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季節相信是很多人考慮要不要動一動的時間,那麼作為產品經理我們如何在跳槽中尋找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路徑呢?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位讀者朋友向我的提問以及我的回答,供大家在自己的跳槽選擇中進行參考。
【讀者原問題】
三爺您好,我是有1年經驗的b端產品經理(企業管理系統相關),最近因為各種原因準備換一個負責的產品(可選),但對未來的成長路徑和職業方向選擇有困惑,想跟您請教一下~
我的疑問主要有兩個:
1.b端產品經理在轉換服務行業的時候,大部分專業能力都可以複用,但對行業的認知和經驗卻幾乎沒辦法再用了,您認為這會成為換工作時候的門檻么,這種門檻有多大?
2.如果忽略行業之間的不同,您認為b端產品經理是否需要有意識地轉換服務行業?頻率應該如何?
【我的回答】
首先非常感謝你來諮詢我這個問題。
首先我來回答你第一個問題,
Part1:產品經理要知道的行業認知是什麼?
關於行業認知和理解,這和B端產品經理或C端產品經理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因為這兩類產品你都需要有非常強的行業認知才會變得值錢。
怎麼理解呢?就是行業認知實際上並不是簡單的去理解知道行業是什麼,行業里頭的玩法有哪些?以及身邊的這些業務人員他是怎麼去使用一個產品這麼簡單就完了,這隻是去瞭解了一個業務的運作流程,偏微觀。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我們更重要的是想知道整個完整的產業鏈是怎麼樣呢?由於你只是簡單說了企業管理系統相關的,我不知道你具體是那一方面的系統(前台銷售管理?中颱風控管理?後台人事管理,OA管理等)。
那麼我就以前台銷售管理來做一個演示,所以前台的銷售管理實際上對應到系統就是我們的CRM系統,那這個時候我們並不能只是去瞭解銷售要如何去拓展業務,更多的需要從三個層面知道:
1、目前整個行業中對於CRM的需求是什麼?哪些企業需要使用CRM,並將CRM用於什麼?我們CRM系統的主要客戶是哪些?
2、CRM這一產品的供應鏈:哪些企業在開發CRM
3、銷售CRM的又是哪些企業
具體說來也就是我曾經在一次分享會上講過的弄清一個產業要從供給側,管道,需求側三個角度全面的來理解(見圖1)。
那麼這才是一個產品經理要去知道的行業知識,也就是我們不僅僅要知道具體的內部運作,比如你CRM系統里頭銷售如何去陌拜客戶,如何維護客情關係?更重要的是站在企業的高度去理解他的供需層面,企業為什麼會有這需求,企業是為了什麼把眾多需求中的這個需求願意付費使用軟體去解決?以及企業是通過何種渠道發現並選擇產品的,行業中這些系統的生產巨頭又是如何發現這個需求進行生產的。
Part2:換行業後行業認知真的沒用了嗎?
