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葉子是我們社區的名人,只要談起她就沒有家長不知道。
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別人不聽她的,要麼哭,要麼直接上手打;看到別人手裡是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會直接上手搶;動不動還喜歡惡人先告狀,不管什麼事情一定是對方小朋友的錯...前兩天,在電梯裡碰到葉子和爺爺,之後的操作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電梯里包含我在內有七八個人,剛好是上班的高峰,每個人幾乎都拎著包或者提著垃圾袋,小葉子突然指著旁邊一個大男孩說,“你的垃圾袋臭死了,離我遠點兒。”
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葉子的另一句話又跟得上來,“一看你就很窮,還穿得這麼破。”
這句話真的震驚到我了,那個大男孩手上的垃圾袋緊貼牆壁,和葉子之間幾乎可以站上兩個大人,卻依然被說成這樣,這也難怪,小區的家長都說葉子沒教養了。
可這樣的行為,卻被葉子的爺爺說成“我家孩子被慣壞了,不太有禮貌。”禮貌等於教養嗎?
有禮貌等於有教養嗎?
曾經我也一度以為禮貌和教養是掛等號的,因為我們大多稱讚一個人有教養時,都是基於他待人接物的一些禮貌行為,但經過仔細查證後,我發現並非如此。
第一,定義上的不同。
仔細查查字典和相關文獻后,你會發現,禮貌是指待人接物時謙虛恭敬的表現,而教養,是指文化品德的修養,是孩子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水準,被社會、家庭、學校、個人修養等綜合因素影響。
由此可見,在程度上教養比禮貌更深更全。
第二,表現形式上的不一樣。
禮貌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中的一種,它是外在的,表面的,是大多數人可以感知到的,而教養包含的內容更全面,他是發自內心的,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不是光靠外在的表現就能做出評價的。
第三,培養方式上。
禮貌大多可以後天培養,通過給孩子立規矩,灌輸文明用語和想法就能做到,而教養大多是天生的,發自個人內心的行為,需要長時間綜合因素的不斷薰陶,很難後天強制學習達到。
綜上所述,禮貌和教養之間的關係可以這樣來理解:
教養包含禮貌,禮貌也是教養的基礎,孩子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禮貌的行為,灌輸良好的思想從而改變自己的態度,由外在的禮貌轉化成內心的涵養,這時,禮貌也就自然轉化成教養了。
讓孩子有教養的12條準則。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長時間地讓孩子學習禮貌的行為,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有教養,那家長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禮貌的培養?
1、禮貌用語掛嘴邊。
要讓孩子改變給人的第一印象,先從“說”開始練習。
與人見面,第一時間主動說“你好”;對長輩要是稱“您”;需要人説明要說“請”“麻煩”;感謝別人時,一定要說“謝謝”!冒犯到別人或犯錯了,應主動說“抱歉”“對不起”。
2、接過東西用雙手。
千萬不要用單手接東西,結果尤其是當對方還是雙手遞過來時,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極易引起反感。
3、長輩面前要尊敬。
尊老是最能讓人看出孩子是否有教養的表現,所以在長輩面前要保持謙卑和低調,盡量用尊稱,不要亂開玩笑,更不要亂起哄,一切以長輩為尊。
4、他人隱私要尊重。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不管關係再好,彼此之間也要有一定的底線。
比如,進他人房間時請先敲門,得到同意後方能進入,切不可直接推門而入;需要借用別人的東西時,一定要得到對方的同意,不問自取謂之偷;當對方在發資訊或輸入密碼時,一定要學會避嫌,可以轉過身或暫時走開。
對別人的缺陷不要主動談論,以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
例如,不要在父母離異的孩子面前,談論家庭;不要在皮膚較黑的人面前,談美白;不要在體型偏胖的人面前,談減肥或身材的話題等,這些都會傷害到別人的敏感之處。
5、管好嘴巴不評論。
不要對別人的穿著髮型,言談舉止等指指點點,這樣不僅會傷害到別人,更顯得自己很沒品。
有些孩子很喜歡給別人取外號,也許只是覺得好玩,但往往就容易傷害到對方而不自知。
比如有些女孩長得有些胖,就被人叫小胖子,女孩都愛美,這樣的外號只會讓她感到更受傷。
6、管好脾氣不亂髮。
很多孩子都喜歡亂髮脾氣,甚至遷怒他人,父母一定要及時引導,教會孩子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及時疏導,讓孩子明白,別人沒有義務來充當你的出氣筒。
7、公眾場合要控制。
公共場合,並不是私人空間,尤其是在圖書館、教室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地方,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不要大吵大鬧,更不要劇烈跑動,影響他人。
8、手指別人要不得。
有些孩子和別人說話時,總喜歡伸出食指指向別人,自以為很帥氣,殊不知,這種行為只會得到別人的嫌棄,讓別人覺得沒教養。
如果非要指向別人,可以用單手五指併攏指引方向。
9、握手禮節要牢記。
和女生握手時,握住手指,相當於是半手的位置即可,顯示對女生的尊重和距離,而和男生握手時,則要握全手,這是表示對男生的熱情。
10、掛斷電話有技巧。
這裡指的是和別人通話時,不管對方是誰,哪怕是比自己輩分低的孩子,最好由對方先掛斷電話后,自己再掛,以示尊重。
11、餐桌禮儀不要忘。
自古以來,中國的餐桌禮儀都很繁瑣,這裡只強調3點:
第一點,等長輩上桌用餐後,自己才能用餐,不要自己先動筷;
第二點,不要在碗裡挑挑揀揀,甚至“洗筷子”,會讓人感覺特別噁心。
第三點,吃飯時盡量保持安靜,不要吧唧嘴,降低筷子觸碰到碗盤邊緣的聲音。
12、主動認錯不丟人。
有些孩子自尊心很強,明知自己犯錯了,卻死扛著不道歉。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是人都會犯錯,道歉並不可恥,也沒有那麼難為情,知錯就改,更容易受他人的歡迎。
能力決定一個人的高度,但教養卻決定一個人的深度。
作為家長,請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會孩子這些基本的規矩,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將禮貌的行為轉變為自身的教養,幫他儘早養成他人生中這張最貴的名片,説明他在以後的人生中攀登更高的巔峰。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