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律性太差,怎麼辦?
更新于:2025-04-13 18:34:02

有些父母經常抱怨孩子自律性太差,有拖延症,平時和假期一樣懶散,上學喜歡遲到,做作業拖拖拉拉,制定的計劃永遠完不成,越來越管不住孩子了。這些都是孩子不自律,才導致的。孩子自律性太差,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改正呢?

要讓孩子自律,首先要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相關習慣的養成,這一類課大家要學習的還有很多,這個主題大家要想有更實際落地的方法,可以選擇聽一下潘若莎博士的課程。

改變孩子以前不自律的習慣,再培養自律的好習慣,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要想讓孩子做出改變,首先瞭解一下孩子自律差的原因。

第一、生理的影響。孩子形成自律性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處於不完善的階段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誘惑,他們沒辦法像大人一樣,說停就能停住,便往往約束不住自己。

第二、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自律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專注力,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經常被他人打斷,那麼就很容易被周圍事情所吸引,最後就完不成該做的事情。比如說如果太過於吵鬧或者有人在旁邊玩遊戲的環境中學習,由於年幼的小孩自律性不強,就會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誘惑,自律性也就越來越差了。

第三、父母給予過大的心理壓力。記得女兒曾經和我說過,有時候她是故意拖拖拉拉的。於是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如果我很快做完,你又要安排我做別的事情了,那我還不如慢慢做。其實孩子這樣說是對的,因為我們經常做這樣的事情,比如當孩子做完數學題后,就讓孩子再看一會書,看完書又要孩子再多做幾道題。

當孩子考進前十名的時候,又希望孩子能考進前三,考到了前三,又希望考第一。孩子覺得自己一直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慢慢地就開始自製力變差,敷衍了事。

瞭解了孩子不自律的因素,我們就知道作為家長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做出改善了。首先,家長要過度包辦溺愛孩子。有些父母總是認為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做不好,不給孩子留自我探索機會,也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包辦時間長了,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幫助和監督的時候,孩子就會無所適從,覺得自己沒有辦法獨立完成。

其次,不要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我在商場上遇到過這樣一個事情,有一個孩子跟著奶奶去商場,孩子想要買霜淇淋,奶奶說孩子已經吃了很多了,不能再吃了,小孩便躺在地上打滾哭鬧,老人家實在是沒辦法孩子就買了。這樣的場景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很熟悉的,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這樣也利於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正是因為家長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學不會真正的自我約束,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約束。

最後,堅守原則,不能退讓。立了規矩以後,家長還要能堅守原則,不能因為孩子的“軟磨硬泡”就不遵守規則了。當習慣到達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不需要外界來進行監督和催促,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情,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時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家長耐心陪伴和細心引導,對孩子發脾氣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面對孩子自我約束能力,作為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等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改善。

校對 莊武

學會向孩子道歉
學會向孩子道歉
2025-04-12 04: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