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的是非真假
膽囊作為人身體里的“困難負責人”
不僅要儲存苦澀的“膽汁”
還得忍受各種疾病之苦
息肉增生
就是其中一種
正常人的膽囊內壁
都是柔軟光滑的
而有的人膽囊壁上
卻多長了這麼個“肉粒”
主要是因膽囊受刺激形成的
這塊多出來的肉
雖然有一定癌變風險
但大部分是良性
本質上跟腫瘤不同
據衛健委統計
我國膽囊息肉發病率近6%
也就是說
每16個人中就可能有1個
1、飲食無規律,尤其是不吃早餐
肝臟分泌膽汁后
膽囊會儲存約40~60ml的膽汁
用作消化分解食物
但如果不吃早餐
前一天晚上分泌的膽汁
就會失去用武之地
在膽囊內不斷濃縮、結晶
刺激膽囊長出息肉
或使原已存在的息肉變大、變多
2、無節制地飲酒,經常爛醉如泥
攝入體內的酒精
一般由肝臟進行代謝分解
可一旦酒精攝入過多
肝臟代謝負擔過重
與其“肝膽相照”的兄弟——膽囊
便會出手相助
分泌儲存的膽汁,幫助代謝酒精
但再多的幫手
也抵不過人類的作
長期大量的酒精攻擊
不僅會導致肝臟嚴重受損
還會刺激膽囊造成病變
3、身體里的情緒到達了臨界點
人的器官也和我們的情緒
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俗語有言:氣大傷肝
膽囊也一樣,是個敏感的傢伙
無論是生氣還是委屈
情緒波動一旦變大
膽囊便會作出反應
膽囊息肉: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大意
另外,要注意的是
雖說息肉不是腫瘤
但它在一定條件下
還是有癌變的可能
假性息肉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
它由膽固醇沉澱而成
體積較小、數量較多
一般不具有癌變的可能
而真性息肉往往有著癌變風險
有以下這幾個特徵就要當心了
真性膽囊息肉的癥狀
跟膽囊炎、膽囊結石類似
一般會出現
噁心、嘔吐、上腹飽脹
右上腹隱痛、右肩部放射痛等
比較容易誤診
所以一旦發現上述癥狀
建議到醫院做個B超檢查
並結合增強CT、超聲內鏡及膽囊造影等
判斷息肉性質
膽囊息肉,該如何治療?
一般假性息肉無需治療
每隔1年複查即可
直徑<10mm的良性息肉
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可不切
3-6個月複查1次
觀察其有無變大即可
一旦發現息肉有變大趨勢
且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明顯癥狀時
可選擇以下這3種手術切除
避免病變風險
1、保膽膽囊息肉摘除術
若膽囊息肉>10mm
但患者<50歲,也沒有膽囊結石時
可以進行保膽摘除
2、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如果是50歲以上的大叔
單個膽囊息肉大小在10~20mm
同時伴有膽囊結石時
則建議選擇膽囊切除術,清除病灶
3、剖腹擴大膽囊切除術
如果息肉>20mm
且檢查出有癌變可能的
則需按膽囊腫瘤手術方式
切除膽囊及清掃周圍可能的病灶
其實,最好的治療是預防
前面說了
不吃早飯、酒精和情緒
是造成膽囊息肉三大罪魁禍首
此外
膽固醇攝入過多
會加重肝膽代謝負擔
膽固醇在膽囊壁結晶沉積
會導致息肉產生
所以要防治膽囊息肉
應遵循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的原則
多吃低膽固醇的新鮮蔬果、
豆製品及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例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腐、胡蘿蔔等
另外,做菜時少放點油
不管植物還是動物油,都不建議多吃
一些煎炸、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吃
在延時調節的同時
也別忘了加強體育鍛煉
只有機體免疫力上去了
才能減少病變的發生
每天可做30分鐘有氧運動
慢跑、游泳都是不錯選擇
參考資料:
[1]李連發,李桂萍,遊春艷,周永巨集,柏純.保膽膽囊息肉切除術臨床研究現狀[J].中國實用醫刊,2018
[2]黃安華.膽囊息肉樣病變與保膽[J].《江蘇衛生保健:今日保健》,2018:9-9.
[3]趙非一.膽囊息肉,還請區別對待[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7:68-69.
[4]陳小平.膽囊息肉變大,需防癌變![J].老年健康,2016:19.
[5]苑維偉.膽囊息肉的臨床診治進展[J].醫學資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