好的在了解了產品經理應該要去知道的行業知識這個概念后,我來回答一下你開頭提出的問題,如果你對行業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業務運營層,也就是像剛才案例中說到的:如何去陌拜客戶?如何去維護客情關係?那麼在你去更換你的目標行業的時候,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具體的影響我會在下一個部分來展開。
而如果你之前積累的行業知識是我這裡所提出的產業三分理論,那麼無論你換到何種行業,對你來說這些行業經驗都是非常有借鑒性的,例如你換到了oa系統管理,那麼你可以向你領導提出一套完整的挖掘企業類客戶的需求的方法論,因為你理解了CRM系統那些供給側的企業當年是怎麼挖掘客戶需求的。再例如,如果你掌握了非常重要的渠道相關的資訊,對於弊端產品來說,企業的生死存亡就在於企業的銷售力量是否強大?那麼如果你有一個非常成熟的管道,例如你在前一家企業認識了CRM系統的銷售全國代理,在你去做oa系統的時候,你完全可以藉助你的個人資源,説明公司完成銷售任務那麼你的價值將遠遠超過一個產品經理。
所以說,行業知識有沒有用?就看你所掌握的是巨集觀的還是微觀的知識, 因為產品經理進階不是僅做好一個產品的功能,而是能讓一家公司依靠這個產品獲得豐厚的利潤 ,那麼就需要產品經理掌握完整的市場商業行銷等多個方面的行業經驗。
Part3:接地氣,如果你掌握的只是微觀行業知識
首先告訴你結論,如果你去更換一個行業,我們就以 hr 的視角來看,其實這對你找工作是有一定影響的,根據我和hr溝通的結果,絕大多數公司的hr在篩選簡歷使用的方法就是關鍵詞搜尋法。
什麼意思呢?就是看你簡歷上面是否有他所招聘的崗位上的關鍵詞,例如他要招聘一個oa系統的產品經理,那麼如果你的上一份工作簡歷是CRM系統,在hr的視角里你的過往工作經驗就不是非常匹配了。當然在企業不是非急招崗位時做的選擇,因為這個時候企業有大把的時間去選擇更加匹配的產品候選人,我可以給你舉一個例子,就在疫情這段時間各個公司的招聘崗位幾乎縮減了1/3以上,前段時間我一朋友公司的 hr 告訴我當天放出的崗位,在當天晚上24點就有將近3000多份的簡歷投遞,那你說如果你是hr,在這些簡歷中,你會有多久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候選人的簡歷是否匹配,他也就只能使用關鍵詞搜尋法看你的簡歷是否有他崗位的關鍵詞。
當然我說的這個是在面試環節,如果你能通過內推管道跳過 hr 環節,將你的簡歷直接送到產品面試官的手上,那麼你的過往經驗的問題產品面試官是會仔細考量你和崗位的匹配性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在換工作的時候業務層面盡量去匹配,不然是有一定的難度。
問題2的回答
你問的這個問題,剛好是我前段時間給一些想要去大廠的應屆生做過的職業分享裡的一個內容,企業特別是大廠,他們所喜歡的產品經理是什麼樣的,他們所喜歡的產品經理是需要在一個行業中有足夠長的積累,並且對於這個上下游都有理解,也就是行業我希望你是專精的,但是這個崗位你可以輪換積累完整的產品認知。
例如,電商的供應鏈系統,如果你想進大廠並且發展成為產品專家的話,那麼你就要對供應鏈系統中所有系統有一個完整的認知(WMS,TMS,SCM,ERP),怎麼建立完整的認知?就是最好將這幾個系統都去做過產品,但是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嘗試只能在職業初期的三到五年內,也就是一開始我們先選擇一個行業,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將這個行業的主要系統都有一定的工作積累,就像你選擇了供應鏈這個行業,隨後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供應鏈中的倉庫管理系統(WMS),採購管理系統(SCM)有了一定的認知,也就是拓展了橫向知識面,接下來需要趕緊選擇一個你的細分領域,例如專精於倉庫管理系統,並且做出一到兩個能拿的出手的專案。
這個時候在大廠面試官的眼裡,你對倉庫管理系統有你的專業認知積累,同時你又知道倉庫管理系統是如和配合其他系統進行運作的,相信你對倉庫管理系統有更深的認知。這在別人看來你就是標準的T型人才,你也是非常值錢的。
所以,關於你說的是否必要有意的去調整服務行業,我認為在職業初期,最多花一兩年去進行橫向的積累,而這個積累一定要是所感興趣的行業,而不能是一年去做醫療產品經理,一年去做金融風控產品,再來一年去做教育產品經理,這樣跨度非常大的轉變是沒有意義的,只會認為你是每一行都不精。在這之後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細分領域進行深耕,去成為這個行業中的專家,也就是去掌握我在問題1給你回答的產業三分模型的經驗。
這樣你的職業發展就是一個相當完美的職業生涯,當然我說的這些都是針對絕大多數普通人的職業發展建議,在這個社會中也有很多很厲害的產品可能就是做了很多份不同行業的工作,最後也取得不錯的成績,這裡請你辯證的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