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不少中老年人為了身體健康都開始走路鍛煉。
有人堅持晨練,有人飯後散步。但是要把“走路”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做好,並沒有那麼容易,一旦踏入誤區,可能將“養生”變為“傷身”。
一、同樣是走路,有人走出了長壽,有人卻走進了醫院
中國工程院士張伯禮已74歲,他有個好習慣,就是每日走路7000-8000步,20年如一日,從未停止間斷,如今的他身體康健,依舊精神矍鑠。
走路被稱為最便宜的“長壽藥”。很多老年人也開始嘗試通過走路鍛煉身體,然而有些人不但沒有走出長壽,反而走進了醫院。
01.每天暴走鍛煉,膝蓋疼得無法走路
來自石家莊的徐女士有糖尿病,平日里血糖控制不佳,於是醫生建議她每天餐後半小時可以適當的進行走路、太極等運動。
然而僅過去一周,徐女士就在家人的攙扶下再次來到醫院。
原來徐女士為了把血糖控制到最好,每天都持續暴走1至2小時,導致她原本就脆弱的膝蓋進一步受損,已經疼得她無法走路了,經過醫生檢查,確診為膝關節遊離體。
02.每周4次健步西湖,不到半月就“走”進醫院
55歲的劉大伯體重已達83公斤,以前就查出半月板損傷,雖接受了治療,但根本沒解決,偶爾還會“犯病”,疼痛難忍。
近日好友來做客,劉大伯看到好友中氣十足的樣子十分羡慕,得知好友這是常年沿著湖邊跑步鍛煉的結果,劉大伯也決定鍛煉身體。
天氣好時劉大伯便在西湖邊跑步打卡,每週四次,還常霸佔步數排行榜第一,這讓他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然而沒過多久,劉大伯感覺膝關節疼痛癥狀愈發嚴重,就醫檢查后提示有“半月板撕裂損傷、關節腔積液”等問題,所幸積極治療,劉大伯的情況才逐漸好轉。
二、60歲後,正確走路,5個原則不能丟
走路鍛煉看似簡單,但若踏入走路誤區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特別是60歲後,身體的部分機能下降,體力不如從前,部分中老年人可能還患上了一些慢性疾病,因此,走路鍛煉時更要多加注意,遵循4個原則。
原則一:走路時間
早晨、上午鍛煉時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較高,不建議中老年朋友在這個時間段鍛煉,同時晚上光線差,可能存在跌倒風險,也不是走路鍛煉的好時間。
對於中老年人或一些疾病患者來說,出於安全考慮,傍晚4-5點這個時間段走路鍛煉是最合適的。
原則二:走路步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走6000步最佳,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關節部位已逐步退化,若走路步數過可能損傷關節和肌肉,引發關節炎、肌肉疼痛等問題。
原則三:走路地點
理想的走路地點是土地、草地,不宜選擇柏油馬路、水泥地等較硬的場地,注意遠離機動車以及空氣品質差的地方。
原則四:走路速度
一般普通人以120-140步/min的速度走路鍛煉比較好,而中老年人最低速度建議可以是90步/min,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加減,量力而行。
原則五:走路裝備
走路鍛煉需要一雙舒服合腳的鞋,鞋底和地面的接觸面要夠大,同時鞋子的材質最好透氣柔軟輕盈,能夠避震,也具有防滑和良好的穩定性。
很多人在走路鍛煉時出現腿疼的情況,這樣還走不走路?
如果走路鍛煉時膝關節部位出現發軟、疼痛癥狀,需要考慮可能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髕骨關節紊亂或者腰間盤突出等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未緩解期間建議減少運動量。
如果走路時小腿的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緩解,或者覺得下肢發涼,下肢周圍血管病的可能性較大,建議到血管外科檢查,切莫強撐走路鍛煉。
三、2個標準判斷是否走對了,不妨對照一下
一直在強調走路對健康的好處,但前提是走路你得走對了,可是,怎麼判斷自己是走對了呢?方法很簡單!
1.注意觀察自己鞋底的磨損情況
正常情況下鞋子磨損的重心應該在腳底腳跟的中間,另外可以從鞋跟外側看到4度的傾斜。
①若大腳趾外側出現磨損,則多半是拇指外翻。
②若鞋底內側出現磨損,考慮扁平足,這個情況易導致骨盆前傾並誘發腰背痛癥狀。
③若鞋底外側出現磨損,考慮高弓足讓身體過多的傾向與腳步外側導致的,易損傷關節。
2.自測走姿是否正確
①經常性的駝背
②站立等待時,總習慣將重心集中在一條腿上
③性子急,走路時身體會前傾
④走路、站立時,胳膊習慣置於身體的前側
⑤習慣用一側背包
⑥不能走直線,走路喜好偏向一側
以上情況若出現兩種以上,提示你走路的姿勢可能存在問題。
四、想長壽,除了走路,這3件事同樣重要
長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堅持走路,規律運動以外,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心態健康、防病意識也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想長壽,這3件事也要做好。
1.戒煙、戒酒
煙、酒有害健康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世界衛生組織2019全球煙草流行報告》顯示,任何時候戒煙都會健康有益,30歲時就戒煙,或可延壽10年。
而酒精是一級致癌物。《柳葉刀》數據顯示,全世界280萬人因酒精死亡,不飲酒才對健康最有益。
2.不亂用藥
很多人認為小病小痛不需要看醫生,往往習慣性地自行服藥進行治療,可是,如果藥物服用不當,不僅不能治好疾病,甚至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建議大家身體出現病痛,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3.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的目的是説明預防疾病,可以說定期體檢就是“治未病”,特別是特殊疾病高危人群,更應該做好體檢,這是實現疾病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舉措。
走路是一件非常經濟實惠的運動方式,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但要注意,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速度、地點等,特別是中老年人,走路鍛煉應當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量力而行,避免傷身。
參考資料:
[1]《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關鍵的區別就在…》.科普中國.2021-08-21
[2]《只要開始走路,就能降低死亡風險!前提是做好這6件事》.生命時報.2021-06-10
[3]《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人生最後8年,才最能體現差距!》.健康時報.2022-07-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