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對於A娃家長來說,對ADHD孩子未來的焦慮情緒,一直存在。
不少ADHD孩子家長悲觀認為:A娃的前途,暗淡渺茫,高中都是未知數,似乎大學也無希望,有些父母已經在積極為孩子謀劃中專、職高等職業路徑。
A娃家長的焦慮,落到最後都是:A娃以後能不能順利找到工作,能不能養活自己。
A娃因其注意力問題,情緒問題,社交問題等,對其未來的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研究表明:患有ADHD的大學生畢業生會經常因為衝動而更換工作,或者錯過工作機會,與同事關係較差,甚至面臨被解僱的風險。
那A娃的未來的職業之路,究竟是晦暗不明還是最終會撥雲見日,擁抱太陽呢?
01
ADHD孩子面臨的就業困境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調查,我國6-16歲的兒童青少年ADHD的患病率為6.4%,對應著超過2000萬的患者人群。
兒童ADHD患者成年後,仍然大比例(60-86%)受到ADHD癥狀的困擾。
從左到右依次為女性,男性和總人口中正常(紫)人以及ADHD群體(淺藍)在就業率水準上的對比。
2021年1月18日,一篇關於成人ADHD工作問題的研究,發表在《Neural Transmission神經傳遞》雜誌上。
研究表明:與正常發育的個體相比,患有ADHD的個體在工作中表現更差並辭職(風險增加200%),或者被解僱(風險增加66%)的頻率更高。
一份共識報告更指出:患有多動症的成年人在與就業有關的所有方面都有障礙,從最初的求職、面試到就業本身。與非多動症患者相比,患有ADHD的人失業的風險更大,收入也更低。
注意力不集中、易衝動、沒有耐心、工作記憶差等劣勢因素,影響ADHD成人對部分工作難以勝任和堅持。
很多職場的ADHD人士往往苦惱:
自己的潛力,在工作中沒有得到發揮。
工作中的表現和穩定性差,換工作頻率高,職業滿意度低。
從事著不適合自己的職業,不清楚哪些工作適合自己。
02
適合ADHD孩子的職業發展方向
對於ADHD人士而言,應對ADHD的特性最好的“解藥”是選擇一份匹配的工作,讓這份“天賦”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幫助A娃將ADHD的特性轉變成職場優勢。
患有ADHD的孩子也不妨礙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
對ADHD來說,沒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工作滿意度的關鍵是,這個職位可以發掘出你的熱情。
下面會給ADHD人士一些就業領域的啟示(當然不止限於這些),真正做到揚長避短。
發揮自身優勢
1.創意和藝術領域:
有的ADHD人士,擁有高度的創造思維和獨特視角,會跳出思維框架,打破常規,思維跳躍,擁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這些特質在藝術和創意領域,非常有價值。
一些研究表明:ADHD人士會在創意和高壓環境中表現出色,展現他們與眾不同的適應性和創造力。
像藝術家,作家,音樂家,設計師等工作類型,比較適合。
2.科技和工程領域:
ADHD人士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科技和工程領域中,也能大放異彩。
如軟體開發人員,工程師,數據分析師。
3.銷售和市場行銷:
ADHD人士的能量很高,他們投入式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經常能說服打動客戶,這點在銷售和營銷領域,獨具優勢。
如銷售,營銷專家,直播帶貨等職業。
4.醫療和員警,消防員:
ADHD人士與正常人相比多巴胺分泌水準較低,令人興奮和多樣化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更能夠刺激他們專注於當下。
研究認為:員警、消防員、護士等職業都是需要應對不同的挑戰,且任務大部分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有限的時間和高強度的工作模式能夠激勵ADHD群體高效地完成任務。
5.自由職業和創業:
ADHD人士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團隊,不喜歡複雜的人際交往,往往容易得罪人,最好自己能獨立工作,或者投資一個小團隊。
這些領域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節奏安排工作,比如做自媒體,獨立顧問,創業等。
避免劣勢
注意力不集中:
盡量避開需要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職業,如會計、審計、數據錄入等。
這類工作對細節和準確性要求高,ADHD人群可能因分心,頻繁出錯。
組織和計劃能力不足:
避開管理性強、需要高度組織和計劃能力的職業,如項目經理、行政管理人員等。
這些工作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安排資源、跟蹤進度,對 ADHD人士來說,可能挑戰較大。
衝動和情緒管理問題:
ADHD人群在情緒管理方面存在困難,容易有衝動反應。
避免需要高度情緒控制的職業,如客服、公關等。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需要耐心細緻、有條條框框的限制,一板一眼、流程化的工作,就不太適合ADHD人士,比如財務、法律、銀行、醫生。
03儘早給ADHD孩子干預訓練,才是正解
現有的數據表明:我國ADHD兒童約2300萬人,佔全體兒童的6.26%。這是一個扎心的現實:2/3的ADHD孩子會將這一疾病帶入成年。
儘早對ADHD孩子開展科學干預,是改善成人就業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過藥物治療和腦電生物反饋訓練,能夠提高孩子注意力和學習效率,在學業上取得良好的進展,成年後也仍然可以展現出積極的職業表現。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通過“用大腦來控制電腦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大腦的弱項進行訓練,逐步提升指標,最終達到讓大腦的各項指標,達到一個較高水準的平衡狀態的過程。
根據孩子自身實際情況,老師會制定一對一的個人化的提升訓練方案。
通過專業儀器,對孩子訓練過程中的用腦狀態進行實時的反饋,將我們看不到的生物活動通過精準的數據來展示。
A娃家長,放下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在行為上積極、科學干預,在心態上通透、鬆弛,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