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吃的蔬菜竟是甲醛菜?對人體有害還致癌?告訴你真相
更新于:2025-03-26 11:29:53

“你愛吃的這種蔬菜,為保鮮竟然泡甲醛!”

“用膠帶捆綁的蔬菜含有大量甲醛,吃了致癌還有害。”

一直以來,食品安全都是大眾關注的重點,網路上也出現很多新聞曝光。你有沒有看到過?,上述這樣的文章,有的文章是說黑心商家用甲醛泡娃娃菜,有的是說菠菜遭了殃,或者說膠帶捆綁的蔬菜都有甲醛……這是真的嗎?

一、這些蔬菜居然“無一倖免”?

娃娃菜、大白菜、金針菇、蓮藕……網傳含有很多甲醛,吃了不僅傷肝腎還容易致癌,真的嗎?

其實,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的化學物質,用途廣泛,可以用來當作消毒劑和防腐劑,也可以用從來製作塑膠樹脂。以前有不良商家會在腐竹、粉絲、牛百葉等食物中使用甲醛,為了延長食物的保質期和漂白,但都是非法的,甲醛已經被明令禁止用於食物處理了

如果還是有不法商家在食物中使用甲醛呢?不排除有,但比較少,現在的食品技術基本上已經用不上甲醛來防腐和漂白,而且高濃度的甲醛的刺激性氣味比較大,在食品中使用很容易被發現。

另外,在食物中使用甲醛的成本並不低,還有更經濟實惠也合法的廣譜殺菌劑,為什麼要冒著風險使用呢?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蔬菜中真的含有甲醛,殘留量也非常低,因為甲醛容易揮發,正常情況下,在運輸、儲存、烹飪的過程中大部分都已經揮發到空氣中。

還有人說用塑膠膠帶捆綁的蔬菜含有甲醛,對此,深圳市質檢院做了相關的檢測,結果發現在11個蔬菜和膠帶樣品中,蔬菜與膠帶接觸部位都沒檢測到甲醛,雖然膠帶檢測出了微量甲醛,但前提是在60℃的醋酸溶液中浸泡2小時。在正常的出售環節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可以放心購買食用

二、其實,“談甲醛色變"過於誇張

大家之所以談甲醛色變,是因為甲醛確實是一種致癌物,並且是一類致癌物,有充分證據證明可以導致鼻咽癌。

當甲醛進入人體之後,會轉變為甲酸/甲酸鹽,再轉變成二氧化碳,最後通過呼吸排出體外。隨著進入體內的甲醛越來越多,超過了身體內的酶的處理極限,就容易改變蛋白質的性狀,或者使蛋白質失去活性,最終引發病變。

不過,通過食物很難攝入大量甲醛,光吃蔬菜更是幾乎不可能實現。世衛組織也表示,我們更應該關注低量長期的慢性危險,甲醛的主要危害在吸入並非食用,而且如果蔬菜上有甲醛,刺鼻的味道一下子就發現了,避免食用就可以降低風險。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甲醛其實無處不在。做飯時煎炒菜餚會產生甲醛、傢俱使用的粘合劑有甲醛、清潔劑和消毒劑氧化時會產生甲醛、香煙煙霧和汽車尾氣含有甲醛……甚至人體內每個細胞新陳代謝的時候都會產生甲醛。

我們生活在甲醛的包圍圈,但不必一說到甲醛就逃之夭夭,談甲醛色變過於誇張了。

三、真碰上黑心商家在食物上噴甲醛,怎麼分辨?

營養師王思露提醒:如果真出現非法添加甲醛的食物,比較可能出現在麵條、豬手、魷魚、毛肚、百葉5種食物中。那我們怎麼分辨呢?

首先,科學看待謠言,理性佔據上風,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購買食物最好選擇正規的管道,比如大型的超市或農貿市場,盡量少去小攤小販處購買,否則出了問題也難以追究責任。

再者,不要長期食用單一的食物,保證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既健康,又能降低中毒風險。最後,為了避免真的攝入甲醛,一定要將食物徹底煮熟食用,因為甲醛在高溫環境中容易揮發,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甲醛的殘留。

延伸:甲醛危害主要在於“吸入”,室內甲醛怎麼除?

實際上,甲醛作為強致癌物之一,更是大量存在於室內,比如裝修離不開各種塗料建材,以及使用了大量粘合劑傢俱等。

根據國標GB/T18883《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室內甲醛濃度為0.10mg/m³。不過,即使是0.10mg/m³以下濃度的甲醛,也可能引發兒童氣喘,所以甲醛濃度理應越低越好。

那麼怎麼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室內甲醛的濃度呢?

第一,四個原則:高溫度、高濕度、長時間、多通風新房最好勤開窗通風,通過噴水、放置水盆等措施保持房間的濕度,放置一個夏天之後再入住新房最好。

第二,最好選擇環保的裝修材料,雖然價格會更貴,但是風險也可以相應降低,有條件的可以安裝高效的空氣凈化系統。

總而言之,我們生活中甲醛是無處不在的,大家不必一聽到甲醛就想到有毒、致癌。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只要理性看待,科學預防,就能有效降低風險。

參考資料

[1]《菜市場里「甲醛菜」傷肝腎、激活癌細胞?記住這4個小妙招幫你避坑!》.阮光鋒營養師.2021-03-03

[2]《闢謠了!膠帶捆綁的蔬菜,真的“甲醛超標”、能“致癌”?》. 果殼. 2017-01-07

[3]《嚇人!這樣的橘子、娃娃菜千萬不能吃,有毒且致癌?趕緊看…》 .科普中國 .2021-01-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