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讓孩子的未來,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
身為過來人的父母,我們深知自律的重要性,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培養自律性,但該從何處著手培養,讓我們有點不知所措。下半年有很多小孩開始進入小學生涯,如果說幼稚園可以任由孩子自我發展的話,那進入小學就意味著父母必須著手在德智體勞等方面全面介入,畢竟根基打不好,後面的教育會越走越難。
父母做到這四點,孩子越來越自律,家有小學生的父母不妨試一試。
01.早上起床只叫醒,不催促,不動手幫忙。
幼稚園時,很多父母早上把孩子叫醒,不停的跟孩子強調快要遲到了,要快一點收拾,如果孩子賴床或是磨磨蹭蹭時,父母還會幫他們穿衣、洗漱、收拾書包等物品,把還迷迷糊糊的孩子送去學校。短時間來看,覺得孩子準時到校,挺不錯,但長久以後,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過重,不操心自己的事,這非常不利於孩子自律性的培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早上只需叫醒孩子,告訴他們當下是什麼時間,距離上學還有多少時間,剩下的就交給孩子,父母無需像個複讀機似的一直催促。如果孩子最終遲到,那就由他吧,多幾次遲到,他自己就知道要快一點收拾了。
02.不喂飯,不催促,過點收碗筷,中途餓不給零食。
小的時候,父母想孩子多吃點,會選擇喂飯,甚至整個幼兒園過程中,父母都會喂飯,在吃飯的時候,不停催促孩子快點吃,快點嚼,可是很多孩子含著一口飯幾分鐘,半個鐘才吃那麼幾口。很多父母感慨,孩子吃個飯怎麼就那麼難呢。其實孩子吃飯這麼難正是由父母自己造成的,想要改變這種局面,簡單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堅決不喂飯,讓孩子自己吃飯,並且吃飯途中不催促,規定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到點就收拾碗筷,哪怕沒吃完,也要收走。由於孩子不吃飯造成兩餐之間饑餓的話,堅決不給他零食吃,餓到下頓飯。久而久之,孩子自然知道好好吃飯了。
03.規定時間看書、寫作業、看電視,不需多次提醒。
規定好孩子的時間,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看多久電視,然後讓孩子按照時程表執行。一開始會比較難,但執行的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學會放學就寫作業,而不是拖拉到晚上睡覺還沒寫完。寫完作業之後就可以出去玩耍或是看電視,睡覺之前收心安靜下來看書,然後洗漱睡覺。培養良好的作息是自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04.孩子的書包等物品讓孩子自己收拾,如果忘記帶某樣東西,父母也不要特意送。
收拾整理是自律性培養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父母一直幫孩子收拾,那孩子自然不會養成收納整理的習慣。如果在孩子忘記帶東西的時候,他知道父母會送去,那他自然就不會認真檢查和盤點物品。所以,制止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袖手旁觀。
想要孩子以後的路好走,父母就必須狠下心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因為任何心軟和妥協都將讓孩子的自律之路更加困難。當孩子習慣了這些規則,成為一個自律的人,生活和學業越來越順,孩子自然而然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