戰,不要提前消耗自己的精力和財力,不然日後的麻煩事更多。

學琴之路,並非想像中那麼美好

用朋友的話說:很少有孩子願意主動學琴,大部分都是被父母逼著去練習。

學琴的這幾年,為了讓孩子每節課都能堅持下去,真的是各種威逼利誘。好言相勸、利益誘惑,外加批評、打罵……

可以說,孩子都是被“強迫”著學琴,並非他們自願。

都知道,被強迫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學琴這麼枯燥的事情上。

到頭來,孩子學得不盡如人意,並沒有達到父母想要的結果,可謂是兩敗俱傷。

最重要的是,學琴真的很費錢,一定要量力而行。

這麼說吧,想要學到更專業的知識,就需要所謂的“一對一”服務。在很多小城市,一節課“一對一”的課程費用高達三四百,更別說一些大城市。

朋友說這些年光是孩子學琴,就已經花了不止十幾萬,琴技還保持在中等水準。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特別昂貴的支出,想要舉全家人之力,才能勉強保證孩子的學琴之路。

不可否認,學琴確實有很多好處,能讓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能提高他們的審美,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金錢 至上 。

養娃本來就很費錢,若是父母還要給他們選擇不適合的興趣班,那只會雪上加霜。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打水漂,因為學琴這條路不好走,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很難有出路。

普通家庭,這些興趣愛好更適合

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把孩子培養成“全能型”選手確實很重要。

但前提是,要從實際的家庭情況出發,千萬別“打腫臉充胖子”,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

要是真的想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普通家庭的父母可以把目光從藝術方面轉移到實用方面。

第一種:運動類

1、跑步

要說成本最低最簡單的運動,那當然是跑步,只需要投資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即可。

沒有時間限制,孩子只需要穿著運動鞋,在公園、社區等地方練習就可以。

經常跑步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減少他們生病的可能性,而且還能鍛煉孩子的毅力和耐力,畢竟跑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跳繩

要是沒有太多時間跑步,那就改換成跳繩吧,這絕對是一項高效的有氧運動。

要知道,跳繩的價格特別便宜,外出的時候還容易攜帶,隨時隨地都能開跳。

對於孩子來說,跳繩能夠鍛煉他們的節奏感和手腳協調能力,為以後的體育課打下堅實基礎。最重要的是,堅持跳繩能讓孩子長高,這可是很多父母的心願。

第二種:藝術文化類

1、繪畫

要是非要給孩子選擇一個興趣班,還是首推繪畫,它的實用性更強一些。

學習繪畫的過程,也能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還能讓他們把心中的想法和感情,通過畫筆表達出來。

繪畫的種類比較多,素描、卡通、水彩、油畫……相信總有一種可以吸引孩子,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閱讀

一直覺得閱讀也是一種興趣愛好,而且性價比要比其他興趣愛好更高一些。

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多給孩子選購一些繪本、書籍,讓他們盡情閱讀。

再不濟,可以辦一張借閱卡,帶著孩子在圖書館借閱書籍。只要他們願意沉浸在書中,就一定可以拓展知識面,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語言表達能力。

寫在最後:興趣,永遠都建立在孩子的喜好之上。學琴也好,學體育也罷,都一定不要逼著孩子,不然會弄巧成拙。興趣在精不在多,只要孩子願意花時間和心思學,都是值得鼓勵和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