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便秘不是病,要麼直接忽視,要麼用各種瀉藥、潤滑劑、民間土方應急,甚至用手強掏。這樣的處理辦法,短時間或許有效,但長久下來反而會為身體的健康埋下隱患。
排便次數少就是便秘嗎?
多數人一般每日排便1次,便秘時每周排便則通常少於3次,嚴重者2~4周才排便1次。但排便次數並不是的判斷準則。按照國際標準,診斷便秘有6條,包括排便費力感、乾球狀的不凈感、肛門直腸的堵塞感、需要手法輔助、每周排便次數等,需綜合考慮進行診斷。其中,“有乾球糞或硬糞”是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在一周或是一個月中,有25%的排便是這個狀態,就可定義為便秘。
充足的水分對腸道通暢十分重要,腸道內水多了,就不易造成大便幹結。因此有必要知道,喝水是解決便秘問題的重點。水分如果補充不足,不論使用何種方法,都是事倍功半。不要等到口渴時再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而要在平時有規律地小口喝水,控制好飲水量。
此外,緩解便秘一定要改善生活習慣,可以適當多吃含高纖維的水果,如杏、李子,以及能促進胃腸蠕動的香蕉等食物。對於每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排幹球樣便,腹脹但缺少便意等癥狀的人,建議就醫治療。最後,要放鬆身心,越緊張癥狀越嚴重。
便秘是臨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種癥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單純由胃腸蠕動功能下降導致的,治療重點在調整胃腸道。還有很多便秘不能僅靠對症下藥,而要找到原發病因。
此外,便秘所造成的痛苦和危害遠不止於排不出大便,時間長了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長時間用力排便很容易引發意外。
一些廣告宣傳的所謂“排便就是排毒”,其實是錯誤的。對健康人來說,內毒可自行排出體外,不需要特殊干預。因此,排毒和排便並沒有因果關聯。只有胃腸道實火、牙齦腫痛、口腔潰瘍、面部痤瘡等中醫“實證”才可通過瀉便緩解。
治療便秘時,一方面,加強體育鍛煉、經常泡澡放鬆、多吃新鮮果蔬,對緩解便秘都有一定的好處。另一方面,也可以搭配一些中藥進行治療,如決明子、何首烏等。中藥製劑的藥物如首薈通便膠囊,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全方共8味藥材,根據中醫理論強調“通養”結合的理論,不但能增強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還能養腸潤腸,從根本上改善便秘的情況。是通便排毒,減肥降脂的國家專利組方,安全無毒副作用,特別適合中青年女性和老年患者。